2019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1-专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1-专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
用(教师版)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2分〕材料一: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该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为1578米。
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据统计,目前怒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
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6分〕
〔2〕为什么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这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4分〕
〔3〕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2分〕
【答案】
〔1〕有利: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2分〕;多峡谷,利于建坝〔1分〕;不利: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任意答对其中三点得3分〕
〔2〕因为本区种粮是在毁林开荒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分〕主要灾难有: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滑坡、泥石流〔答对其中二点得2分〕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流域观光、生态旅游等。
〔答对其中二点得2分〕
【解析】此题考查怒江流域的开发评价。
〔1〕水电站建设可从水能资源、地形地质、市场等方面分析。
〔2〕怒江流域地形坡度大,垦殖破坏森林会加剧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3〕根据因地制宜原那么怒江流域要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同时可发展林业、旅游业等。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题〕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
该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①②③④四地风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福建沿海岛屿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B、台湾海峡对风力的加速作用
C、海面平坦,对风力削弱少
D、距冬季风源地近
【答案】(1)D(2)D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风能资源和读图分析能力。
(1)图示①②③位于盆地内部,风能资源较少,而④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受冬季风影响强,故风力资料丰富。
(2)福建沿海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其风能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受海风和台风等影响强。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联合竞赛地理试题〕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
读下图与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1: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材料2: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材料3: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材料4: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乙图中E河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
〔2〕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________。
〔3〕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5〕该市为促进经济转型拟建一高新技术开发区,请在乙图中A、B、C、D四处选一合适位置并简述理由。
【答案】〔1〕自北向南〔1分〕〔2〕交通不便〔1分〕
〔3〕资源枯竭〔1分〕
〔4〕①煤矸石、粉尘等固体废弃物污染;②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危害;③地下水位下降;④地面沉降;⑤水土流失;⑥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⑦导致荒漠化。
〔答对其中3点给3分〕
〔5〕C(1分);处在垂直于主导风向的郊外和河流的上游,附近有公园,环境优美。
〔3分〕【解析】此题考查区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1〕结合该地区的地势分布判断河流流向。
〔2〕该地区的早期煤矿兴办的时区为1898年,当地煤炭资源丰富,故限制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阻力主要考虑交通。
〔3〕材料3反映近年来,该市的煤炭资源减少。
〔4〕煤炭工业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从大气污染、水污染、侵占土地、导致地面下沉等方面分析。
〔5〕影响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交通和环境,图示C靠近公园和铁路。
且位于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4分〕三峡工程建成前,三峡地区年均温17-19℃,最冷月均温 5.9~7.2℃,历年极端最低温-5.6~2.5℃,≥10℃的年有效积温5400-6000℃,雨量1000-1300mm,该地区被划为我国种植的甜橙的最适宜区、适宜区,宽皮柑桔的最适宜区〔甜橙和宽皮柑桔都属柑橘类〕。
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三峡地区水系图。
〔1〕比较说明三峡大坝建成前后,三峡坝前水域流水作用的差异及原因。
〔8分〕
〔2〕三峡工程建成后,有人说有利于当地柑橘产业的发展,又有人说不利于柑橘产业的发展,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1〕建坝前,坝前水域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下蚀〕,因为河水流速快。
建坝后,坝前水域以流水堆积作用和侧蚀为主,,因为河水流速减慢。
〔8分〕
(2)任选以下一种情况回答〔6分〕不有利于柑橘产业的发展。
〔6分〕
理由:柑橘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减少。
建坝后水位提高,部分柑橘园被淹,可利用的宜柑坡地面积减少;可利用发展柑橘的荒山坡地减少;坡度增大,建园投资增大。
有利于柑橘产业的发展。
〔6分〕
理由:建坝后,水面增大,冬季气温上升,夏季气温下降。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有效积温稳定更适宜柑橘生长。
【解析】此题考查三峡工程。
〔1〕建坝前,该河段位于峡谷地区,水流急,故以流水的侵蚀为主;而建坝后,坝前的水流速度减缓,故该地区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2〕由于大坝建设淹没了大片耕地,故使当地的柑橘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故不利于柑橘产业的发展。
但从大坝建设后,具有调节局部小气候的功能,故利于产业的发展。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所给材料,完成问题。
〔26分〕材料一黄河水系图
材料二:《诗经·邶风·谷风》记载“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泾清渭浊”指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泾渭分明”唐代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旅泊穷清渭,长吟忘浊泾”等诗句。
材料三
〔1〕“泾渭分明”其中泾河是图中的〔2分〕
A、a
B、b
C、c
D、d
〔2〕结合材料二判断泾河与渭河水文特点的变化并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10分〕〔3〕黄河是“能源河”分析其能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及成因。
〔6分〕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是建“淤地坝”,据图分析“淤地坝”在治理中的作用。
〔8分〕
【答案】〔1〕A〔2分〕
〔2〕“泾清渭浊”演变为“泾浊渭清”〔2分〕
泾清渭浊是由于历史早期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泾河含沙量小;渭河流域人口稠密,是主要的农垦区,含沙量大。
泾浊渭清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度农垦导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泾河发源于黄土高原且流速快,固含沙量大;渭河中下游流速平缓,泥沙易沉积,至泾渭汇合处含沙量较小。
〔8分〕
〔3〕上游:水能,河流落差大。
中游:煤炭,沉积作用。
下游:石油,沉积作用〔6分〕〔4〕减缓坡度,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使得峁顶、峁边得以稳定;拦截泥沙并让其淤积在坝内,扩大了耕地面积;可以减少进入河流泥沙,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可以拦截洪水,利于区域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
〔8分〕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河流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1〕,图示d表示渭河,而泾河为渭河的支流,故a表示泾河。
〔2〕材料反映初期泾河水清而渭河水浊;原因主要从该地地区黄土高原的植被和河流流速的变化等方面分析。
〔3〕结合图示,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上游河段,河流流量较大,落差大;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下游为华北地区和环渤海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4〕淤地坝的作用主要从减缓河流流速,促使泥沙在坝前淤积,即减轻了当地的水土流失,减轻了河流含沙量;也利于拦蓄洪水,也利于当地的洪涝灾害的防治。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期初联考)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图13〕,完成29~30题。
29.对于图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能源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②2006年原煤消费量大于1996年原煤消费
量③原煤消费量始终高于原煤的生产量④2000年以后原煤生产量一直上升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0.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答案】29.B30.B
【解析】
29.图示2000年之前,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都曾出现下降,故①错误;注意原煤的消费量=能源消费总量×原煤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理可计算原煤的生产量。
③项错误。
应选B项。
30.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表示2000年以后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上升快,而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上升慢,因此最不可能的原因是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因为原煤价格高不一定导致消费量减少。
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和读图分析能力。
(衡阳市八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下图中黑块
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
20~21题。
20、该资源的分布
①低纬度地区缺失②范围有季节变化
③主要在高纬和高山地区④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
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这种资源()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答案】20.B21.A
【解析】
20.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地区,由此可以判断该资源为冰川蕴藏的淡水资源。
21.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上的冰雪在加速融化,其分布面积和蕴藏量在逐步减少。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资源。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8.(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湖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水平不断提高。
读“1978-2017年投资、劳动力及技术进步对湖南工业增长的贡献”
材料二:湖南省略图
(1)从材料一中可知:1978—1997年的20年间,对湖南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是_______,2001年以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是________。
〔4分〕(2)湖南省资源丰富,列举有哪几类主要的自然资源?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容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8分〕
【答案】
QQ显微镜:助学助考助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