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体贴他人B.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答案】D
考点: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
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符合材料“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稷下学宫创立于齐桓公时,至战国末结束,前后达数百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
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发展的重要表现
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稷下学宫的出现,根据所学这是百家思想形成发展的体现,所以正确的是B项,C儒学称为正统是在汉武帝时期DA不是材料的正确理解。
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
【答案】C
考点:百家争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中“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可知不实行仁义,而主张改革,所以是法家思想,所以C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
4.《汉书.艺文志》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室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答案】A
考点:百家争鸣。
由材料中的“王道既微,诸侯力政”、“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知是百家争鸣,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答案】A
考点:本题以《春秋繁露》的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核心内容是要求富不可骄、贫不至于忧生存。
与“强制去富”“劫富”无关,故排除B、D项;材料内容从两方面阐释,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故排除C项。
6.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C
考点:宋明理学的影响。
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佛学主张消极避世;陆王心学主要是产生在明代。
因此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程朱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发奋立志等,这些思想都和文天祥的做法相符。
故选B
考点:
点评:宋明理学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
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
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7.“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克己复礼 D.经世致用
【答案】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
宋代的时候,理学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朱熹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其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题干材料正是这一观点的体现。
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 B不合题意;C项是孔子的观点;D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主张。
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8.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答案】A
考点:书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小篆定位官方同行的标准字体,结合教材内容中的书法知识可知,A是小篆,B是隶书,C是楷书,D是草书,故A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9.清朝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人画特点的理解。
;由“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得知这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
所以选C。
10.《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
从材料中“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数学主要是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特点。
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
点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①实用性: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直接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经验性: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③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11.关于明清时期的小说,表述正确的有
①明清小说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②明朝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
③明清小说的成就仅局限于长篇小说
④明清小说有《西游记》《水浒传》《柳毅传》等名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略
12.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
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发展
C、八股取士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答案】B
考点:明清时期的文学。
明清时期把商人和士等同,反应的是商品经济发展。
13.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答案】C
考点:《海国图志》。
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一国家”应是美国。
从而排除BD项;再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一主张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故选C项,A项不符合事实。
考点:
点评:近代民族危机在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出现,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魏源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拱卫清政府的统治,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该书详细的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内容,对开拓新视野起到重要的作用。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14.1876 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 37 个国家参展。
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 27 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说明
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中国有着悠久传统文化
C.中国还未跨过近代科学门槛 D.中国生产产品工艺落后
【答案】C
考点:中外工业文明。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英、德工业革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展品还是农耕时代的产物。
15.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考点:孙中山的思想。
本题的角度限制是“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民族主义中的“鞑虏”是指满洲贵族,包含有大汉族主义倾向,不利于民族团结,因此排除③。
④中“异种”是指帝国主义,也带有明显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故排除。
①项说的与国际平等的交往;②项说的是民族平等,有进步意义,正确答案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6.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
【答案】C
考点:近代在中国的社会思潮。
维新思想于19C末占主流,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民主共和在辛亥革命后占主流(20C初);民主科学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占主流,马克思主义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
17.毛泽东思想
①是对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②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③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必然产物④是指毛泽东为首的集体智慧的理论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D
考点:毛泽东思想。
根据所学,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实践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毛泽东不是对其的发展,所以①错误,②③④正确。
18.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
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D.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答案】A
考点:智者学派主张。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早期人文主义的起源(古希腊先哲)--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熟(启蒙运动),材料所问“朦胧稚嫩”时期指的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
19.《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D.它表现人的情感,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答案】D
考点: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即肯定人,注重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赞扬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现世的自由和幸福。
《蒙娜丽莎》表现了艺术家对女性美和人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0.“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
”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普罗泰戈拉
【答案】A
考点:苏格拉底的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等,结合所学,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对苏格拉底关于“知识”的理解。
这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对知识的重要性,提出“美德即知识”主张。
故,本题,正
确答案选A。
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1.
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A.主张限制王权
B.提倡君主立宪
C.倡导信仰自由
D.宣扬权利平等
【答案】 D
考点:启蒙思想。
伏尔泰强调人们要有言论的自由(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22.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答案】C
考点:启蒙运动。
理性就是人性中的正确、合理的部分。
理性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就已经萌芽,在启蒙运动中得到广泛的提倡。
凡是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等主张都属于当时提倡的理性。
故选C。
A项是东方的传统观念,主张集体;BD项强调君主和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信仰。
考点:
点评: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
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与康德等,其中,康德把理性精神发展到成熟。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23.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答案】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分析题干,给了15世纪这一时间提示,联系教材所学,宗教改革最早出现是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并且题干所述现象不能说明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B、D错误。
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多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说明在翻译、理解《圣经》时有了个人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故选C。
考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24.“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 )
A.卢梭 B.康德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答案】A
考点:启蒙运动。
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因此选A。
考点:
点评:
法国三位启蒙思想家主张和特点:
思想家主张相似点
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由开明君主
制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
宣扬天赋人权,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民主共和
25.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它使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发展
B.它追求政治民主和权利平等
C.它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D.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产阶级的需要
【答案】D
考点:启蒙运动。
本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A不对,这是关于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与题干无关;B不对,这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之一;C不对,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主要是文艺复兴;D符合题意,启蒙运动作为资产阶级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顺应了时代潮流,因而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
考点:本题考查
点评: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中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型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察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认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起源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选择、变异 B.人工选择、变异
C.自然选择、遗传 D.遗传、变异
【答案】A
考点:达尔文与进化论。
达尔文认为,生物都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即每个物种产生比能存活的多得多的后代。
但生物的生存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它们的生存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
这里的竞争有种内竞争、种间竞争,还包括生物同无机环境的竞争。
在这一过程中,物种不断发生变异,有些变异对生存比较有利,有些则不利。
这样就出现了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现象。
上述过程就是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27.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
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略
28.“这一定律体现了天上运动与地上运动的统一性,它把天体运动纳入到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得到的力学原理之中。
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综合,也是人类认识上一次巨大的飞跃。
”引文中“一次巨大的飞跃”指的是()
A、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B、进化论的出现
C、牛顿力学的建立
D、“日心说”的提出
【答案】C
人类认识上一次巨大的飞跃。
29.“器官产生需求,反之需求又产生器官”
相符的生物学家是( )
A.施莱登B.拉马克
C.施旺D.达尔文
【答案】B
B项。
考点:
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30.如图,恩格斯说:
好的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考点:西方近现代文学。
下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
B项《巴黎圣母院》属于现实主义文学;CD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故选B
考点:
画、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流派和成就也需要掌握。
31.《世界文化大全》提出,在近现代文学、美术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涌现出了一些连
一类型的是()
①雨果②海明威③毕加索④贝多芬
A.①② B.②③④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A
考点:近代西方的文学艺术。
本题主要考查19
语“连接不同时代、跨越不同艺术流派的桥梁式”"-伍继续进行现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慢主义音乐的桥梁。
”可知②④正确,答案为A
32.互联网带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包括:
①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③引起了一场学习革命④使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考点:互联网。
互联网出现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能够到网络学习新的知识,出现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利用网络聊天,使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变化。
33.
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①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
③传统产业脱胎换骨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信息化的影响。
考查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常识记忆题。
34.美国人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
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B.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根本因素
C.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
D.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答案】D
考点:海湾战争。
“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体现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
注意其他三个选项说法本身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
点评: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
除了把握其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外,还要注意总结分析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和海湾战争的特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三、判断题(题型注释)
四、连线题(题型注释)
五、综合题(题型注释)
35.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
……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
……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材料三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
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
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
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
(6分)
(2)根据材料二和三,概括儒学对韩国和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8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
(6分)
【答案】
⑴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