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
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如果水疱体积过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
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寻
求治疗。

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
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
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 目前,冬病夏治法临床主要用于老年 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 气管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等。
• 阳气不足,是“冬病”的最基本病机。
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
一,“治未病”的思想:“上医治未病之病, 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 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 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 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 —或主因,或诱因。消除主因就是要改变 体质,诱因就是改变环境。
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敷处有明显不 适感,可自行取下。
• 加强型贴法(适用于病情较重者):
• 每年从夏至开始,秋分结束,每周一次。 遇初、中、末三伏天,改为10天一次,每 年至少治疗4次,病情严重者可治疗10次以 上。
• 贴敷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l疗程。疗程结束 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 高疗效。
学习照片
• 贴敷时间: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 天的初、中、末伏的第l天进行贴敷(如果中伏为 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 可进行贴敷,每2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成人 每次贴敷6~8h,儿童根据年龄不同,贴敷的时 间也不一样,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
定,同时考虑患者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
• 头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10天; • 中伏,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开始的10天或20天; • 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的10天。
冬病夏治的种类
一,外治法: 灸法、中药热敷、中药浸泡、针灸(针
刺)、拔罐(药罐)、推拿按摩等。 二,内治法:
口服中药。 三,其他:
饮食调理(药膳)、体育锻炼、气功锻 炼等。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 1.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

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
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患者敷药处皮肤
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
处理,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
以减轻不适感。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
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
• (4)处方
• 贴敷药物多选用化痰平喘、辛温通散、祛 风活血类药物。应用较为广泛的首推消喘 膏(《张氏医通·诸气门》),由炙白芥子、 元胡、甘遂、细辛构成,或以此方为基础 加减用药。用药方法是上药共研成细末, 用新鲜姜汁及少许醋或蜂蜜,调成糊状, 制成直径1.5cm,厚约0.5cm药饼,敷于上 述穴位,外用胶布固定。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 1.孕妇;
•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 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 2.不良皮肤反应及处理方法
• 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 皮肤过敏,低热。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
刺激;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
搽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皮肤过敏可外涂抗
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
• (2)针刺
• 取穴:主穴:定喘、肺俞、膏肓、脾俞。
• 可根据临床辨证加风门、尺泽、外关、大 杼、丰隆、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列缺 等。
• 手法:虚证用捻转补法,实证用捻转泻法 ,无明显虚实者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不 留针,背部用1寸毫针斜刺,忌深刺。
• (3)TDP照射
• 于背部距离皮肤30cm左右照射10分钟,以 患者感到背部温热舒适或外观潮红为度。
• 技术操作方法: • 1、器械准备 • (1)针灸针:0.30x25mm、0.30x40mm • (2)一次性无菌注射器:2ml • (3)TDP治疗仪
• 2、详细操作步骤
• (1)穴位注射:成人取双肾俞穴,小儿取 双侧足三里。用2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 卡介菌多糖核酸1ml,(对卡介菌多糖核酸 过敏的患者可选用胎盘组织液2ml)。碘伏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快速进针,得气而无 回血后将药液缓慢注入,每穴0.5ml(胎盘 组织液每穴1ml)
注意事项
• 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 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
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
冬病夏治
三伏天贴敷治疗呼吸道疾病技术
什么是冬病夏治?
•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治疗 手段,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 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 阴阳平衡,使一些冬天容易反复发作的难治的一 些疾病在夏天三伏天进行一些中医的内治与外治 配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包含针灸、中药敷贴、中 药热敷、中药浸泡、内服中药等方法,从而达到 在冬天的时候减轻发作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甚 至治愈等效果。主要治疗疾病包含:顽固性哮喘、 小儿哮喘、支气管炎、各种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 疾病,及膝骨关节病、肩周炎、冻疮、风湿性筋 骨痛、痛经等。
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
• 综上所述,冬病夏治是时间医学的一种 表现形式,通过扶助人体阳气,激发人体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 冬天易发、难治的疾病。冬病夏治,不是 直接作用于疾病,而是调节机体的免疫系 统。
学习照片
三伏天?
• “三伏”是我国农历中的一段时节,是每年最 热的时间。三伏的时间不固定,须根据24节气和 历法的“庚日”来确定,具体说:
适应病症
•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 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
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禁忌人群
•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
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其他注意事项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 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 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对贴敷 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 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 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医 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 的咨询指导。同时,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 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 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
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
三,冬天所发之病,大都是寒性的。寒邪侵袭在于 人体阳气的不足。
• 寒则热之,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 • 扶助人体阳气,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 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 • 当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对人体阳气给予激发,对
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治疗一些难治的疾病减少 发病率和减轻发病症状是有帮助的。
• 冬病夏治就是以础
• 二,阳气在生命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阳 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 御外邪侵袭,主持气化开合,维系阴阳平 衡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阳气在生命过程 中起着主导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 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也就是说,阳气虚衰,机体的抗病能力就 会下降。冬病夏治就是根据“春夏养阳” 的原则派生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开展冬病夏治的草案
• 可考虑增加贴压耳穴。
配合耳穴贴压
• 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 肺、心、肾、神门、交感等穴位
学习照片
口服中药汤剂
• 三敷贴的同时配合中药汤剂口服 备选方剂: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玉 屏风散、理中汤、补中益气汤、桂附地黄 丸等。桂附地黄丸为首选,其组成:附子、 肉桂、山茱萸、淮山药、熟地、茯苓、泽 泻、牡丹皮。本方温阳而不忘养阴,养阴 而防滋腻。
• 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 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冬病夏治”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 技术
•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 性过敏反应炎症性疾病。它是由嗜酸性粒 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 胞参与的气道慢性过敏反应炎症性疾病。 这种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和 广泛、易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为反 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和咳嗽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