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幼儿捣乱行为的观察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岁幼儿捣乱行为的观察报告
观察对象:4-5岁幼儿园儿童
观察时间:2023年5月5日
观察地点:幼儿园活动室
观察内容:
本次观察主要关注4-5岁幼儿园儿童的捣乱行为,包括以下方面:
1.幼儿园儿童的捣乱行为类型及频率。

2.导致幼儿捣乱的原因和动机。

3.对于幼儿园儿童捣乱行为的处理方式和效果评价。

观察记录:
1.观察期间,从开始到结束一共观察到7位幼儿园儿童存在捣乱行为。

2.幼儿园儿童的捣乱行为类型主要包括:
(1) 打闹、推搡等肢体冲突行为,频率较高,共计出现了35次。

(2) 制造噪音或其他危险性行为,比如大声喊叫、乱丢东西等,15次。

(3) 对于其他幼儿或物品进行侵犯的行为,比如夺走别人的玩具,捣坏场地等,共计出现8次。

3.幼儿园儿童捣乱的原因和动机主要有:
(1) 在闲暇或者等待时间过长时,容易产生无聊和无处发泄的情绪,从而借机捣乱。

(2) 部分幼儿因为只身成长,缺乏亲密的亲友及家长的关注。

因此渴望得到同伴和老师的注意和关心,会采用捣乱等方式获得注意。

(3) 部分幼儿因为对自身能力的不确定性和社交情绪的不适应会在交际中产生紧张和压力,从而表现出侵犯或攻击性行为。

4.处理方式和效果评价
(1)在观察期间,老师们对于捣乱幼儿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制止并引导,对于无意正常的行为进行教育;
(2) 对于频繁发生不良行为的幼儿,老师们会采用视觉提示、话语提醒、行为矫治等方法进行惩戒,引导其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
总体来说,老师们在处理幼儿园儿童的捣乱行为时,注重社会化教育,坚持仁爱主题教育,让幼儿体验到温暖,引导幼儿作为体验者感受他人的感情,习得以和谐为主导的良好社交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