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旱5篇
第一篇:西南大旱
西南大旱简介: 西南大旱简介 :
2010 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 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 2009 年 7 月,至 2010 年 3 月,受灾人口逾 5000 万人;仅贵州一省,由于受灾严重需要救济者就高达 310 万人.同月旱灾蔓延至湖南西部.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加上持续时间很长].任福民介绍,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雨季和干季分明.去年雨季时降水量就很少,八月份后降水逐渐停了,相当于雨季提前结束.之后降水量一直偏少, 跟历史同期比较,云南,贵州都是历史最少的.与此相反的是,在这 200 天里,气温平均偏高 1 到2℃,跟历史相比,云南气温同期历史最高,贵州排第三.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云贵一带从2000 年初到现在一直处在降水偏少, 温度偏高的大气候背景下.今年应该说在最近这几年持续降水偏少, 温度偏高的大背景下,旱情更严重了.
灾情及影响 : 灾情及影响: 及影响
云南省云南省是此次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仅农业损失便高达172 亿元人民币.云南此次三季连旱,致使780 万人,486 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秋冬播农作物绝收 1417 万亩,全省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 50%以上.贵州省从 2009 年秋天起,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少雨至无雨的天气.至2010 年 3 月,贵州省有 84 个县市受灾,影响人口达 1700 万人,有 500 多万人,200 多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城市工业用水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四川省四川省农业厅称,这次旱情已经造成该省 600 多万亩农作物受灾.截至 2010 年 3 月 16 日,该省小春作物受旱 517 万亩,重旱 78 万亩,其
中重灾区攀枝花有近40 万亩已栽种作物受旱,10.8 万亩绝收.
西南 5 省区市已投入抗旱资金 28.20 亿
为支持当前西南地区抗旱减灾,中央和地方加大资金投入,合力解决旱区人畜饮水,农村水利和农业生产中的突出困难.国家防总, 水利部积极商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对旱区抗旱资金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共拨付中央应急综合抗旱资金 12.92 亿元,其中特大抗旱补助经费 1.55 亿元;提前下拨西南 5 省(区, 市)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经费 63.63 亿元, 其中 54.8 亿元用于解决 1360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3.09 亿元用于 19 座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 5.74 亿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县补助.此外,水利部正在积极与国家发改委协商,争取及早下达用于西南 5 省(区,市)大型灌区后续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资金.受旱地区各级政府千方百
计加大抗旱投入,鼓励干部群众开展抗旱自救.目前,西南 5 省(区,市)已投入各类抗旱资金 28.20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 14.60 亿元,群众自筹 8.56 亿元,接受社会捐赠 5.04 亿元.
西南大旱仍将持续因旱饮水困难人数增 88 万
目前,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五省区市大旱仍在持续,因旱饮水困难人数增加.国家防总的统计显示,3 月 23 日至 26 日,西南 5 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减少154 万亩,因旱饮水困难人数增加 88 万人.不过,由于近期迎来降雨,局部地区耕地受旱面积有所减少.据国家防总统计, 截至 3 月 23 日, 西南 5 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 9654 万亩(占全国的 85%), 有1805 万人(占全国的 79%)因旱饮水困难.截至 3 月 26 日 18 时,西南 5 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 9500 万亩(占全国的 84%),有 1893 万人(占全国的 80%)因旱饮水困难.
国家防总: 或现“南北同旱” 国家防总:北方旱情露头或现“南北同旱”局面
目前,中国抗旱面临严峻形势.在西南地区旱情仍呈持续发展的同时,
北方地区旱情已经露头.如果出现不利天气,中国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国家防总统计, 截至 3 月 26 日 18 时,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4 亿亩(多年同期均值1.04 亿亩), 其中作物受旱8829 万亩(重旱2849 万亩, 干枯 1515 万亩), 待播耕地缺水缺墒 2526 万亩;有 2372 万人,1555 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 1144 万人,893 万头).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26 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北方地区旱情也已露头.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在西南大旱持续的同时,河北,山西,甘肃,宁夏等不少北方省份也出现严峻旱情.受 50 年一遇干旱影响, 目前河北省已有 48 万人饮水困难, 其中 12 万人需要出村拉水.地处黄土高原的三晋大地,十年九旱是当地的寻常现象.山西农业部门12 日统计,全省因旱还造成 48 万人,11 万头大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甘肃方面,截至本月 15 日,该省受旱面积 1628.3 万亩,72 万人,76 万头大牲畜出现较为严重的饮水困难,抗旱春耕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西南大旱, 西南大旱,如何稳灾区及全国粮价
据新华社北京 3 月 27 日电(记者王立彬)随着我国西南旱灾持续发展,社会上产生了关于灾区粮油供应及其对全国市场影响的担忧.灾区粮油供给是否有保障, 旱情发展对全国市场是否有影响,目前国内粮油市场总体运营如何?针对当前粮油市场形势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27 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称,从目前情况看,西南地区粮油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总体平
稳.2009 年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受灾地区粮油库存充裕.据国家粮食局统计,2 月末滇黔桂渝川各类粮食企业粮食库存同比增加128.7 万吨,食用油增加 47.6 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库存同比增加 114.7 万吨.仅西南地区的大米库存, 就可以保证当地城镇人口半年口粮.从监测情况看,春节前西南 5 省区市粮油价格基本稳定,节后成品粮价格略有上涨,食用油价格略有下降.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受灾较重地区
可能夏粮绝收,西南地区夏粮可能减产,需要调入小麦数量将增加.受减产预期影响,不排除局部地区,个别品种粮油出现阶段性价格上涨可能性,如果灾情持续发展,国家将及时增加稻谷,小麦和玉米调入.国家粮食局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西南旱灾情况, 加强监测分析, 及时研究制定保证灾区粮油市场供应具体措施,加大了灾区市场粮油投放数量和后续粮源调运力度.目前,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库存充裕,品种齐备,可以保证市场供应.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2009 年我国粮食生产又获丰收,粮食产需总量平衡有余,国家库存充裕,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国内粮油市场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势头.
从近几年情况看,西南受旱5 省区市粮食产量仅占全国粮食总产量15%左右,当前西南受旱灾影响较重的夏粮作物, 又仅占当地粮食总产量较少部分, 如云南省夏粮仅占本省全年粮食总产量的 15%.因此,目前西南的旱情不会对全国粮油市场供应造成大的影响.只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粮源组织调度,完全有能力保障国内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国家有关部门将密切关注西南地区旱情发展, 加强粮油市场监测, 视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通过运用储备粮轮换,移库等措施保证市场供应.继续督促各地做好粮油保供和应急工作, 确保受旱地区及全国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新华时评:以丰补歉,种粮抓粮更要打起精神
大旱启示: 大旱启示: 启示
大旱启示:不要让“水利”变成“水害”
许多水电工程特别是大型骨干工程,都被赋予了发电,供水等诸多功能,但“熊与鱼掌不可兼得”,许多功能本身就互相矛盾,所以实际上功能常常被单一化,使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加剧.长江上游来水减少,也和上游主要支流乌江,嘉陵江,岷江,雅砻江已建成的梯级电站群蓄水有关.许多水电工程特别是大型骨干工程,都被赋予了发电,供水等诸多功能,但“熊与鱼掌不可兼得”,许多功能本身就互相矛盾,所以实际上功能常常被单一化,使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加剧.去年至今的中国南方大旱, 暴露出两个问题: 对广大农村最为重要的基础水利工程或年久失修,或投入不
足;近年来大江大河上大量建设的水电工程
与民争水,加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把干旱全部归咎于天灾, 是最省事最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眼下抗旱的问题,更重要的也许是对水资源战略和水利模式的反思与改进.中国南方总体上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 与年均降水量 300mm,近半地区在 150mm 以下却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以色列相比,我们的水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要好很多.中国是一个水利工程很多的国家,尤其是 1949 年以后,不同时期都伴随着大兴水利工程之风,目前已是世界上水库数量和规模最为庞大的国家之一.但已有专家指出,近三十年来, 真正对于解决地域广阔的农村供水和农业用水的水利投入却处于恶化趋势, 已有的工程系统大量病损,导致应对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近年来, 相对于农村的基础水利工程备受冷落, 大大小小的水电工程特别是动辄几十亿, 几百亿的水电工程却备受各级政府青睐, 在西南地区各流域遍地开花, 如火如荼.个中缘由, 不难理解.农村水利建设是长期利益,见效缓,对GDP 贡献小,无财税之利,无政绩之显.而河流水力资源的出让寻租,和经营土地,矿产等公共资源一样,都是不断给政府带来利益的“摇钱树”.
许多水电工程特别是大型骨干工程,都被赋予了发电,供水等诸多功能,但“熊与鱼掌不可兼得”,许多功能本身就互相矛盾,所以实际上功能常常被单一化,使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加剧.例如, 当西南地区众多的水利工程都是以发电为首要功能时, 水库的“调丰补欠”就成为一种宣传的误导,由于电站水库的基本运行模式就是汛期泄洪,枯期蓄水,所以往往造成汛期洪峰加剧,枯期流量更枯的效果,在具有梯级水库集群的大河干流上,这种情况更为严重.2007 年初,嘉陵江多个梯级电站的坝下都出现历史低水位,甚至人可涉水而过的状况, 重庆主城区因取水困难出现危机,后责令上游水库放水才得以缓解.三峡水库在 2008 年, 2009 年两次试图蓄水到175 米的过程中, 都使下游出现罕见低水位, 导致严重干旱.2009 据年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10 月份三峡库区的平均入库流量为12500 立方米/秒,而因蓄水下泄流量可低至6500 立方米/秒, 后为了缓解下游旱情, 责令入库流量大于 9500 立方米/秒即按 9500 立方米/
秒下泄, 小于 9500 立方米/秒则来多少放多少, 最终使三峡水库无法蓄水到 175 米.长江上游来水减少,也和上游主要支流乌江,嘉陵江,岷江,雅砻江已建成的梯级电站群蓄水有关.长江水利委员会有专家已指出, 三峡水库以及湘江和赣江上游众多电站水库的蓄水,是近年来洞庭湖,鄱阳湖冬春季水荒的重要原因.而目前在乌江,大渡河,雅砻江, 金沙江干流上,还有数量更多,库容更大的电站集
群正在建设,一旦建成,长江流域冬春季的水荒将更为严重.黄河已有前车之鉴, 当黄河干流上的水库库容远远超过黄河的年均径流量时,黄河断流就难以避免了.在上述情况下, 我们是应该花相对较少的钱, 去切实改善广大农村小型分散的水利设施, 还是花更多的钱,不顾客观的水资源量,在大江大河建更多的大型,巨型工程,显然是值得思考的.
第二篇:西南大旱
这次大西南大旱,云南贵州是最严重的,其中又尤以云南为最!最近几日里,本人一直在关注这次大旱,其中云南的大旱竟然完全在本人早些年的预料之中。

这样的预料竟然成为现实,实在让本人感到莫大的悲哀!
本人早些年对云南生态环境的忧心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事实:第一件,全球最大造纸企业即印尼的金光纸业集团(APP)大规模进入云南;第二件,云南澜沧江、怒江、红河等大大小小河流上大规模的极其盲目的破坏性水电开发热潮。

对于第一件事,相信有点印象的网友应该还记得起来,那就是APP勾结云南部分地方ZF,大规模连片焚毁当地次生原始林,改而全部种植单一造纸用林木“速生巨桉”。

这件事当时被“绿色和平”组织曝光后,进而被新闻媒体报道过,好像当时央视“焦点访谈”还专门到云南做过一期节目,拍摄了大片被焚毁的原始次生林。

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件事情之后,云南毁林改种单一树种巨桉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恶行非但没有丝毫减少,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规模迅速冲出云南,向整个西南地区推进,目前整
个四川成都平原都开始大规模种植巨桉了。

而这背后的唯一推动力,就是为了造纸,为了满足印尼那家早已经因为破坏生态而在全球臭名昭著的造纸公司——APP,即金光纸业。

金光纸业的恶行还不仅在云南大西南,其更早些年在海南岛的巨桉林大规模种植,就把海南岛中部山丘变成了在生态界被称为的“中国第二个黄土高原”,也曾导致了海南岛的重度干旱。

第二件事,想必大家就更清楚了。

云南当年极其混乱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与流域自然生态、物种栖息地的江河水电一窝蜂开发,甚至引起了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公开质疑。

当年国务院都公开出台了文件要求严格规范云南的水电开发;其中,温总理还曾有一次回应记者采访,表明对待国际河流的水电开发,中国会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

可是很遗憾,此后云南的水电开发并未放缓,而是更快地在推进。

就在数年前,面对这两件事情,本人曾对人说过:云南的生态完了,大西南生态遭殃了,今后可能大旱等自然报复会很频繁,而且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到时候肯定抵挡不住。

言犹在耳,只是没想到自然的报复来得这么快。

最后,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天媒体刚披露的世界造纸业巨头在广西圈占山林、毁灭原始次生林改种单一树种速生巨桉林情况:近年来,香港上市企业理文公司、亚洲最大浆纸企业日本王子公司以及日本荒川、香港丰林、加拿大嘉汉、广东信威、海南福莱斯等大批中外林业巨头纷纷抢滩广西,投资林业。

仅钦州180万吨、北海120万吨、梧州100万吨三大林浆纸项目,投资额就分别达500亿元、220亿元、100亿元。

目前,外资企业已经在广西投资改造速丰林500多万亩,成片成片山林被种上了速生桉树之类的单一树种。

而在日本国内,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日本ZF禁止成片种植单一树种的耗水耗土壤养分的速生丰产林!以下图片是两年前云南的卫星图
云南与邻国:西边缅甸,南边老挝越南,哪里绿,哪里黄?
国界的两边,本都是原始森林的地方
文山:还有多少绿色?
放大点
原是原始森林的保山,现在成了这样
山上哪里还有绿色?
再看曲靖
放大点——这片土地到底能养活多少人?
虽然看起来很美,但红色的其实是大地的伤疤
雨水充足的云南已看起来像西北!
第三篇:半月谈:追问西南大旱
追问西南大旱:谁来为小水利“埋单”
本刊记者周芙蓉浦超李松
去年秋季以来,西南地区遭遇持续特大干旱困扰,农作物大面积绝收,上千万人饮水困难。

这次旱灾充分暴露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亟待加大。

小水利发挥大作用
“去年10月完工的哮天龙水库在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否则县城去年底就会没水可供,可能要采取措施疏散群众了。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水利局副局长蒋先祥说。

2005年和2006年,盘县分别完成除险加固治理的许家屯水库、松官水库,也在此次大旱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松官水库大坝上,记者看到水面碧波荡漾,水位虽然下降明显,但仍高出死水位线。

蒋先祥说,两座水库联合调度,能保障老县城片区9万余人的供水安全,而在两座水库除险加固之前根本没办法实现。

200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对蓄水规模160万立方米的东风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目前还有蓄水60万立方米。

普安县水利局局长邓志书说:“对大坝、溢洪道、取水设施等进行了改造,提高了蓄水能力,如果东风水库没有改造,大坝不安全不敢蓄水,城镇供水早就告急了。


这些小型水库(大中型水库的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在此次大旱中确保了城市供水的安全,而在水库覆盖不到的山区农村,小水塘、小水池、小水窖“三小”水利工程,也有效缓解了当地旱情。

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斗古乡松山村白沙组村民朱成海家中,半月谈记者看到,40立方米的小水窖还有十来立方米水,水质清亮。

朱成海对记者说:“我修了3口小水窖,干了2口,这一口是去年蓄的水,今年大旱还没吃完。

小水窖在我们农村作用真是太大了。


蒋先祥说,盘县全县2.2万口小水窖,到目前为止有的还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如果没有小水窖,全县7万多人出现缺水断水的时间至少要提前3个月。

去年要不是从7月开始没有下雨,使本该在10月蓄水的小水窖没有蓄上水,小水窖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严重匮乏的小水利
然而在西南旱区,这种修缮完好的小水利并不多。

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坐落在长江边上,然而村民冉中云对记者说,村里没有任何提灌设施修上山。

一遇干旱,农民还要靠消防车送水上去。

山上虽有2座上世纪60年代修的小水库,但因为年久失修,就像“竹篮子”一样,完全蓄不住水,几乎没有抗旱效果。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木央镇木树村位于石漠化山区,记者看到,当地只有部分村民建有简易的小水窖,而且十分简陋,蓄不住水。

村民王世龙说:“有小水窖的农户不到一半,其他村民现在饮水非常困难。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记者在文山州广南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开远市和弥勒县,曲靖市会泽县和宣威市等地的农村采访时均发现,大部分村子的小水窖数量很少,许多村只有不到一半的村民拥有小水窖。

在贵州省,大部分水库、山塘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再加上后期管理粗放、维修养护投入严重不足等,致使大批水库存在病险。

目前贵州还有小
(二)型以上病险水库829座,其中中型4座、小
(一)型68座、小
(二)型757座。

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周登涛说,贵州的小
(二)型水库位置重要,许多是集灌溉、供水及防汛于一体,功能齐全,加快其治理步伐,能够起到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

但在国家新一轮病险水库规划中,能进入国家规划的只限于小
(一)型以上水库。

而贵州由于受地质条件所限,小
(二)型水库量大,小山塘更是众多,因此不能纳入国家治理范围,只能靠贵州各级自身财力自筹治理资金,治理进度缓慢。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周云说:“过去对水利建设重视程度偏弱,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投向了交通、通讯等领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快速增加,水利设施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周云介绍,2000年以前,他的工作节奏缓慢,一年只接手一两个工程项目。

直到2000以后,云南省水利建设工程量才开始增加,但主要以大中型项目为主。

谁来为小水利“埋单”
许多基层水利干部认为,国家对中小型水库建设的支持很少,项目审批周期太长,是小水利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水务局副局长樊茂介绍,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大型水源工程的建设投资力度,但是对中小型水源工程的投入有限。

在实践中,小型水源工程和山区“五小”工程往往是解决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效益最为直接的项目,但是问题不少。

如农村塘坝、小
(二)型工程除险加固投入偏少,对在县域中具有骨干性的小
(一)水源工程,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工程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困难重重,项目迟迟不能上马,不能发挥效益。

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水利局副局长唐鉴说:“小型水库没有纳入中央投资计划,地方财力就是保常规的水利工程,配套资金投入难,更不要说建水库。


与此同时,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自筹资金兴修必要的水利设施也面临极大困难。

所谓“一事一议”,是指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乡统筹,改革了村提留,原来由乡统筹和村提留开支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
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

按照“一事一议”的议事规则,如果村委会准备办一项公益事业,筹资方案须经2/3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上级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然而,由于农民忙于外出挣钱,感觉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修不修关系不大,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参与热情,召开村民会议的难度很大。

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党委书记秦华平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南溪镇花山村一座小型水库长期渗漏,影响下游800多村民饮水和400多亩耕地的灌溉,村民为争水打架斗殴的事情时有发生。

最后,政府决定由财政投入加农民“一事一议”个人平均出资100多元的方式支付维修费用。

但对此村民意见不统一,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众多的小水利,中央财力要大规模支持难度很大,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顾及,农民自己“一事一议”又搞不起来。

怎么办?当务之急是要加大投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共同破解这道难题。

编辑:高远至资料链接:去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地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

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云南、贵州两省平均降水量仅为常年同期的一半,而平均气温则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2摄氏度,一些地方灾情达到百年一遇。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30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面对严峻的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启动了抗旱Ⅱ级应急响应,水利部提前下达了今年人饮解困和灌区改造工程计划及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同时组织东中部省市水利部门对口帮扶严重受旱地区,不惜一切代价解决群众饮水困难。

第四篇:西南大旱的启示
西南大旱的启示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
编者按
不久前,一场百年大旱肆虐西南大地,大旱凸显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引发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在极端气候现象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