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的击实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布置作业
土的击实试验报告。
(1)试验原理 土的压实程度与含水率、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有密切的关 系。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干密度随含水率增加 而增加,当干密度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反而使 干密度减小,能使土达到最大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 ω op,与其相应的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ρ (2)仪器设备和试样 1、击实仪:锤质量 2.5kg,筒高 116mm,体积 947.4cm 。 2、天平:称量 200g,分度 0.01g。 3、台称:称量 10kg,分度值 5g。 4、筛:孔径 5mm。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回顾与导入10分钟讲解试验原理20分钟演示试验步骤15分钟分组试验40分钟分钟教学手段理论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教学形式理实一体教学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上机教材与参考书地基与基础肖明和主编
硅湖建筑工程系教案
授课周次 课程内容
6 土的击实试验 了解土的压实原理,掌握室内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相应最
备注
提问复习
案例导入
教学
过程 压实度检测。即通过土的击实试验来研究土的干密度与土的含水 组织 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学会利用试验测得的最佳含水
量来指导施工, 或者通过现场测定的实际干密度与室内击实试验 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相比(即压实度)来评价土的压实程度。
二、教授新课
(一)教学内容 1.试验原理 2.仪器设备和试样制备 3.试验步骤与结果整理 (二)分组试验:学生分组试验练习,提高积极性。 (三)小结讲评 1、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试验成果,并谈谈试验心得; 2、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这次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没 有掌握。
分组
班级分为 5 个小组,每组 10 人,进行分组试验,对个别
试验 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分组试验 练习,然后 进行点评, 每组的优 缺点各是 什么?进 而发扬与 改正
教学 方法 与手 段
1、情境教学法:讲解试验步骤时利用试验视频使学生对 试验过程有个直观了解。 2、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土耳其地震)的分析, 得出压实度重要性,从而引出教学内容。 3、理论讲授法:讲解试验原理时采用理论讲授法。 4、分组试验法:通过分组试验,对学习内容加以巩固, 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体荣誉感。
3 dmax
理论讲授

边讲解边 把仪器设 备介绍给 学生
教学 5、其它: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等。
6、制备土样(提前制备) :①取代表性风干土样,放在橡皮板
内容 上用木碾碾散,过 5mm 筛,土样量不少于 20kg。②加水拌和: 选取 预定 5 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 2%,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
小于最优含水量。 按预定含水率制备试样,每个试样取 2.5kg,
与讲 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向土样均匀喷洒预定的加 授
水量,并均匀拌和。 (3)试验步骤
先播放一 段试验视 面, 击实 25 次, 每层击实后土样约为击实筒容积 1/3。 击实时, 频,然后亲 击锤应自由落下,锤迹须均匀分布于土面。重复上述步骤,进 自示范试 验过程。
临 时 版 面
7、分组试验 8、成果汇报与总结 9、作业(试验报告)
1、分层击实:取制备好的试样 600~800g,倒入筒内,整平表
行第二、三层的击实。击实后试样略高出击实筒(不得大于 6mm) 。
2、称土质量: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擦净筒外壁, 称土 质量。 3、测含水率: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 2 个 各约 15~30g 土测定含水率,平行差值不得超过 1%。按 2~4 步骤进行其它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击实试验。 (4)数据整理 1.按下式计算干密度:
续跟踪辅导。
附页(内容提要及板书设计) :
2.8 土的击实试验
一、教学准备 1、教学内容 ①试验原理 ②试验仪器 ③试验步骤与结 果整理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学 会击实试验确定 最大干密度方 法; ②能力目标:会 评价路基压实效 果。 3、重难点 ①试验步骤 ②数据处理 二、教学过程 1、回顾(3 个问题) 2、导入 通过土耳其震后道路 情况与日本对比,引出压 实度重要性,进而引出用 击实试验确定含水率与 干密度的关系是本节课 的研究内容。 3、试验原理 随着含水率的增大, 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由 此可以得出最大干密度 及最佳含水率。 4、仪器设备 击实仪、天平、台秤、筛、 其他 5、试验步骤(★) ①分层击实(3 层) ②称土质量 ③测含水率(酒精燃烧) 6、数据整理(▲) ①计算每组试样干密度; ②用计算出的干密度和含 水率分别作为纵横坐标来 绘制其关系曲线; ③得出最大干密度、最佳含 水率。
教学
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较好,分组试验时大部分学生都认真 做了,基本掌握了土的击实试验;个别学生做试验不太认真,
效果 已经进行了批评教育。
本次课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还存在下列问题:
教学 全部做完;
1. 分组试验环节 40 分钟时间不太够,部分学生 5 组试样没有
后记 2. 大部分学生虽然试验做得好,但是数据处理做得不到位。 对策:课后批改试验报告,对于数据

1 ω
式中:ρ d—干密度,g/cm3; ρ —湿密度,g/cm3; ω —含水率,%。 2、以干密度ρ d 为纵坐标,含水率ω 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 含水率关系曲线(附图) 。曲线上峰值点所对应的纵横坐标分 别为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如曲线不能绘出准确峰值 点,应进行补点。
教材与 参考书
《地基与基础》 肖明和主编; 《道路工程试验与检测》 刘超群主编
教学过程组织与设计 一、回顾与导入
回顾: (以提问的形式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1、土的三个基本物理性质指标是什么? 2、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如何计算? 3、评价粘性土的软硬状态的指标是什么? 导入新课: 导入语:最近看到一则新闻,10.23 土耳其东部发生 7.2 级 地震,导致大量道路被毁,专家研究发现,道路压实问题是导致 这一结果的另外一个原因,而反观日本,道路压实却一直饱受称 赞(对比) 。 由此引出压实度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那么压实功能、 压实方法我们以后再给同学们介绍, 这节课我们先研究如何进行 量的关系曲线,最终确定达到最大干密度时土的最佳含水量。希
授课人
魏丹丹
教学目的
佳含水量的方法,从而确定土的压实度(实测干密度 /最大干密度) ;具备 评价土的压实程度和提高地基压实效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建筑施工及检 测工作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 及板书设计
见附页
重点:击实试验的步骤; 难点:试验数据的整理。 重点解决方案:备课时上网搜索照片和视频等资料,课上也安排了最多的 时间在这个环节; 难点解决方案:通过化难为易,由简入难这样的方法解决这个难点的,首 先用简单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先熟悉计算过程,进而再用试验数据代入 计算结果。
重点、难点 及解决方案
序号
1 2 回顾与导入 讲解试验原理 演示试验步骤 数据整理 分组试验 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10 分钟 20 分钟 15 分钟 5 分钟 40 分钟 5 分钟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3 4 5 6 理论讲 授与示 范教学 相结合
教学手段
教学形式
(在右栏勾选)
理实一体教学(√)理论教学( ) 实验( )实训( )上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