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用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来诠释歌剧《原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H A N G H A I C O N S E R V A T O R Y O F M U S I C 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论用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来诠释歌剧
《原野》
————对焦大星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唱段的处理
作者姓名闫凯
系别声乐歌剧系
指导教师陈剑波
完成日期2011年月日
论用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来诠释歌剧《原野》
————对焦大星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唱段的处理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歌剧”一词开始逐渐家喻户晓,得以让越来越多的爱乐人士及普通群众对部分中国歌剧产生了一点简单而又较为模糊的认知。
然而,仅仅是简单的认识并没有完全让中国歌剧得以全面普及化。
对于更多的听众而言,欣赏完一整部歌剧之后,却又成为了他们心中疑团产生的一个开始。
这部歌剧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现实问题,给人带来了什么启示,为什么要这样唱,这样唱表达了剧中人物什么样的一个思想?本篇论文主要通过本人对中国歌剧《原野》中男高音唱段演唱的学习和理解,并加以了个人的一些审美观思想,对民族歌剧声乐作品的表演形式进行了一番个人的演唱处理和分析,塑造出在歌剧里那份自己心目中的男高音角色焦大星。
与此同时,本人还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提出的论点并参与个人对歌剧的传统看法,加深观众们对歌剧《原野》的认识并进行创新,希望能够让中国歌剧得到更好的欣赏与普及。
关键词:人物角色民族化特色美学审美
Content abstra ct: Now the society, “the opera” a word starts to be widely known gradually, could let more and more philharmonic public figures and the ordinary populace has produced a point to the part China opera simple and the comparatively fuzzier understanding. However, is merely the simple understanding has not let the Chinese opera obtain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alization completely. Speaking of more audience, after appreciating an entire opera, actually becomes in their heart to have a question start. What did this opera show, had reflected what realistic question, brought what to the human to inspire, why could sing like this, what thought like this sang expressed in the play a character? This paper mainly "Wilderness" the tenor aria sings the study and the understanding through myself to the Chinese opera, and individual aesthetic standard, has carried on to the nationality vocal music thought's performance form individual has sung processing and the analysis, molds in the opera in that mind tenor role Jiao Daxing.
Meanwhile, myself also unify the current social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he argument and participates in a person to opera's traditional view, deepens the audiences "Wilderness" knows and carries on the innovation to the opera, in order to better let the opera obtain the comprehensive popularization, obtains a better cognition and the appreciation.
Key word: Character role nationality characteristic esthetics is esthetic
目录
前言 (5)
歌剧《原野》内容概述 (7)
一、《原野》中焦大星的人物分析 (8)
(一)关于焦大星人物性格的分析 (9)
(二)关于焦大星在《原野》中的地位及作用 (9)
(三)焦大星人物主要唱段的分析 (10)
1、在唱段中焦大星对《原野》所起到的作用 (10)
2、对焦大星与金子的对唱和二重唱的分析 (11)
3、对焦大星咏叹调的分析 (13)
二、中国歌剧《原野》的民族化特色及中演唱风格化的对比 (13)
(一)中国歌剧《原野》的演唱民族特色 (14)
(二)中国歌剧《原野》中的男高音角色焦大星的民族声乐演唱探析 (15)
1、男高音声部对戏曲音乐唱腔的吸收 (15)
2、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洋唱法的融合 (16)
(三)中西声乐演唱风格的对比 (16)
三、《原野》在美学中的审美与接受 (17)
四、总结 (20)
五、参考文献 (21)
六、致谢 (22)
前言
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原野》,好评不断,不光是作为一部歌剧来看它那完美的表达和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以歌剧的体裁表演形式,揭开了中国封建旧社会里的里黑暗一角,并且还加以运用了大量大胆的夸张手法来表现出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以及人性的压迫与反抗,使得《原野》的主题得到了鲜明突出。
歌剧《原野》创作的成功,在于它将剧中人物的那份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搬到了舞台上并通过独唱(咏叹调)、重唱(简短的对白)和极具深动的表演的形式,大刀阔斧淋漓尽致的将情节内容在台上展现了出来,让台下的观众们看到了一场既鲜活又艺术且现实的“电影”。
在“电影”中,人物角色性格突出鲜明,从整个舞台效果上来看其听觉和视觉在形象表演和唱段上冲击着台下的每一位观众。
使得观众们情不自禁的与台上的演绎产生了强烈共鸣。
但是,想要体现出一场好的舞台效果以及完整的展现出一部优秀的中国民族歌剧,每一位歌剧独唱演员并不非在台上把他们自己要唱的每一个唱段完整的唱了下来整幕歌剧的展演就圆满结束了。
因为,充其量最多也仅仅算是在一部歌剧中演员利用了自己角色独有的唱段来表现出自己那极富有戏剧表现力而特有的嗓音而已。
在台上自己内心所体会到的情感内容与思想,并不一定能够全面的让台下每一位观众感受到,若程度严重一些的话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对手与对手之间在舞台上的沟通与交流,出现“自己唱自己各顾各的现象”。
在此,本篇论文主要针对于本人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歌剧《原野》
中的男高音角色焦大星的表演心得和体会,以此为一例子的论述来体现出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国歌剧与西洋唱法演唱中国歌剧的一大区别以及中国民族声乐歌剧的演唱特色。
歌剧《原野》内容概述
中国民族歌剧《原野》是一部当代作品。
万方根据曹禺的剧作改编,金湘作曲创作的一部四幕歌剧。
讲述的是关于剧中人物仇虎以复仇为主题的悲剧故事。
仇虎是率性的,多情的,又是冲动的,激愤的。
他带着复仇的火焰,从“炼狱”般的牢房中逃了出来,该剧也是以他从牢房出来及与焦家的两代怨仇为主线展开的。
揭示了封建社会里那些仗势欺人的残酷与阴暗的一面,讴歌了炽热的爱与恨以及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与梦想,不惜一切的进行复仇反抗与搏杀,对恶势力以死抗争的精神。
歌剧里面省略了许多在文学作品中详细描述的情节,把着重点放在了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灵与思想情感的层面上,以复杂矛盾的内心心理活动为基础,在剧中体现了仇虎失去了亲人后想复仇的痛苦思想,金子对自己心中充满的自由与向往,以及焦大星对女人那种懦弱和捉摸不透的思想,还有焦母的那份猜疑阴沉的心理等,这一切都在歌剧表演中得到了一一展示与突出。
第一幕:仇恨与黑暗的世界
衣衫褴褛的仇虎带着仇恨的枷锁怀着强烈的怨恨,从黑暗煎熬的牢房中逃了出来。
怀着一颗被怒火熊熊燃烧的复仇心,他立下誓言一定要报仇。
可当从白傻子的口中得出焦阎王已经死去只剩下焦母和她的儿子焦大星时,他痛彻的呼喊:“焦阎王,你怎么死了?为什么不等我回来?”此时,复仇的迷茫与心灵的创伤相互交织着他的心。
而金子此时也生活在充满着仇与恨,算计和心计猜疑委屈难熬的世界中,备受着焦母的各种其领域虐待。
她无法忍受那心丑烂毒满腹猜疑
的婆婆,也接受不了软弱无能没有阳刚之气如木偶般任凭别人左右摆布的丈夫。
她追求着自己的爱与梦想……
第二幕:梦想与自由的地方
金子见到了她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仇虎,两人在一起愉快的相处了短短的十天。
金子向仇虎提出带她去她梦想中黄金铺满的地方,并且希望能够尽快私奔。
但仇虎心中那复仇的火焰,始终在坚定不移的燃烧着。
而且焦母也发现了仇虎和金子的事情,并告诉了焦大星。
各种矛盾在不断地激化和冲突着。
第三幕:复仇的搏杀
复仇的火焰在熊熊的燃烧着,愤怒的波涛如决堤的洪水。
仇虎杀死了焦阎王的儿子焦大星,而焦母为了杀仇虎而误杀了自己的孙子小星子。
仇虎因为杀了自己曾经的好朋友而陷入了极度的迷茫与恐慌之中。
焦母也因痛失孙子而命丧黄泉。
第四幕:逃亡与自杀
黑暗遮盖了道德与责问,枪声扼杀了希望与反抗。
之前焦母报告的侦缉队在追查他们,仇虎和金子逃进了黑暗的树林子里,可一逃出林子却又被包围。
在逃亡的过程中,仇虎一直深受着心灵深处道德良知的纠缠与折磨。
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他决定以死来洗清自己的罪过,将匕首插进了自己的胸膛。
只剩下金子一人带着未来的“孩子”逃向梦中金子铺满的地方……
一、《原野》中焦大星的人物分析
《原野》中的焦大星,可以看作为生存于原野之上并被残害于封
建社会的悲剧代表人物之一。
可怜可悲的焦大星,被处在于妻子与母亲之间和仇家与焦家之间,活在情感与生活的“夹缝”里,柔懦的性格让他一直是去弯着腰做人。
为了能够顺着妻子让她开心,竟然能够做到忍受、容许妻子红杏出墙并给他戴绿帽子。
焦大星这种为了“生存”而“缓和”矛盾,屈辱地去迎合他人,表现出极端的“懦弱”,但社会不需要这种懦弱的人,所以他必然会成为一个“替死鬼”。
(一)关于焦大星人物性格的分析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重视家族伦理和社会规范的宗法社会,在这种社会形态中,人们往往就范于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意识的钳制,而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则完全被压抑甚至是牺牲。
焦大星可以看作是在封建传统社会中因为父辈强悍的专制制度而产生巨大阴影的笼罩和统治下压迫出来的一位典型失败悲情人物,他的生命以此而变得萎缩、卑微,被焦母视为“不中用的东西”,被金子鄙视为“没一点本事”的“窝囊废”,在她们的失望中成为其仇恨、斗争的牺牲品。
他不敢痛快地爱,也不敢彻底地恨,只是一味的迷茫,却不懂得自己应该怎么去找原因。
对女人只懂得一味的顺从。
他对母亲虽然又恨又怕,却不得不十分恭敬孝顺;他真诚地爱金子,却不能也不敢给她真正需要的爱,甚至明知焦母对她心狠手辣,也不敢有半点抗议;仇虎与金子通奸,他知道为了想留住金子于是想妥协可又矛盾最终恼怒的举起匕首却很快又被自己内心的哀求声所取代,最终死在了仇虎的刀下。
(二)关于焦大星在《原野》中的地位及作用
从整部歌剧来看,《原野》中的重要人物主要是以仇虎和金子为
主,通过歌剧的创作角度和剧中人物的性格分析,作者的着重点更多的是围绕着仇虎的内心世界去描写他的复仇思想。
而焦大星在《原野》中则处在于男二号的位置,虽然说他不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但他在剧中却占据着一个不可缺少的位置。
通过焦大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金子对当前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在仇虎这边,可以看到他的深仇大恨与复仇行动在遇到焦大星之前的痛苦迷茫和当遇到之后又渐渐的转化成坚定,并且仇虎对金子的爱,也越发的坚定不移。
所以焦大星在全剧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过渡作用,还被看作是一个被点燃矛盾冲突导火线的引爆体。
(三)焦大星人物主要唱段的分析
男高音角色焦大星在歌剧《原野》中的主要唱段有第一幕的第六首的“大星、金子的对唱”,还有第三幕的大星与金子的对唱、重唱“人就活一回”,以及在第一幕中的第七首焦大星的独唱咏叹调“哦,女人”。
这三个片段在歌剧里都是最能体现出焦大星的人物特性和内心活动以及在剧中所处在的位置和发挥主要作用的唱段。
1、在唱段中焦大星对《原野》所起到的作用
歌剧一开场第一幕的第六首“大星、金子的对唱”则先介绍出了焦大星柔弱的性格,对妻子金子的蛮横又无助的对她的妥协。
明知道妻子对他的不满以及家里婆媳之间的关系不合,对金子向婆婆的抱怨却毫无办法没有任何怨言,只有任其数落却又毫无对策的那种顺从之意。
第一幕中的第七首焦大星的独唱咏叹调“哦,女人”则反映了焦大星内心复杂的矛盾心情,一方面体现出了他对金子的爱和关心,
另一方面体现出他想维护好自己的家庭,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的责任。
然而眼前现实的这一切却与他的实际想法背道而驰,让他挠破头皮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婆婆与媳妇之间的关系终究会回合不到一块去。
在这首咏叹调里还从侧面预示出为最后家庭的破灭埋下铺垫。
第三幕的大星与金子的对唱、重唱“人就活一回”体现了他们的夫妻关系即将走到尽头,焦大星为了挽留住自己的妻子,容忍了自己被扣戴了顶绿帽子的屈辱,妥让的向金子提出只要她肯留下不走,以前发生的事也就再也不去追究并且以后一切也都依了她,但得到的却是无情的拒绝。
焦大星因此而悲痛万分,最后恼羞成怒,预示了接下来萌发想杀害金子的念头,直到最后自己却死在了仇虎的刀下。
同时,也从侧面告知大家仇虎先让对方发怒然后再把其解决并达到自己最终的复仇目的,焦大星因此而成为复仇的牺牲品。
2、对焦大星与金子的对唱和二重唱的分析
焦大星与金子的主要二重唱唱段有第一幕的第六首“大星、金子的对唱”和第三幕大星与金子的对唱、重唱“人就活一回”。
第一幕焦大星与金子的对唱焦大星是一路带着小跑边喊边挥手追着金子跑出来的,可金子是对他爱理不理。
在演唱的过程中,焦大星要略带些讨好的语气对着金子唱,可最终换来的却是金子的白眼。
焦大星很疑惑,便问金子为什么这大半天不说一句话。
便想金子是不是在生自己的气。
在唱时一定要去注意自己的歌唱语气,不是为了声音而声音,而是让自己的声音像讲话一样。
备受金子的埋怨却又不敢吭一声,想为自己解释却又被对方给塞了回去。
想站在自己的妻子和
妈妈之间说话,最终却弄得自己很懊恼。
那种焦急迫切的感觉与得到一点小惠就受宠若惊的舞台表演,要敢于去夸张的表现出来。
让焦大星体现出他的期望值越高失望值也就越大。
第三幕的大星与金子的对唱、重唱“人就活一回”讲述的是金子准备要与仇虎私奔,在走之前,喝醉了的焦大星,从金子后面带着不稳的脚步晕乎乎的追了出来,并恳求金子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这是在对唱、重唱之前的一段宣叙调。
在唱之前要先酝酿好发掘出焦大星当时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他所说“只要你不走,一切我都依了你,我求求你,我求求你”体现了他当时内的矛盾,对金子是又爱又恨。
他既承受不了金子不爱他的现实,可自己却又深深的爱着金子。
由此可以看得出,焦大星对金子的爱远远的超过了对她的恨。
通过了他求金子留下,体现了他懦弱的性格。
所以在演唱宣叙调的时候的时候,注意声音不能太过于刚硬,要稍带些模模糊糊的说话感觉,仿佛酒醒了,迷迷糊糊的看见金子即将离去,那种痛苦与不舍,撕心裂肺的哀求与悲痛,用声音去完整的表达出来。
接下来的二重唱主要分别反映出大星与金子双方各自的内心思想,大星深爱着金子,可金子却深爱这别人。
在这儿要用声音去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内心的矛盾所在。
在这儿焦大星也由痛苦的不断继续延伸,发展成最后的绝望,对当前的事情决定破罐子破摔。
因此,在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都要给观众有一个好的诠释。
事情的发展经过和结局,都要一一交代清楚。
这样,歌剧才有可看性。
3、对焦大星咏叹调的分析
在歌剧《原野》中,最能反映焦大星的内心世界及其矛盾思想的唱段为第一幕中的第七首焦大星的咏叹调“哦,女人”。
这个咏叹调主要描述了焦大星想用自己对金子的热情来唤起对方对他的关注,可却事与愿违换来了金子对他的冷淡,百般无奈叹息之下唱出了“哦,女人”这首咏叹调,这首咏叹调完整的交代了焦大星的所有内心思想和心声。
他始终想不明白,自己这么爱金子,同时也很尊重自己的母亲,可换来的却是两个人的不领情。
他很苦恼,该怎么做才能维护好这个家庭以及婆媳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唱这首咏叹调的时候,一定要多去注意把握好自己的情感。
虽然这首咏叹调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演唱的过程中也不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自己的声音位置上。
而是要会多用声音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唱出自己内心的纠结与无奈,来向大众反映出焦大星就算是挠破头皮也弄不明白女人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最终只能自己望天兴叹,失望的离开。
二、中国歌剧《原野》的民族化特色及演唱风格化的对比
本人通过对声乐表演的学习上认知道:唯有民族的才真正是属于世界的。
无论是中国的民族声乐,还是西洋的室内乐艺术歌曲或歌剧咏叹调。
其共同点都是在追求科学的呼吸管道和发声方法上,因为只有掌握了得到认可的科学方法,才能唱出这世上最悦耳动听美妙的旋律。
其不同的地方在于,中西作品的语言、咬字的归韵以及作品风格和宗教信仰的差异而不同。
因此我们中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与国外的西洋声乐作品可以同样视为是自己本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一样一个道
理。
由此也可以推出在男高音这个声部里。
中国的民族声乐男高音和西洋的小号抒情男高音,发声理论基本上也是大致相同的。
但是要唱出风格性的不同,这对作品内容的把握十分重要,这既关系到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意图,也关系到演员对拿到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理解。
所以说,歌剧的创作在音乐的民族化特色上最为讲究。
在唱歌剧《原野》时,就针对男高音而言,该如何更好去把握作品的唱法及风格内涵呢?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中国歌剧《原野》的演唱民族特色
在歌剧的第二幕中,作曲家专门设计了一首民谣风的重唱,此曲风格上接近原始民歌,具有我国北方民歌的韵味。
作曲家从中国戏曲音乐中吸取营养,在全剧中运用了京剧中的“乱锤”、“垛板”的节奏特点,主要由板鼓奏出,节奏由慢逐渐加快,具有极大的动力性,推动着戏剧矛盾的层层递进。
由于此部歌剧是以中文演唱,因此,作曲家创作时不得不重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他采用多调性、泛调性的片段旋律线条(与语言结合)的叠置、对比、呼应,以求其更具有我们民族语言风貌,更适应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
还有咏叙调这种融唱、吟于一体,介乎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段落,因其较为接近中国说唱音乐的特征,更能为中国观众所接受。
另外,吟诵、说白是直接吸取中国戏曲、民间吟诗等传统手法并加以歌剧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作曲家也充分运用到了《原野》中,这是对中国语言特有的“四声”声韵内含的美学意义、表情意义的挖掘与发展。
另外,作曲家还敏锐地捕
捉到原著中的民间宗教文化素材(如木鱼、祈神、念经、超度等),并以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将其丰富地表现出来,贯穿于全剧始终,营造了一个鲜明的中国民间民俗气氛,为观众还原出一个真实的人文世界。
(二)中国歌剧《原野》中的男高音角色焦大星的民族声乐演唱探析
终上所述,演男中音的角色仇虎与金子的对唱都能以一种民歌的演唱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
同样作为在剧中的男高音角色焦大星,在歌剧的二重唱及咏叹调中,同样可以用最自然的带有地方方言色彩和民族风格的音色及表演去诠释出来,唱出中国的特色,唱出中国的民族文化。
1、男高音声部对戏曲音乐唱腔的吸收
中国戏曲剧种繁多,民族特点鲜明。
在戏曲的300多个剧种里.任何一个剧种音乐都不是由任何一个专业作曲家创作出来的。
而是在世代相传的民间音乐基础上,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合为一体。
在演出实践中,经过无数人的集体创作和加工而逐渐形成。
著名的歌剧演员郭兰英老师是运用中国戏曲唱法演唱歌剧的典型代表。
她有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深厚功底,她表演了很多的剧目:《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窦娥怨》、《红霞》等。
她的演唱“情感真挚、声音燎亮、咬字清楚、语法讲究、行腔自然、韵味深厚,极具民族色彩。
”“在歌剧的声乐、表演、台词等方面与中国戏曲继承和创新风格的确立上,她为中国新歌剧艺术完整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如沈铁梅领衔主演的川剧《金子》的演员表演方式,同样可以借鉴到中国歌剧的《原野》中,通过借鉴,男高音焦大星的表演同样可以向川剧中的张建平和车小佩(焦大星的扮演者)靠拢。
从而达到中国歌剧的民族化效果。
2、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洋唱法的融合
《原野》的首唱万山红老师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歌剧演唱家。
可以说《原野》的成功与她绝佳的塑造是密不可分的。
她是一位多元歌手,在她的演唱经历中对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进行过扎实的学习。
这也是她所以能够灵活的驾驭不同风格作品的重要因素,也为她能够成功的塑造不同风格的歌剧人物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原野》的演唱中,万山红引入了西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成功的塑造了金子这个人物形象,把她的泼辣、豪放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中西声乐中演唱风格的对比
声乐艺术,是基于人的自然生理活动,无论中西,其演唱的优秀之处往往是相同的,如坚实稳定的呼吸基础使声音响亮圆润、铿锵有力,兴奋和适度的共鸣使声音富有色彩和穿透力,准确清晰的咬字吐词使唱词含义能清晰表达并且乐句富有韵味之美等等,这说明,人声演唱的共性因素是显而易见的,都不外是呼吸、发声、共鸣、吐字等。
那么,演唱的个性特征——我们这里讨论的中西不同的演唱风格。
表现在哪里呢?中西歌剧在人物的音乐形象的塑造中,具体到演员的演唱。
其区别主要表现在语言和旋律两大因素上。
一个曲种,一种唱法的形成,是受地域、生活环境及人文状态等方面影响的,其中尤其是语言的特点。
如西洋美声唱法体现着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