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 教学设计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_
教学设计:西藏高原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西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和气候特点。
2. 了解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
3. 了解西藏高原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4. 培养学生对西藏高原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西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
2. 西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3. 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
4. 西藏高原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5. 西藏高原的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西藏高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西藏高原的兴趣和注意。
2. 知识讲解(30分钟):
a. 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讲解西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包括海拔高、
地势陡峭等。
b. 气候特点:介绍西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如干燥寒冷、夜间温差大等。
c. 自然资源:介绍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d. 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讲解西藏高原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包括藏传佛教、藏族歌舞、藏族服饰等。
e. 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介绍西藏高原的旅游资源和著名的名胜古迹,如布达拉宫、纳木错等。
3. 活动设计(40分钟):
a.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西藏高原的地理特点、气候特点、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b. 信息收集:让每个小组收集关于西藏高原的图片、文章、视频等材料,并选择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展示。
c. 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收集的材料,并与全班分享他们对西藏高原的认知和感受。
4. 总结(10分钟):
通过问答的形式回顾和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并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西藏高原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评价:
采用观察评价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展示的内容质量来进行评价。
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对西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气候特点、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认知,并能够展示自己的材料和观点。
六、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西藏高原特有植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
2. 设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以游记、手绘地图等形式,展现他们对西藏高原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西藏高原的兴趣和热爱,形成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探讨和分享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