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论文:支持小班幼儿个别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持小班幼儿个别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以区域活动“果汁吧”为例
【内容摘要】
学习性区域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学习性区域活动都是基于主题核心经验而展开。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学习性区域活动应更具趣味性和情景性,满足幼儿兴趣和发展需求。
本研究以“果汁吧”这个活动区为例,详细论述了该区中幼儿的活动发展状况以及教师的反思调整。
分析了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支持策略:加入游戏情境、关注角色指导、及时变化调整等,梳理了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的经验。
【关键词】小班个别化学习
一、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以个别化学习为主的区角活动,通过材料与幼儿互动,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提升幼儿的学习质量。
同时,个别化学习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需求,提高幼儿的自主性、专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个性化的学习区域和内容更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学习。
同时,小班幼儿的学习直观性、操作性更明显,他们更依赖于通过实际操作、摆弄来感知,获取经验。
因此操作性的个别化学习内容能充分满足小班幼儿的现实需求。
《你好,水果宝宝》是小班初期的主题内容。
根据这个主题的核心经验以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笔者在班级中创设了以“果汁吧”为主题的个别化学习区域。
提供了透明塑料瓶、颜料、皱纸等,幼儿可以将颜料或者皱纸放入塑料瓶中,制作各种颜色的果汁。
此活动目标在于让幼儿通过操作进一步了解各种水果的外形特征,尝试将果汁颜色和水果进行匹配,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二、果汁吧的成长记
(一)简单不好玩VS情境加有趣
1.“我不想玩了”——简单不好玩
做果汁的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颜料或者皱纸的颜色来对应相关的水果,加深对水果颜色和外形特征的认知,同时拧瓶盖的过程也锻炼了小班幼儿的手指肌肉,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果汁吧材料投放初期,孩子们对这个内容非常感兴趣。
大家都尝试拧开瓶盖,滴入一点颜料或者放入一张皱纸,拧紧瓶盖摇一摇,果汁就做好了。
但是几天过去,孩子们显然对做果汁失去了兴趣。
案例:老师,我不想玩了
齐齐拧开水瓶盖,在里面放入几张黄色皱纸,拧紧盖子然后摇一摇。
齐齐说:“你看,我变出黄色了。
”老师问:“黄色是什么果汁?”齐齐说:“是桔子汁。
”他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变出了蓝色。
老师问:“蓝色是什么果汁?”齐齐愣了一下,说:“是蓝莓汁。
”做完第二瓶,齐齐放下瓶子,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玩了。
”
小班幼儿以直观思维为主,简单形象的材料和玩法更容易吸引孩子。
所以在创设果汁吧之前,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选择了最简单的制作果汁的方法,既囊括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以及与水果的对应,同时考验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能自主地进行果汁的制作,但是很快幼儿就能完成所有颜色的果汁。
而拧瓶盖和摇晃的动作持续多次之后幼儿就不再那么感兴趣,不想再玩了。
另外,教师持续的跟踪提问和互动,无形中形成了对幼儿的干扰和压力,影响了他活动的兴趣。
2.“谁要买果汁”——情境加有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在“做中学”、“玩中学”,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重要途径。
小班幼儿更是如此,他们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来进行的,在游戏中他们可以习得各种经验。
做果汁的内容可否加入到游戏情境中去呢?答案是肯定的。
既然设定为果汁吧,那么果汁自然可以卖给客人,于是在制作果汁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幼儿玩售卖果汁的游戏,增添了围裙、头巾等服务员的角色道具,让果汁吧的游戏更具情境性。
为了让幼儿在完成果汁后能自主地进行与水果的匹配,笔者制作了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幼儿在完成果汁之后将图片贴到塑料瓶上,表明这是什么果汁。
随着新材料和新内容的加入,果汁吧的活动又开始风生水起。
案例:“谁要买果汁”
小鱼做了橙汁和芒果汁,做完后他将果汁放到了陈列柜上。
我问:“我可以买一瓶果汁吗?”小鱼说:“好的,给你。
”我问:“这是什么果汁?”小鱼回答:
“橙子汁。
”涵涵看到了,也走过来买果汁。
小鱼问:“你要买什么果汁?”涵涵说:“西瓜汁”。
小鱼拿起一瓶红色的果汁递给涵涵。
加入了买卖的游戏,幼儿对果汁吧的活动显然有兴趣得多了。
同时,幼儿在买卖果汁的过程中,进行颜色的辨认,水果与颜色的匹配。
既满足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同时也融合学习的内容。
(二)顾此失彼VS齐头并进
1.游戏真热闹——顾此失彼
案例:快来买果汁
果汁吧的陈列柜前摆满了各种颜色的果汁。
小可站在柜子里面对着小朋友叫卖:“谁要买果汁?谁要买果汁?”欢欢、瑶瑶、笑笑……都挤了过来。
欢欢说:“我要买果汁。
”小可随意拿出一瓶,递给欢欢。
又拿出一瓶递给瑶瑶,再拿给笑笑。
叮叮也加入了卖果汁的行列,站在小可旁边叫卖:“谁要买果汁?”买果汁和卖果汁玩得很热闹,可没人愿意做果汁了。
小班幼儿的学习缺乏目的性,将个别化学习的内容融入到游戏和角色扮演中,凸显了学习的游戏性和可玩性,同时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
但是在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热爱游戏的程度往往多过学习。
融入游戏的个别化学习内容如果没有巧妙的设计和教师的引导,往往要被游戏所掩盖。
当我们关注幼儿学习的情境性和游戏性时,更要关注学习的有效性。
在果汁吧的游戏中,孩子们逐渐热衷于买卖果汁的游戏。
买卖的游戏情境丰富,幼儿有很明确的角色扮演意识。
游戏的情境有了,孩子们喜欢了,但是活动中游戏的内容盖过了学习。
这时,作为个别化学习的主题经验和目标如何体现呢?
2.调整改良——齐头并进
融入游戏情境的个别化学习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更要把握住学习目标和主题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内容设置、材料提供、角色参与指导等方式围绕学习目标与幼儿产生互动。
根据果汁吧现场游戏情况,笔者进行了如下调整:(1)加入融合情境的学习内容
在果汁吧的活动中,做果汁和卖果汁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而孩子们逐渐更倾向于直接卖果汁,制作果汁的过程逐渐受到冷落。
于是我加入了整理果汁柜、点餐卡的游戏内容,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又串联起了做果汁、卖果汁的过程,让游戏更丰满。
●整理果汁柜
买卖果汁虽然游戏虽然进行地很热闹,但是没客人来时,服务员就显得有些无聊。
为此笔者在果汁柜上加入了颜色标志和大小标志,幼儿可以根据果汁的颜色来归类摆放,或者根据大小不同来归类。
整理果汁柜既是果汁吧服务员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幼儿分类观察的学习内容。
同时标志的运用帮助了幼儿来建立分类标准,为他们的学习搭建了支架。
●点餐卡来了
在游戏中幼儿购买果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为了帮助幼儿建立任务意识,关注水果特征,笔者加入了点餐卡。
点餐卡上有水果的图片和数量。
例如:两个桔子,就表示要买两瓶桔子果汁。
客人拿着点餐卡给服务员,服务员需要按照客人的要求来提供果汁。
服务员需要进行水果与果汁颜色的匹配,同时还要关注数量,进行点数。
(2)关注主题经验的角色对话
小班幼儿的学习缺乏目的性,在主题背景下的学习性区域活动观察和指导中,教师要根据主题核心经验,设立观察的目标,适时地对幼儿进行学习引导。
在个别化学习中教师大多以间接指导的方式进行师幼互动的这种间接指导,一靠学具、材料为媒介,二靠问题对话。
小班幼儿的问题对话,教师应更注重角色性,通过角色的身份,与幼儿进行对话,帮助幼儿丰富和积累主题学习的经验。
在果汁吧的游戏中,笔者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与幼儿进行对话。
例如:我想买三瓶西瓜汁。
绿色的是什么果汁?能帮我做瓶芒果汁吗?……。
教师通过简单的游戏对话来聚焦学习目标,引导幼儿专注于各项内容的学习。
这种对话一是游戏对话,即在教师与幼儿的对话互动中,教师是以角色游戏的身份进行引导的。
对话的指向也是与游戏有关的内容,保持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
二是平行对话,在教师与幼儿的对话中,教师始终以伙伴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谈。
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平行平等的关系。
当然,师幼之间的对话不是无目的的,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中,将内容指向主题核心经验和区域目标,帮助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得。
(三)持续不变VS变化调整
1.持续不变,无法满足游戏和兴趣需求
小班幼儿对有趣的事物很热衷,但是持续时间不长。
《你好,水果宝宝》的主题进行了将近四周的时间,果汁吧的活动内容虽然逐渐丰富,但是持续不变的
内容,难免让孩子们产生了些许的厌倦。
果汁吧里经常会有人来买果汁,但是卖果汁的服务员越来越少。
大家对于果汁的新鲜度也降低了,各种颜色的果汁和水果的对应已经是幼儿很熟悉的内容,所以不再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挑战。
果汁吧需要加入一些新内容和挑战,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
2.变化调整,形成新的挑战
(1)真实榨果汁,丰富水果经验
案例:“苹果汁不是红的耶”
老师在果汁把放了几种不同的榨汁机,大家都主动地来尝试。
咚咚将苹果切成了小块,放入果汁机。
苗苗摇动把手。
老师问:“这个红苹果,可以榨出什么颜色的果汁呢?”咚咚说:“红色的。
”不一会儿果汁出来了,苗苗大声叫起来:“苹果汁不是红色的。
是黄的。
”其他小朋友都拥过来,大家都来看看苹果汁到底什么颜色的。
榨出果汁,大家一起分享品尝,说说果汁的味道。
榨果汁真实的生活体验让孩子们对果汁有了新的兴趣。
有的水果看似是一种颜色,榨出果汁却是另一种颜色。
为了让幼儿有丰富的体验,除了单一的果汁机,我还提供了各类榨汁机,有压制的、摇动的、夹夹的……。
同时提供了各种适合榨汁的水果,干净的果汁杯、毛巾、小切刀等。
幼儿可以在生活吧的真实情景中把水果剥开,或者切成小块,然后放入果汁机中榨出果汁,再将果汁倒入果汁杯中和同伴一起分享。
榨果汁的真实体验充分吸引了幼儿的参与,满足了他们的兴趣需要。
在榨果汁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剥水果、切水果、榨水果,进一步了解了水果的内部属性(颜色、形状、味道、籽、核),探究水果从果肉到果汁的变化,引发他们对水果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促进手部肌肉发展。
在品尝果汁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尝一尝,了解了水果不同的味道,感受了果汁的颜色和水果的颜色。
学习与人分享,尝试与人分享的乐趣。
(2)快乐小卖车,增加互动
案例:推着小车卖饮料
果汁吧里新放入了几个小推车。
康康马上就对小推车产生了兴趣,他将饮料一瓶一瓶的放到小推车上。
放完上面一层,再放下面一层。
全部放满后,有点重,他用力推着小推车在在教室里转来转去。
一边走一边喊:“卖饮料了,谁要买饮料?”豆豆走到小卖车旁说:“我要买饮料。
”“你要什么味道的?”康康问。
豆豆说:“我要橙子味的。
”康康拿出一瓶橙色的饮料给豆豆,继续推着小卖车,边
推边喊:“谁要买饮料?”
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以独自操作为主,加之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活动中的交流分享和互动较少。
为了让果汁吧买卖果汁的游戏更有互动性,笔者利用了小推车游戏。
幼儿可以将制作好的果汁放在果汁车上,推出去卖给客人。
在买卖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互动交流水平,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水果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加深。
三、实践成效与思考
(一)幼儿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丰富了主题经验
相对于单纯以操作为主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果汁吧的活动更具情境性和互动性。
学习的内容加入到了游戏当中,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而生动。
充分满足了小班幼儿的情感需求。
在果汁吧的连续活动中,因为有了游戏的加入和不断变化改善的内容,幼儿能投入地进行主动学习。
例如,主动与人交流果汁的颜色,并说说水果的名称和外形;主动参与榨果汁,仔细观察果汁的颜色,品尝并说说果汁的味道等等。
融入到游戏中的学习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累和丰富主题经验,加深对主题内容的了解。
通过果汁吧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水果的了解更全面了。
不光了解了水果的外形,同时了解了水果的内在特征。
(二)进一步明确了个别化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果汁吧的一系列活动,笔者在其中见证了孩子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和成长。
幼儿获得了集体活动中所不能得到的经验和技能。
这也充分表明了个别化学习活动在幼儿学习和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特别是在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方面,幼儿的专注性、探究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可以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
(三)梳理了小班个别化学习的实施要点
通过果汁吧的活动,笔者梳理出了几点小班幼儿个别化学习的经验。
1.将学习融入有趣的情境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适宜的情境能吸引幼儿去思考、探索,还能引导幼儿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与材料、同伴互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因此将个别化学习内容与游戏相融合,将学习融入主题情境、游戏情境和生活情境当中开展,可以满足小班幼儿的情感需求和兴趣需要。
在果汁吧的活动中,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并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幼儿的行为、兴趣和反应。
由一开始单纯的做果汁,加入了买卖果汁的情境,
让活动更具趣味性。
2.关注角色参与式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小班幼儿的学习以兴趣为主导,往往没有目标性,而是更注重过程的体验。
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于学习的专注性和持久性往往不够。
这就更需要教师进行持续地观察和角色式参与指导。
在果汁吧的活动中,教师有时扮演客人去买果汁,有时扮演服务员和孩子一起制作果汁,通过角色参与,围绕主题学习目标和主题核心经验对幼儿的学习进行指导。
3.根据情况变化调整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学习进行持续的观察,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
果汁吧游戏中,当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了,对学习内容已经完全了解了,笔者都进行了及时思考和调整。
保持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满足了学习需要。
本研究是针对一个活动区幼儿的活动进行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有关小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研究内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2.
[4]吴月萍. 浅议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可玩性设计【J】.学前教育研究,2015,Z1:55-57.
[5]幼儿园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设计参考【J】.上海托幼,2015,增刊.
[6]冯伟群.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6,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