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高一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5.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21)
一、选择题
1.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从前属于州权范围的一些权力,如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工业管制、劳资关系等等,均受到总统和联邦政府的干预。
拔款和政策制定之权均在联邦,而州和地方只有执行和管理之权,甚至在州权范围内的事务也有了联邦政府插手的现象。
以上现象表明()
①联邦政府担负起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责
②新政扩大了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
③新政结束了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④新政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④
2.《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
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
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
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
而一岁乏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是
A.增加了种植面积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革新了耕作工具D.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3.人们常常形容水排鼓风冶铁“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发明于( )
A. 战国
B. 西汉
C. 东汉
D. 魏晋
4.下列关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创立②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的诞生
③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④中国第一条民航线路开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5.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
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A.大量白银货币 B.粉彩开光花尊
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D.精美的棉布船帆
6.下列各项反映出宋朝商业出现突破性发展的是()
A.银铤:宋代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
B.淳化年间五台山佛像金币
C.宋徽宗时期崇宁通宝
D.“行在榷货务金银见钱关子库印”钞版
7.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A.猪的骸骨B.稻谷遗存C.炭化粟粒D.贮粮窖穴
8.北宋的“市”不同于唐朝的突出表现是
A.出现草市
B.出现纸币
C. 出现商业都市
D.突破“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9.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
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10.民国初年北京的一个包车夫曾是一个义和团民,但后来则成为热心的天主教徒了。
问他为什么改信宗教,回答说:“因为他们的菩萨灵,我们的菩萨不灵嘛。
”上述现象反映了
A.中国民众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B.西方宗教信仰被中国民众普遍接受
C.中国传统文化信仰受到天主教冲击
D.中国民众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
11.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
特区名称转变反映了( )
A.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B.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对外开放力度的扩大
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
12.(《盐铁论·通有》指出:“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织绣),则女工不施。
故工商梓匠。
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农商交易,以利本末”。
表明作者主张( )
A.合理利用资源 B.以农为本
C.农工商共同发展 D.重农抑商
13.在某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晚会上表演的一场历史剧中,有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
下列台词中有误的是()
A.我是迪亚士,我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最南端的一条航线
B.我是达·伽马,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继续前进,到达印度
C.我是哥伦布,我总共三次航行,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线
D.我是麦哲伦,我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回到了欧洲
14.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l610年在北京逝世)札记中写到:“(中国)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
”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
A.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15.“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A.麻纺织 B.丝织业
C.棉纺织业 D.造纸业
16.】发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史实是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7.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的《农业调整法》中有如下一款内容:“……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
下列对该款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①罗斯福新政实行限制农业产量的政策②该条款有助于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
③该条款促进了美国农产品的大量出口④该条款内容有助于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18.下图是我市某同学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的曲线图。
其中与西欧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从中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A. 殖民扩张速度的加快
B. 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
C. 圈地运动影响了农业
D. 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20.《吕氏春秋·孟冬》记载:“是月也,工师校功。
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反映了当时
A. 官营作坊主要生产祭器
B. 民营手工注重质量信誉
C.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D. 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巧
二、综合题
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动机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事实则是出现贱买贵卖、强买强卖现象,这虽然违背了市易法的初旨,却是市易法实施的必然结果……市易务拥有“增”、“损”物价的权力,贱买贵卖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市易务官大多是从被称为“兼并之家”的大商人中召募的,一旦大权在手,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的勾当。
对市易务官的考核奖罚只限于本钱是否发放,22%的利息(含市例钱)是否足额收缴。
交易牙利、批零差价收益不归中央财政,毋须考核,部门利益使市易务官吏对此趋之若鹜。
市易务事务烦杂,吏人众多,如市易法规定在京市易务设勾当公事官一员,但从设置之初
就突破了这一限制。
……法定的市例钱远不够增设的吏人俸给,缺口要由市易务自行解决,庞大的行政开支压力促使市易务不择手段地增加收入。
——摘自魏天安《王安石市易法真相:国家强制剥夺国民财产》
材料二 1944年,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访华期间,谈到罗斯福时代的美国与王安石时代的中国经济形势非常相似。
……有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王安石的经济智慧拯救了饥饿的美国农民……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始终没有被王安石看穿,也很少被他日后的崇拜者顾及,即现代金融经济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有了今日的历史眼光,我们才能断言要将这帝国之财政商业化,金融之管制方式必须就位。
有关汇票、提货单、保险单、共同海损、以船作抵押之借款、冒险借款、股份、打捞权利等都要经过立法才能执行无碍。
更重要的是法律上有关遗产继承、破产、丧失赎取权、假冒、欺骗、监守自盗等之规定也要与商业社会里的流动状态相符,且一切都用金钱统治,这一点才做得通。
宋代内陆商业组织之实况与这种要求相去至远。
——摘自《王安石变法与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1)据材料一指出实施市易法实行后存在哪些严重弊端?(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与罗斯福新政相比,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失败的原因。
(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
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
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
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压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住住“十不还一,无异空取”。
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
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
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
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请完成:
(1)依据材料,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描述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对地方各种权利的干预和管理的现象,这是政府宏观管理经济的表现,也是其扩大政府职能的体现,所以符合题意的是①②,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不是结束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排除③项;美国没有改变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排除④项。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通过解读材料可知,代田法的最大特点是“沟垄相间”,提高抗旱能力,旱涝保收。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代田法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已经说明了“造作水排,铸为农器”,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激动机械轮轴带动古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不停地给炉内加氧,“用力少,见功多”,大大提高冶铁效率。
水排出现于东汉,故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水排
4.A
【解析】略
5.B
【解析】略
6.D
【解析】
试题分析: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这一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项即为印制纸币的模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7.C
【解析】
试题分析:粟是黄河流域最有代表性的农作物,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是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显著特
点。
A、D项不局限于黄河流域,B项是长江流域的特点。
所以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的特点。
8.D
【解析】略
9.C
【解析】
试题分析:田庄手工业并不都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古代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东汉田庄并非古代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故B项错误;据材料“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和“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可知东汉田庄经济是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故C项正确;东汉田庄并非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田庄经济
10.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材料说明一个义和团民改信天主教,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受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宗教的影响,故C 正确。
包车夫信仰天主教,不是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性,排除A;B 错在普遍接受;D 材料也无法反映。
考点: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过程
11.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题眼是“‘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
材料中“出口特区”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单一性,而经济特区的内涵更丰富、更广泛,因而其名称变化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广度更大,故C项正确。
12.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工商为末”,材料认为“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故工商梓匠,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这就是说工商末业与农业一样非常重要,主张农工商业共同发展。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经济政策·工商皆本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
根据所学可知哥伦布开辟的是通往美洲而非印度的新航路,C项错误,符合题意。
其它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
故答案选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名师点睛】正确评价哥伦布
对哥伦布的评价应本着客观、全面的原则,既要看到哥伦布对增强世界各地交往的贡献,也要看到其作为殖民者的罪恶的一方面。
作为开拓者,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将全球连成一体,使世界贸易空前扩大,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大贡献,推动了西欧和世界的进步。
作为殖民者,哥伦布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
此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了长期而又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14.C
【解析】根据材料,利玛窦在明朝后期来到中国。
明朝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耕经济高度发达,故答案为C项。
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A项社会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维持生存”需要的是农产品,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手工业领域,排除B项;明朝中期开始,民营手工业开始居主要地位,排除D项。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丝织业。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题干材料的“蚕桑”、“黄丝”,反映的应是我国古代的丝织业。
故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丝织业的发展
1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时间限制“20 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实行对浦东的开发与开放,标志着中过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故B项正确。
A是1980年;B是1985年;C 是1988年;,与题意时间不符,均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开放·浦东开放和开放
【名师点睛】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开发开放浦东为龙头,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缩减农产品的种植面积降低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①②两项表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项材料并未体现,④说法错误与罗斯福新政中农业举措意图相反,答案选A。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点评:从生态史观的角度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是近年来的新增形式,新政中与此相关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减少农业种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18.A
【解析】
试题分析: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成为头号经济大国,②符合美国;1820年左右,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鸦片战争后所占比重迅速下降,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呈现上升趋势,③代表中国;印度与中国类似,但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低于中国,④代表印度;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欧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此后呈现下降趋势,①符合西欧。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19.B
【解析】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01~1901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各行业就业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趋势是: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工业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服务业,故选B。
A项是引起工业革命的变化的条件;CD项材料无法体现。
所以应选B。
20.D
【解析】题干大致意思是:这个月,工师献上百工制作的器物,考核工效,摆出他们制作的祭器,看是否依照法度程式。
不得制作过于奇巧的器物来摇动在上位者的奢侈之心,一定要以精密为佳。
器物要刻上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考察他们是否信诚。
如果有不精细之处,一定要给予处罚,来追究他们的诈巧之情。
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官营手工业的情况,故排除B;题干并没有具体提到哪个手工业部门,故排除AC。
点睛:本题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点,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
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
21.(1)弊端:(1)贱买贵卖、强买强卖被披上“合法”外衣;(2)市易务官多为大商人把持,更便于对普通商户的掠夺;(3)只从经济效益上对市易务官的考核奖罚,导致他们唯利是图;(4)部门利益问题突出;(5)市易务机构臃肿,开支压力大,使官员不择手段搜刮商户。
(答出四点即可)(8分)
(2)未形成金融体系或缺少金融制度的保障;缺少法律保护;措施执行中的随意性强。
(答出两点即可)(8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事实则是出现贱买贵卖、强买强卖现象,这虽然违背了市易法的初旨”“市易务官大多是从被称为“兼并之家”的大商人中召募的,一旦大权在手,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对市易务官的考核奖罚只限于本钱是否发放”“市易务事务烦杂,吏人众多”“市易务不择手段地增加收入”中可以概括出实施市易法实行后存在的严重弊端。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通过归纳材料二“有关汇票、提货单、保险单、共同海损、以船作抵押之借款、冒险借款、股份、打捞权利等都要经过立法才能执行无碍”信息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金融和法律,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考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
22.(1)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官局垄断,以低价强买;官府对民间工匠严格管制;严格限制出口。
(2)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封建政府往往对重要物资实行专卖制度,民营手工业发展空间有限;明清统治者采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收取重税”、“以低价强迫民间生产”、“强制压价收买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和对外政策上等方面来分析得出: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封建政府往往对重要物资实行专卖制度,民营手工业发展
空间有限;明清统治者采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