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出生临床医学硕士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郑刚,男,1960年7月出生,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人。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科协委员、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陕西中医学院心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中心主任。
兼任世界中医联合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药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药品不良反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84年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院医疗系,在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经验,2002年9月-2004年7月在西北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班学习项目管理专业,2006年9月-10月在美国IHD医学中心访问并学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防治脑血管疾病,回国后在陕西省推广和应用CEA治疗颈动脉狭窄。
2005年9月-2008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班学习,并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目前主持国家及省市级课题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丹黄通脉方对兔CEA术后再狭窄模型多靶点整合效应机制研究(No.30973830),陕西省“13115”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合丹黄通脉方的示范推广研究(No.2009ZDKG-78),国家级多中心临床试验3项,省厅级科研课题2项。
近五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1篇,核心期刊20余篇。
获得科研成果奖7项,其中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咸阳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1项。
李联社,男,1956年9月18日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陕西省名中医、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中医学院十大名医。
曾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心内科主任、业务副院长、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
结合临床内科心血管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心病研究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分会常委、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委等9个学会职务;陕西省医学会及咸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心病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编委。
1982年12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凤县中医医院工作,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陕西中医学院读硕士学位,获医学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主持省级及厅局级科研课题7项。
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2部。
获厅局级及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8项。
指导硕士研究生25名。
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赵明君,男,1964年10月7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荣获“咸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咸阳市三五人才、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称号。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陕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心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
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留校至附属医院工作至今。
主要从事心内科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4年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研修学习一年。
目前主持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三项,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编写出版专著六部。
研究成果获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六项。
张翠英,女,1961年9月28日生,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培君主任医师、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2001年荣获陕西省“三五人才”称号,2000年荣获咸阳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称号。
曾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兼任全国胸痹急症协作组西北分组秘书、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陕西省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中医药科技工作者联合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咸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成员。
1984年0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在秦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和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
30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方面有一定的建述。
曾于上海、西安等地研修心脑血管病诊疗技术。
目前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两项。
2006年研发了院内科研制剂“解毒通脉胶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1部。
刘超峰,男,1961年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2年获陕西省中医医院十佳明星称号。
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
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一直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访问一年。
目前西安市级课题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专著2部。
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成果2等奖1项。
郝伟,男,1961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西安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陕西省中医心血管病学会副主委,陕西省中医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理事、西安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编委。
198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27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及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在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项,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中青年中医药科技工作者;2010年的研究课题“活血化瘀、益气化痰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粥样斑块稳定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带领西安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成绩突出,连续9年被评为“先进科室”,个人也连年被评为“优秀科主任”、“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范秀风,女,1969年8月11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1993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心血管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主持省中管局课题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王爽,女,1963年5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心内科主任。
1985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学专业,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
具备扎实而全面的心血管基础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丰富,对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
对缺血性心脏病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诊疗介入手术数百例。
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主持完
成科研项目1项。
先后获得西安市卫生局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闫咏梅,女,1961年9月24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省名中医。
任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陕西省痰瘀论治中医脑病重点研究室主任、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研究基地(脑病)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脑病专业)学科带头人。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全国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曾获得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先进个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后,一直在陕西中医学院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脑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3篇。
出版著作3部,主编或参编国家统编教材3部。
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多种奖项。
李军,男,主任医师、教授。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国医大师张学文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所所长。
陕西省第二届名中医首席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名中医传承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老中医师承导师。
兼任国家奖励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分会常务委员等职。
2007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的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2011年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
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87年赴日本研修心脑血管病专业,1990年被国家两部一局确认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随师张学文教授临床学习三年,深得其学术真谛。
经近40年的从医实践和名师指导,学验俱丰,中西医汇通于一
炉,中医基本理论功底扎实,对中医脑病理论深有研究,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病和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对活血化瘀法和涤痰通络法的灵活运用颇具心得,屡起沉疴,治疗中风、脑积水、多发性硬化症、癫痫、三叉神经痛、冠心病、心肌炎等病症疗效显著。
先后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成果奖9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
王亚丽,女,1966年9月出生,博士学位,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学科办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药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陕西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入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计划。
1991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200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中医理论知识较为扎实,在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中,擅长诊治脑系疾病,对中风、头痛及帕金森病等具有深入的研究。
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3项,陕西省科技厅项目2项,以及其它厅局级和校级课题4项。
发表论文30余篇,主/参编学术专著4部。
曾获得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奖1项;作为主研人员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卫生系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多次荣获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师”、“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曾获陕西省教育厅“产学研管理先进工作者”及科技厅“十一五”科研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青年贡献奖;2013年被评为咸阳市劳动模范。
李锐,男,1972年4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为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科副主任医师。
2004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病学专业,从事神经科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癫痫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并在帕金森病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擅长神
经系统变性疾病和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帕金森病和Alzhimer 病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在所从事的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5篇,主持科研项目3项,参与4项。
林海,男,1964年12月,西安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常委、脑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神经病学分会常委、西安市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优秀中医青年人才,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陕西省交通医院、西安市中医院脑病科工作,1993年9月至1994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进修,1999年9月至2002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神经病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及神经症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中风、眩晕、不寐、抑郁、焦虑、头痛、痿证、颤证、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主要参与者的课题分获省、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主持在研省市科研课题3项,出版专著《医学心理学》一部(任编委)。
张梅奎,男,1963年8月10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国家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称号,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解放军总医院建院60周年突出贡献奖;2014年解放军总医院优秀共产党员。
现为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科室主任,任中国医药信息学会远程医学及云计算专业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全军第九届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审稿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
1982年陕西名老中医继承人,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任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脑血管病的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就读于湖南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博士后流动站。
课题情况: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清士泽喷雾剂治疗湿环境下诱发急性湿疹的新药研制”;②国家863
计划“灾难现场远程医疗紧急救治系统研究”,获得2013年解放军总医院科学进步二等奖;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内容建设”;④解放军总医院新药研发及成果转化基金项目“中药脑疏宁胶囊的新药研发及成果转化”,在国家统计源期刊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论文5篇,Ei检索4篇。
编写
出版专著4部,副主编教材1部。
灾难现场远程医学保障应用研究获解放军总医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宋虎杰,男,1962年6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现任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第四批重点中医药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第五批重点学科(中医脑病学)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性瘫痪诊治方法重点研究室主任;陕西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脑病重点研究室)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西岐王氏济
生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负责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陕西省名中医。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世针传统医学培训中心副主任。
先后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脑病的工作25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脑积水、脑瘫、孤独症、智力低下、中风、癫痫、持续植物状态等脑病的中医临床具有较深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
经验,创立了脑病“三位一体疗法”,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了《中国特色诊疗专家经验荟萃》、《脑积水》、《金贵要略经方药理与应用》三部专著。
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现在研的课题4项。
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获国家专利4项。
科研成果登记4项。
主要研究方向:脑积水、脑瘫、孤独症、智力低下、中风、癫痫、持续植
物状态等的临床研究。
闫炳苍,男,1967年11月28日出生,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神
经内科),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西安脑病医院业务副院长,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医学会第三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协会第一届委员,陕西省渐冻人协会秘书长。
《疑难病杂志》杂志通讯编辑。
1994年07月本科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先后在陇县人民医院、西安中医
脑病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工作和进修,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脑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4年09月至2007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目前主持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
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6项。
已发表学术论文28篇。
王辉,男,1972年6月12日出生,本科学历,中医儿科副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脑病二科主任,兼任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特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医刮痧师考评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临床路径工作专家组成员,陕西省脑性瘫瘫创新计划办公室主任,陕西省康复
医学会脑瘫专业委员会常委,西安市残疾儿童评定脑瘫专家组成员,第四届陕西
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技术协作组推拿、穴位埋线、刮痧技术脑瘫分组组长。
199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在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脑积水诊疗中心及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脑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17年。
在脑瘫、脑积水、癫痫、智力低下、孤独症、多动症、感染性神经疾病、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缺陷病及运动单位病等的临床及康复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4年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进修1年,2009年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进修1年。
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中医儿科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性瘫痪中医诊疗重点研究室的建设中负责优势病种的临床实施、资料收集、疗效观察、方案梳理及分析总结工作,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6项,目前负责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5篇。
刘玉堂,男,1972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副主任医师。
现任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西安脑病医院)脑病一科主任,该院国家“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项目学术继承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科项目主要负责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科优势病种--解颅病(小儿脑积水)全国协作组副组长。
1998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系针灸专业,先后在解放军第455医院、世界针联传统医疗合作中心(印度尼西亚)及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从事脑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工作,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进修学习, 2013年12月起就读南方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研究生班。
擅长于运用中西医理论及治疗康复技术诊治脑积水、智力低下、脑瘫、癫痫、多动症、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炎、脑外伤后及部分遗传代谢病等,例如,运用“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积水,运用“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脑瘫,运用中药、针灸、穴位埋线及电子经穴等治疗癫痫,应用中药及针灸(头针、舌针、水针、靳三针、埋针及穴位贴敷等)治疗智力低下、脑瘫、儿童多动症等;还独创了智力低下的“益智开窍针刺法”,该针刺法已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1项,正在临床实施;在此基础上配合现代医学的康复治疗及特殊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此类脑病的临床疗效。
目前主持智力低下的省级课题1项,曾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其中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三位一体综合方案改善小儿常压型脑积水精神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的临床研究”项目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