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如何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师生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会充当一部分家长的角色,作为学生要尊敬老师、关心老师?增进双方的情感方式就显得很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精心授业,而且还表现在业余时间能主动去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兴趣等方面。
一.以情感人:思想教育是一种感情的艺术。
班主任给学生的爱,应该比母爱更细腻,更纯洁;应该比父爱更广博,更高尚。
要使师生之间的感情之树常青,班主任必须时常输之以爱的甘露,而这种爱必须更细腻而具体。
有一次,我在教学《荔枝蜜》一文,学生朗读课文我巡课时,发现平时朗读颇有感情的周婷婷同学,今天却侧着脸,头伏在桌子上,显得没有精神。
我想:她一定有什么原因,没有惊动她,更没有批评她,只是趁同学讨论问题的间隙,走近她,俯身小声询问,并轻轻地摸了摸她的额头。
啊,好烫手!我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你烧得厉害,回去吃药,休息休息,落下的功课,以后老师帮你补上。
”“不”她摇了摇头,想强打起精神听课。
我暗示她可以例外地伏在桌子小憩一会。
这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我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可是在第三天,我却意外地收到婷婷同学一张贺卡,并且告诉我说:“老师当你抚摸我的前额时,我觉得您真像我爸爸。
”或者是教师一个微笑眼神,因为教师载着爱和信任的眼波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亲切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而映出美丽的图像。
或者是一个轻抚的动作,因为儿童对教师亲切的一举一动认为是对他们的好感,正如选科夫所说:“儿童对于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
”
三.怒责之后,莫忘安慰。
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做“近因效应”它是
指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最后一句话决定了整句话的调子。
教师在批评
学生时,应注意语句的顺序,尽量使它产生一个良好的近因效应。
如果教师
在批语学生时不注意这种近因效应,可能会使教师和学生建立的感情消失,
以致影响教师施教。
平时,有的学生做的一些事情确实令老师生气,有的还
会闹成僵局。
这种情绪化的情况时有发生。
“近因效应”的功能告诉我们
怒责之后莫忘安慰。
也就是说,在批评过程,难免有些情绪化,但只要结束
语妥帖,安慰几句,就能给学生一个好印象。
例如:“也许我的话讲得重了
一点,但愿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
”“很抱歉,刚才我太激动了,希望你
能听进我的话,认真改正,我一定会很高兴的。
”有这类结束语使学生感到
勉励之意,认为“这番批评虽然严厉了点,但是为了我好”。
相反命令式、
惩罚式的结束语,如:“听不听由你”、“如果再犯决不轻饶!”这些只会
给学生留下一个反感印象。
须知我们对学生的批评和为学生所做的一切,
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成才。
凡此种种,虽然细小,但是细微之处总关情,宛如“随风潜入,润物细无声。
”
四.送健康送祝福
送上一声祝福!何止僅僅是心意那么简单。
健康是人类离不开的话题。
送健康送祝福更是增进情谊的一个重要方法。
氨基酸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
元素,是健康身体所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