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生物结业考试试卷(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生物结业考试试卷(附解析)
一、选择题
1.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某家族该性状的表现如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家族成员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儿子
性状有耳垂有耳垂有耳垂有耳垂无耳垂
A.祖父和祖母的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B.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
C.儿子的基因组成可以确定
D.父母亲的第二个孩子有耳垂和无耳垂的几率相等
2.器官移植是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

移植前必须做配型实验,配型成功后才能进行,移植成功后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从免疫学角度看被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抗体B.抗原C.疫苗D.病原体
3.“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着拟南芥等6种生物,在月球背面进行生物生长培育实验。

在月球微重力条件下,拟南芥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内,一定发生明显变化但不会导效变异的是( )
A.染色体形态B.DNA的结构C.基因的结构D.染色体结构
4.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是在②处形成的
B.①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喝进去的部分水随③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
D.当原尿流经⑤时水和无机盐被重新吸收
5.下图是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①②③④共同组成种子的胚
B.乙图中的②将来发育成丙图中的b
C.丙图中的a和b是由甲图中的①发育成的
D.丁图中的结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6.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做法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做法主要原理
A正其行,通其风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B及时排涝减少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C带土移栽花草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成活率
D及时晾晒收获的小麦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A.A B.B C.C D.D
7.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描述正确
..的是()
①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②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芽突破种皮
③针叶林以松、杉等植物为主④油菜缺硼时,只开花不结果
⑤棵子植物的种子没有胚
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
8.如图是某被子植物果实和种子形成示意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1是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
B.2是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
C.花粉是从雄蕊的花药散放出来的
D.4和3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芽
9.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

研究发现,成熟的疟原虫在消化和利用血红蛋白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对疟原虫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血红素),但这种有毒物质很快就会转化为无毒物质。

某抗疟药物能够有效干扰这一转化过程,使有毒物质积累而杀死疟原虫。

根据资料分析,该抗疟药物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是()
A.疟原虫转移到人的肝脏部位后进入休眠状态
B.休眠态的疟原虫在肝脏细胞内发育成幼虫
C.疟原虫幼虫转移至血液中并在此发育成熟
D.成熟的疟原虫利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繁殖
10.如图表示弱光照下,植物叶肉细胞内两种能量转换器(Ⅰ、Ⅱ表示)之间、细胞与外界之间气体交换情况(①②③④表示气体,箭头表示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Ⅰ、Ⅱ代表叶绿体、线粒体,①③为O2,②④为CO2
B.Ⅰ、Ⅱ代表叶绿体、线粒体,②③为O2,①④为CO2
C.Ⅰ、Ⅱ代表线粒体、叶绿体,①④为O2,②③为CO2
D.Ⅰ、Ⅱ代表线粒体、叶绿体,②④为O2,①③为CO2
11.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氧气增加B.二氧化碳减少
C.尿素减少D.血糖浓度增加
1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
B.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
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13.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细胞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②根毛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都是线粒体。

③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④人的成熟的红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
14.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

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将E 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

假设A、B、C、E各区域形状大小一致,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若设置A区和B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15.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
B.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
C.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
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16.如图为植物细胞生命历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示细胞生长
B.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
C.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D.①②③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的妈妈做了双眼皮手术,她不能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她的子女[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3/26/2168996495728640/2169488000483328/STEM/5e582f0 ed2564492a7b4b21d63e65ab6.png]
B.女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
C.某夫妇生的第一胎是女孩,假如他们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3/26/2168996495728640/2169488000483328/STEM/5e582f0 ed2564492a7b4b21d63e65ab6.png]
D.一只黑色雄鼠(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和一只灰色雌鼠(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黑色相对于灰色为显性)交配,它们的子一代将既有黑色的,也有灰色的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优生优育措施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B.提倡遗传咨询
C.提倡产前诊断D.禁止孕妇运动
19.生物课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现代生物技术的成果,内容有:
①应用转基因技术得到的“胖鲤鱼”
②利用基因工程使大肠杆菌产生人胰岛素
③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
④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
以下是四位同学的发言:
甲同学:“胖鲤鱼”是基因工程的成果,这项技术可以有目的地改变生物的性状
乙同学: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前景广阔,将来我要做药品研发工作,造福人类
丙同学: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丁同学:生物技术只可以用于克隆动物(如“多莉”),不能用于克隆植物。

几位同学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B.乙同学
C.丙同学D.丁同学
20.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的
B.神经元有着与其它人体细胞相同的结构和动能
C.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D.幼年时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侏儒症
21.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的是
A.沙漠的骆驼尿液很少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荒漠的骆驼刺根很长D.山顶树木形成旗形树冠
22.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
B.图二在实验前需要暗处理,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C.图三实验装置中,种子1和种子3形成对比,实验变量是空气
D.如果对图四中A、B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后滴碘液,结果都变蓝,则有可能是暗处理时间不够
23.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乙图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根据曲线的差异可知任何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C.图丙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D.图丁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24.前几年济南的雾霾比较严重,大面积增加绿地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如图是植物在晴朗的某天上午10时,小树林里植物的三大作用强度图,如果C作用能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作用能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改善空气质量
B.太阳升起前不宜去树林晨练是因为B作用比较弱
C.C作用可使空气湿润,增加降水量,减少地面扬尘
D.上午10时感觉树林里空气清新是因为A作用比较强
25.如图是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的昆虫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该昆虫是完全变态发育
B.乙为受精鸡卵结构图,为a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结构是d
C.图丙中表示胎儿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的途径应为:③→②→①
D.嫁接可提高水果品质。

现有好吃但抗病虫力弱的鸭梨和不好吃抗病虫力强的山梨,应该将山梨作为接穗来嫁接
26.如图是盛夏的晴天某植物一昼夜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AB段植物处于无光环境中
②单位时间内C点氧气释放量最多
③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④EF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
⑤FG段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⑤D.②③⑤
27.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ATP
28.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扦插、嫁接都属于无性繁殖
B.细菌主要进行分裂生殖
C.酵母菌可进行出芽生殖,也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D.试管婴儿和克隆技术都属于有性生殖
29.如图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视觉
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30.人类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由基因a控制)。

请根据如图的白化病遗传图解,分析11号个体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0 B.1\2 C.1\4 D.1\8
31.如图所示是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是二氧化碳,C是氧气,则该图表示光合作用
B.若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则该图表示呼吸作用
C.图中A和C为气体,它们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
D.图中物质B是由导管运输的,其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
32.韦恩图表示的是事物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图所示。

表中甲乙、丙三者的关系,符合韦恩图的是()
序号甲乙丙
①神经系统脑脑神经
②血液血浆血细胞
③反射弧感受器效应器
④染色体DNA基因
A.①B.②C.③D.④
33.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如果双亲中一个是基因组成为Ee的患者,另一个表现正常,那么他们生患病女儿的概率是()
A.25% B.50% C.75% D.100%
34.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豆科植物的一生。

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a中的4发育成图c中的8
B.图b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图a中的2
C.图c中的7和图d中的13遗传物质相同
D.只要完成传粉,图d中的14就能发育成图e中的16
35.如图是人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大变小
C.B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体全部排出体外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東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36.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鲜牛奶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一定能变成酸奶
B.克隆技术的原理是遗传基因在不同生物间相互交流
C.袋装蔬菜保鲜时减少氧气浓度的首要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无土栽培可实现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
37.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

当二者距离较近时夜蛾作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
B.夜蛾的逃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与蝙蝠捕食无关
38.如图表示某动物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a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
B.过程b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
C.过程c形成的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
D.过程b、c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39.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将如图中视野甲转换为视野乙,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首先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C.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D.移动玻片标本
40.下列能体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是()
A.红细胞数量多,且富含血红蛋白,有利于输送营养物质
B.神经元的细胞体有许多突起,有利于获取并传递信息
C.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叶绿体,有利于进行呼吸作用
D.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二、综合题
41.育种专家偶然发现一株矮秆小麦,为了研究产生该性状的原因,在同一环境下将该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进行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同答:
(1)由杂交结果可知高秆和矮秆是一对_____性状,显性性状为_____秆。

(2)用D和d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亲代的高秆小麦基因组成为_____,子二代的矮秆小麦基因组成为_____。

(3)子一代高杆小麦的某个生殖细胞中含D基因的可能性为_____%;子二代中,基因组成为DD的植株占_____%.若将子一代高秆小麦与矮秆小麦进行杂交,后代高秆小麦与矮秆小麦的个体数量比为_____。

(4)育种专家发观矮秆小麦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茎杆“疯长”,植株远高于其他矮秆小麦的现象。

这表明小麦的茎秆高度不仅受基因控制,还受_____的影响。

42.如图表示人体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若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其中壁最厚的是D;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
_____,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这说明心脏的_____相适应的。

(2)肋间肌和膈肌_____时,气体a进入肺,随后进入血液循环,依次经过心脏的_____(填字母)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

(3)若图中①~⑦表示血管,血管⑦内的血液与⑥内的血液相比,减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

(4)小肠中与消化淀粉有关的消化液有_____,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若图中4表示某糖尿病病人小肠里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则该病人的一部分葡萄糖最终会通过_____(填序号)途径排出体外,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_____分泌不足。

(5)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除通过图中所给途径排出外,还能通过_____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

(6)在激素调节和_____调节下,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43.下表是对某个家庭某些性状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性状父亲母亲女儿
耳垂有耳垂有耳垂无耳垂
酒窝无酒窝有酒窝有酒窝
肤色正常正常白化
(1)父亲有耳垂,女儿无耳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母亲有酒窝,女儿也有酒窝,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2)在遗传学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______,根据这个家庭中耳垂的遗传规律,可推知有耳垂是______性状。

(3)在生殖过程中,母亲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______。

(4)若无酒窝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有酒窝母亲的基因组成是DD,则有酒窝女儿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5)人类的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二孩”政策虽然已经放开,但建议该家庭的父母不宜再生第二个小孩。

原因是第二个小孩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原因是______。

(6)公安人员可以通过检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基因关系来确定亲缘关系,因为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______上,并且会通过父母产生的______传递给后代。

44.某同学在生活、学习中发现了一系列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

请你与他合作讨论,做出解释。

(1)竹子的茎不能无限增粗,而松树的茎能逐年增粗。

原因是松树的茎中有______。

(2)小刚告诉妈妈:晚上不要把盆栽植物放在卧室中。

理由是______。

(3)制作草履虫的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上培养液的液滴内放几丝棉花纤维。

其作用是______。

(4)不能用含水、无机盐、有机物的培养基培养病毒。

其原因是______。

(5)利用泡菜坛制作泡菜时,既要给泡菜坛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

其中的科学道理是______。

45.近年来,户外徒步成为一种时尚,这种简单易行的运动健身方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下图A~D是保证人体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器官。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氧气是由______(填图中字母)器官所在的系统从外界获得,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图C中的①________(填结构名称)吸收。

(3)人体代谢废物,除通过图中A、D所在的系统排出外,还可以通过图中______器官(填图中字母)排出。

(4)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5)户外徒步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_调节的影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
A、由“祖父、祖母、父亲(基因组成是Aa)都是有耳垂”推知:祖父、祖母都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祖父、祖母至少一人含有一个隐性基因a;即祖父祖母的基因组成是:AA×Aa 或Aa×Aa或Aa或AA,故A错误。

B、第三代儿子无耳垂,而其父亲、母亲有耳垂推知:父亲、母亲的基因组成都是Aa。

如图所示:
因此,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相同,故B错误。

C、儿子无耳垂,基因组成可以确定aa,故C正确。

D、由B中的遗传图解可见:该夫妇第二个孩子有耳垂的几率是75%,无耳垂的几率是25%,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
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

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

所以从现代免疫学的观点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
原。

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体、抗原的概念和特点。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着拟南芥等6种生物,在月球背面进行生物生长培育实验。

在月球微重力的作用下,拟南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进行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平均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部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不会导致染色体变异。

故选A。

【点睛】
区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主要看变异发生引起的原因是环境还是遗传物质。

解答时可以从变异的概念和变异的原因方面来切入。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2)图中,②肾小球、①肾小囊、④肾小管、⑤肾静脉、③收集管。

【详解】
A.尿素是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时产生的,不是在②肾小球处形成的,错误。

B.当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错误。

C.喝进的部分水随尿液排出,表明这部分水没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可不经过肾静脉,正确。

D.当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尿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A
解析:A
【分析】
甲图中①胚芽、②胚根、③子叶、④种皮。

乙图中①幼叶、②芽轴、③芽原基。

丙图中a 是叶,b是茎,c是芽。

丁图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

【详解】
A.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组成,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甲图中1是胚芽,2是胚根,3是子叶,4是种皮,故A错误。

B.乙图中的②芽轴,将来发育成茎和叶,所以乙图中的②胚轴将来可发育成丙图中的结构b茎,故B正确。

C.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丙图中a是叶,b是茎,所以a叶和b茎是由甲图中的①胚芽发育成,故C正确。

D.丁图中,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生,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所以丁图中的结构B伸长区和C分生区可以使根不断长长,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体的种子、根和芽的结构的功能。

熟练掌握植物体的种子、根和芽的结构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2)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
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其行,通其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利于光合作用,A正确。

B.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田间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错误。

C.移栽幼苗时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成活率,C正确。

D.收获的小麦及时晾晒,可以减少小麦中的水分,抑制小麦的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