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o59Zn65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202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列行为符合该主题的是()
A. 推广植树造林计划
B. 提倡秸秆就地焚烧
C. 实施远海废水排放
D. 填埋法处理废电池
2.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a、K具有强还原性,Na、K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 NaClO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织物
C. NaHCO3易分解,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Na2CO3易溶于水,可用于清洗油污
3.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金属元素Z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下一主族元素,0.05mol·L−1的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常用电解盐溶液的方法冶炼Z单质
B. 原子半径:r(Z) > r(W) > r(Y) > r(X)
C. X氢化物的沸点都比Y的低
D. W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4. 一种工业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X常选用NaCl
B. “氯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MgO + C + Cl2MgCl2 + CO
C. MgCl2溶液中含有Fe3+,可以加入NaOH调节pH除去
D. “煅烧”后的产物中加稀盐酸,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干可得到无水MgCl2
5. 工业上可通过反应4HCl(g) + O2(g) 2Cl2(g) + 2H2O(g)ΔH= −114.4kJ·mol−1将HCl转化为Cl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能缩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B.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均能提高反应中HCl的平衡转化率
C. 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 c(Cl2)·c(H2O)
c(HCl)·c(O2)
,HCl的转化率上升
D. 其他条件相同,增大n(HCl)
n(O2)
6. 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①⑤分别用装置丙、甲完成
B. 装置乙使用时先放出下层水溶液,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C. 海带中含有的硫酸盐在步骤③中实现与碘的分离
D. 过程⑦酸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I− + I O3-+ 6H+ = 3I2 + 3H2O
7. 东南大学王金兰课题组提出合成氨的“表面氢化机理”,在较低的电压下实现氮气还原合成氨。
已知:第一步:* + H + e− = *H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 (快) ;
第二步:N2 + 2*H = 中间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 (慢);
第三步:(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述三步中的决定速率步骤为第二步
B. 第三步可表示为2*NH + 4H+ + 4e− = 2NH3
C. 该法在合成氨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该法较传统工业合成氨法,具有能耗小、环境友好的优点
8. 甲氧苄啶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其合成路线中的一步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X Y
A. X分子中含有6个sp2杂化的碳原子
B. Y分子中含1个手性碳原子
C. Y分子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D. X→Y分两步进行,则先发生加成反应,后发生消去反应
9.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研究Cu与Fe3+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已知CuCl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序号ⅠⅡⅢ
实验
步骤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实验现象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
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
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
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3个实验中消耗的铜粉的量不完全一样
B. 实验Ⅰ、Ⅱ、Ⅲ中均发生了反应2Fe3+ + Cu = Cu2+ + 2Fe2+
C. Ⅱ中加水后的离子反应可能是Cu2+ + Cu + 2Cl− = 2CuCl↓
D. 上述实验表明能否形成白色沉淀主要取决于加入Cu的量
10. 碳纳米点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我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复微合光催化剂[碳纳米点/(氮化碳纳米复合物)]可以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分解过程中H2O2作催化剂
B. H2O2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C. 若反应Ⅱ是放热反应,则反应Ⅰ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催化剂中两种纳米材料均为含碳化合物
11. GeorgeA. Olah教授和其合作者使用Ru−PNPpincer络合物作催化剂,用五乙烯六胺(PEHA)多聚物来捕获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将空气中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反应可能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多聚胺是中间产物
B. step1只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 总反应方程式为CO2 + 3H2CH3OH + H2O
D. 该转化过程,原子利用率为100%
12. 室温下,通过实验探究亚硫酸盐的性质。
已知:K a1(H2SO3) = 1.54×10-2、K a2(H2SO3) = 1.02×10-7
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
1 向10mL 0.10mol·L−1 NaOH溶液通入11.2mL(标准状况)SO2,测得pH约为9
2 向10mL 0.10mol·L−1 NaOH溶液通入SO2至溶液pH = 7
3 向10mL 0.1mol·L−1 NaOH溶液通入22.4mL(标准状况)SO2,测得pH约为3
4 取实验3所得溶液1mL,加入1mL 0.01mol·L−1 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1得到的溶液中有:c(S O32−) + c(HS O3-) + c(H+) < c(OH−)
B. 实验2得到的溶液中有:c(S O32−) < c(HS O3-)
C. 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有:c(H+) + c(Na+) < c(HS O3-) + 2c(H2SO3)
D. 实验4中可知:K sp(BaSO3) < 5×10−5
13.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将按一定比例混合的CO2和H2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可得到甲烷。
已知:CO2(g) + 4H2(g) = CH4(g) + 2H2O(g)ΔH= −165kJ·mol−1
CO2(g) + H2(g) = CO(g) + H2O(g)ΔH = +41kJ·mol−1
催化剂的选择是CO2甲烷化技术的核心。
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测CO2转化率和生成CH4选择性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如图所示。
CH4选择性= 用于生成CH4的CO2物质的量
× 100%
发生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260℃~320℃间,以Ni−CeO2为催化剂,升高温度CH4的产率不变
B. 延长W点的反应时间,一定能提高CO2的转化率
C.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CO2的转化率
D. 高于320℃后,以Ni为催化剂,随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上升的原因是平衡正向移动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8分。
14. 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是一种新型的碱式碳酸锌,在医药行业可用作皮肤保护剂。
工业级硫酸锌(主要成分为ZnSO4·7H2O,含少量Fe2+、Cu2+、Cd2+、Co2+、Ni2+)制备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Zn4CO3(OH)6]。
回答下列各步转化涉及的问题:
(1)还原除杂:除Cu2+、Cd2+后,再加入Zn粉和少量Sb2S3,形成锑锌微电池,提高除Co2+、Ni2+的反应速率。
则该条件下Zn2+、Ni2+、Sb3+的氧化性强弱顺序:▲(用离子符号表示)。
(2)沉锌:加入NH4HCO3溶液、MgSO4·7H2O(只用于控制晶粒大小),过滤、洗涤得纳米微晶。
①生成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实验测得在一段时间内加入等量NH4HCO3所得纳米微晶质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曲线下降可能的原因:▲。
15. β−内酰胺类药物是一类用途广泛的抗生素药物,其中一种药物F的合成路线如下(一些反应条件未标出):
CH3COOH
A ClCH2COOH
B
已知:—COOH —COCl
(1)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2)X的分子式为C7H8S,写出X的结构简式:▲。
(3)D的一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则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吸收峰,峰面积比为1∶2∶6。
(4)E→F的反应类型为▲。
(5)写出以和合成的反应路线:▲。
(无机试剂和2碳及2碳以下有机物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6. CoC2O4是制备金属钴的原料,利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Al2O3、CaO、MgO、碳及有机物等)制取CoC2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K sp[Co(OH)2] = 1.09×10−15;②氧化性:Co2O3 > O2 > Cl2;
③部分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下表(开始沉淀的pH按离子浓度为1.00mol·L-1计算):
金属离子Fe3+Fe2+Al3+Co2+
开始沉淀的pH 1.5 6.3 3.0 6.4
沉淀完全的pH 2.8 8.3 5.0 9.2
④CoC2O4·2H2O热分解曲线如下:
固体残留率= 剩余固体的质量
×100%
原固体总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1)“500℃焙烧”的目的是▲。
(2)“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3)“净化除杂2”可将钙、镁离子沉淀除去,当c(Mg2+) = 1.0×10−5mol·L−1时,溶液中Ca2+是否沉淀完全▲(填“是”或“否”)。
[已知K sp(MgF2) = 7.42×10−11、K sp(CaF2) = 1.46×10−10]
(4)“沉钴”时,用草酸铵,而不用草酸钠的原因是▲。
(5)从环保角度考虑,以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Al2O3)制备Co3O4的实验方案为▲。
(可选试剂:1.000mol·L−1 H2SO4溶液,1.000mol·L−1 H2O2溶液,1.000mol·L−1 HCl,0.1000mol·L−1 NaOH溶液,1.000mol·L−1 (NH4)2C2O4溶液)
17. 烟气中含有的高浓度SO2、氮氧化物有害物质及酸性废水中的N O3-,在排放前必须进行脱硫、脱硝、脱氮处理。
图1
(1)H2Y2−是乙二胺四乙酸根离子,与Fe2+形成的络合物FeY2−可用于吸收烟气中的NO。
其吸收原理:FeY2−(aq) + NO(g) FeY2−(NO)(aq) ΔH < 0。
将含NO的烟气以一定的流速通入起始温度为50℃的FeY2−溶液中。
NO吸收率随通入烟气的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
时间越长,NO吸收率越低的原因是▲。
(2)H2O2在催化剂α−FeOOH的表面上,分解产生·OH。
·OH较H2O2和O2更易与烟气中的NO、SO2发生反应。
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离子色谱如图2所示。
①写出·OH氧化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当H2O2浓度一定时,NO的脱除效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
升温至80℃以上,大量汽化的H2O2能使NO的脱除效率显著提高的原因是▲,温度高于180℃,NO的脱除效率降低的原因是▲。
(3)用H2消除酸性废水中的N O3-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方法。
其反应原理如图4所示。
图4
请结合上述反应过程用合适的文字描述Fe(Ⅲ)、Fe(Ⅱ)在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