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达标校暑期高二化学集训营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福建省达标校暑期高二化学集训营(9)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1-16题为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 B C D
2.1g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
2 + O
2
= 2H
2
O △H= -571.6KJ/mol
B.H
2(g)+ 1/2O
2
(g)= H
2
O (l) △H= -142.9KJ/mol
C.H
2(g)+ 1/2O
2
(g)= H
2
O (l) △H= -285.8KJ/mol
D.2H
2(g)+ O
2
(g) = 2H
2
O (g)△H= -571.6KJ/mol
3.室温时,在0.lmol·L-1的NH
3.H
2
O溶液中,要促进氨水电离,且氢氧根离子
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至30℃ B.降温 C.加入NaOH溶液 D.加入稀HCl 4.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 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c(H+)<c(OH-) 的溶液
5.铅蓄电池充电时,PbSO
4
()
A.在阳极生成 B.在阴极生成
C.在两个电极上生成 D.在两个电极上除去
6.2A(g)+B(g) 3C(g)+4D(g)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A.v (A) = 0.7mol·L-1·min-1 B.v (B) = 0.3mol·L-1·min-1 C.v(C) = 0.9mol·L-1·min-1 D.v (D) = 1.1mol·L-1·min-1
7.下列事实不能证明HNO
2
是弱电解质的是()
A. 常温下NaNO
2
溶液的pH大于7
B.常温下0.1 mol-1
L HNO2溶液的pH=2.1
C.用HNO
2
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D. 常温下pH=2的HNO
2
溶液稀释至100倍,pH约为3.1
8.下图的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4)>(2)>(1)>(3) B.(2)>(1)>(3)>(4)C.(4)>(2)>(3)>(1) D.(3)>(2)>(4)>(1)
9.对可逆反应A
2(g)+B
2
(g)2AB(g),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
2的同时,生成n mol的B
2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
2
C.平衡时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D.平衡时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为1∶1∶2
10.已知反应mA(g)+nB(g)y C(g),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物B的体积分数φ(B)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A.m+m<y ,△ H<0
B.m+m>y ,△ H>0
C.m+m<y ,△ H>0
D.m+m>y ,△ H<0
11.下列关于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装置①中a为阳极、b为阴极
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
C. 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
D. 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不被腐蚀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肯定大量共存的是() A.的溶液中:
B.常温下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C.加入Al能放出H
2
的溶液中:
D.常温下pH=1的溶液中:
13.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氢气、氧气时,铜作阳极
1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 1
2
N
2
(g)+CO
2
(g)
ΔH=-373.2 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反应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
A.加入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
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15.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6. 有体积相同、pH相等的烧碱溶液和氨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B. 用同浓度的盐酸中和时,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
C.两溶液中OH-离子浓度相同
D. 加入等体积的水稀释后,pH仍相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14分)
(1)写出下列盐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①Na2CO3:;
②FeCl3 :;
③NaCIO:。
(2)AICI3的水溶液呈(填“酸”、“中”或“碱”)性,常温时的PH 7(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在配置AICI3溶液时,常将AICI3固体先溶于浓盐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填“促进”或“抑制”)其水解。
将AICI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填化学式)
(3)若向100℃的水中加入少量Ag2CrO4固体,一段时间后,达到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该温度下溶度积的表达式Ksp (Ag2CrO4) = (2分)18.(13分)
Ⅰ.(7分)某学生利用下面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导线中电子流向为__________(用a、b表示);
(2)写出装置中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 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
(4)装置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
中的K+、Cl-的移动方向向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烧杯移动
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烧杯移动
C.盐桥中的K+、Cl-都向左侧烧杯移动
D.盐桥中的K+、Cl-几乎不移动
Ⅱ.(6分)某化学研究小组用右图装置模拟步骤I电解
食盐水(用铁和石墨做电极材料)。
(1)a电极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
(2)b电极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
19.(11分) 现有25 ℃时0.1 mol/L的氨水。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向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此时溶液中 c(OH-) / c(NH
3·H
2
O)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使其恰好中和,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 。
(3)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的pH=7,此时c(NH
4+)=a mol/L,则c(SO
4
2-)
=________;
(4)若向氨水中加入pH=1的硫酸,且氨水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1,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用0.1032mol/L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NaOH溶液,重复三次的实验数据如下所示
实验序号0.1032mol/L HCl溶液体积
/mL
待测NaOH溶液体积/mL
1 27.83 25.00
2 26.5
3 25.00
3 27.85 25.00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数字)
(2)下列情况可能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
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一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了
D.滴定前,滴定管中的溶液液面最低点在“0”点以下21.(10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
2(g)+H
2
(g) CO(g)+H
2
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表:
t(℃)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 = 。
(2)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800℃,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其始浓度为c(CO) =
0.01 mol/L,c(H2O) = 0.03 mol/L,c(CO2) = 0.01 mol/L,c(H2)
= 0.05 mol/L,则反应开始时,H
2
O的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4)830℃,在1L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 mol CO
2和1 mol H
2
,平衡后
CO
2的转化率为,H
2
的转化率为_ 。
2015年福建省达标校暑期高二化学集训营(9)
参考答案
(2)酸 (1分) <(1分) AI3++ H
2O AI(OH)
3
+3 H+ (2分)
抑制(1分) Al
2O
3
(1分)
(3)C2(Ag+)·C(CrO
4
2-) (2分)
19.(11分)
(1)减小(1分)
(2)NH
3·H
2
O+H+== NH
4
++H
2
O(2分) <(2分)
NH
4++H
2
NH
3
·H
2
O+H+(2分)
(3)a
2
mol·L-1(2分)
(4)c(NH
4+)>c(SO
4
2-)>c(H+)>c(OH-) (2分)
(3)小(2分)
(4) 33.3%(2分) 66.7%(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