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工业电气自动化、智能仪器与仪表、嵌入式产品设计的发展需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知识;
2. 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3. 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悉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4. 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 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三、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检测与传感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C++程序设计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工厂供电、信号与系统、过程控制与仪表、模式识别、测控技术与系统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工程制图实习、载体结构认识与工程实习、金工实习、设备认识与电气设计实习、电气控制与生产认识实习、电子设计制作与工艺实习、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分散实践:大学物理实验、电路测试技术实验、电子测试技术实验、电机及拖动实验、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检测与传感技术实验、自动控制理论实验、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C++程序设计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运动控制系统实验、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实验、工厂供电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过程控制与仪表实验、测控技术与系统实验等。

五、学制、修业年限、学位授予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
六、专业辅修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通信与接口、检测与传感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七、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2、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
3、课程学期进程表(见附表4)
八、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见附表1)
附表1 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统计表
附表3 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通信与电子信息业、现代制造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业的发展需要,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线,融“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与控制”于一体,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工程教育,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电子、通信、计算机、信息与控制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有关的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信息处理及综合技术支持与管理等。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与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研究与运行维护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2. 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 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5.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电磁场理论、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通信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通信与接口、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工程制图实习、载体结构认识与工程实习、金工实习、设备认识与电气设计实习、电气控制与生产认识实习、电子设计制作与工艺实习、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等。

分散实践:大学物理实验、电路测试技术、电子测试技术、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通信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通信与接口、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现代交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数字移动通信)&(信息论与编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字语音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FPGA开发与应用、ARM开发与应用。

五、学制、修业年限、学位授予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
六、专业辅修
电磁场理论、通信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现代交换技术、信息论与编码。

七、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2、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
3、课程学期进程表(见附表4)
八、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见附表1)
附表1 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统计表
附表2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附表3 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现代建筑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以智能建筑电气技术为主线,以信息与控制工程理论为基础,融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于一体,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智能建筑工程教育。

具有到大中型建筑设计和施工企业、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公司、建筑智能化专业公司、大中型智能化体育场馆以及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智能建筑工程领域有关的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信息处理以及综合技术支持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或到相关企业、院所和管理部门工作的建筑电气设计、安装、系统集成、智能建筑管理、建筑智能化开发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与控制理论、建筑设备、建筑电气、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设备管理、公共安全、信息设施与信息化应用、建筑节能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接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与调试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设计院、工程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和开发等工作。

三、主要课程
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房屋建筑学、自动控制理论、微机通信与接口、检测与传感技术、现代电气控制技术、信息设施系统、电气工程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筑供配电与照明、通信系统、建筑环境学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工程制图实习、载体结构认识与工程实习、金工实习、设备认识与电气设计实习、电气控制与生产认识实习、电子设计制作与工艺实习、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生产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等。

分散实践:大学物理实验、电路测试技术、电子测试技术、电机及拖动实验、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自动控制实验、微机通信与接口实验、检测与传感技术实验、信息设施系统实验、电气工程基础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实验、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建筑设备及自动化实验、公共安全系统实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实验等。

五、学制、修业年限、学位授予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
六、专业辅修
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房屋建筑学、自动控制理论、微机通信与接口、检测与传感技术、现代电气控制技术、信息设施系统、电气工程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筑供配电与照明、通信系统、建筑环境学等。

七、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2、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
3、课程学期进程表(见附表4)
八、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见附表1)
附表1 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统计表
附表2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附表3 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