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与科学的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与科学的融合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从中凸显出来。

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的内在联系使得这两个学科的融合更加有意义,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依存,能够基于这两个学科从而解决很多科学类的探究性问题,从而引
导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并且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学会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知识服务与生活。

因此,课程融
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各个方面来说都非常有意义。

关键字:小学数学;融合;综合性
一、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融合的意义
新课改指出:“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体现出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更
加重视教学的综合性,也就是对于课程综合化的强调,最终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
应用,得以解决融合型问题,服务于生活。

在教育教学中,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
的融会贯通得以让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小学数学和
小学科学之间的共同之处便成为了其融合的重要基础。

小学科学的教学包含了物理、生物、化学和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其本身就是属于融合的学科,也是学
生学习初中学科知识的基础。

数学学科作为理科,与科学学科有许多共同之处。

数学学科相对而言比较抽象,而科学学科往往是通过严谨的实验和现象得出结论,最后或许从公式和数字上得以呈现结论。

将这两个学科进行融汇融合,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内容综合,教学效果高效。

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新时代的创
新型人才。

二、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融合的内容
“统整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打破单一学科、单一领域的框架。

”[1]小学
数学与小学科学的内在联系是随处可见的,例如:在小学科学学科学习到天气温
度为什么会分为零上多少度和零下多少度?零上和零下有什么区别?的时候,用
可以用数学知识的“正负数”进行解释。

类似如此,把这些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形成一门新的学问。

其内在的关联属性使得它们能够相互融汇,相互依存,却又
能保持原有的知识属性。

好比就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然却又能保持原有独特的自己。

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该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创新性。

1基础性:应结合
大部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因此新的综合知识应注意内容的精炼,
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课堂教学。

2创新性:指的是教学的创新和学生创新
能力的培养。

(1)教学的创新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乐于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成为学些的主题,让学生主动的去发掘和掌握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
学生成为自觉地学习者,甚至知识结构的开发者。

(2)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
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举一反三,能够通过自身能力进行知识的融合,形成新的知
识结构,并且能通过自身能力解决其它实际问题。

三、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融合的实践
(一)开发课程
教师的多专业化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的前提下共同进步,从而让教师掌握学科界限,把握学科教学
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校效率。

因此,教
师的多专业化可以有效的整合资源,有效的开发融合课程。

(一)课程实施
《建高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中的第六课。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的教材《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有利于学生对于建高塔的实验操作有自己的理解。

在此次活动中,每个“工程师
团队”都要依靠团队合作制定出自己团队的建高塔计划,而每个小组对于塔底的
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塔底根据各个团队的需要,塔底形状的选择是各个小组
需要明确的,塔底需要多少萝卜块,一共需要多少萝卜块?每两个萝卜块之间需
要多少牙签,一共需要多少牙签?也都需要工程师团队通过多边形知识和数学计
算得到的。

每个萝卜之间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多边形,选择三角形好还
是选择多边形呢?团队经过讨论,也会有自己最好的选择。

做好之后每个小组测
量出自己高塔的高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也是团队需要面临的问题。

本环节是一
个工程设计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萝卜块总数、需要牙签数量的计算以及对萝卜块
形状的选择。

这些环节的设计让数学学科完美的融入了科学学科的探究过程之中,通过数学精准的计算和数学严谨的理论支撑起了科学的论证。

四、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融合的影响
在课程融合理念深入教学之时,无疑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促
进了师生的进步和体制的完善。

教师为了适应课程融合这样新的课程环境,必然
会加强对新课程的控制力度。

新课程的综合性使得教师要跨专业进行学习和进步,从而探索研究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论是对于多科
教材的处理,还是对于学生新的特性,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
合素质,才能取得发展和进步,才能真正的摸索出一套属于得心应手的课程融合
教学理念。

基于课程融合所得出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必然是使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加高效,同时也肯定会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对抽象的数学和操作动手的科学结合在一
起会使得学生在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老师不是一个掌控者,而是在旁观中引
导并提供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的人。

”[2]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
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从而上升到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加强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统整的力量]、[陈怡倩]、湖南美术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