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的问题透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团化办学的问题透视
作者:沙华中
来源:《江苏教育》2021年第16期
【摘要】集团化办学是解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但在新时代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暴露出众多矛盾与问题,主要聚焦在文化认同、职权优化、资源配置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这些核心问题的探析,能够进一步梳理集团化办学的成效,为其深入发展提供科学的方向。

【关键词】学校共同体;集团化办学;问题透视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036-02
【作者简介】沙华中,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江苏泰州,2255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集团化办学是学校共同体建设的主要方式,它不仅能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还能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通过本次对江苏省部分教育集团校长开展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集团化办学在文化认同、职权优化、资源配置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集团化办学的初心使命和未来的持续深入发展。

一、文化认同问题
一般而言,教育集团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母体校衍生出来的。

这种情况下的教育集团内部几乎不存在文化认同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教育集团由几所独立学校合并而成,各个分校都有原本的校风、校训和办学愿景等文化标识与做事方式。

以这种合并形式组成的教育集团,就可能存在文化认同问题。

一方面,龙头学校更希望用自己的学校文化来同化、取代并入校或加盟校的学校文化,另一方面,并入校或加盟校又希望自身的学校理念与文化能够最大化的保留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与龙头学校形成有机融合。

集团化办学产生文化认同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对集团化办学的模式缺乏清晰、彻底的认识。

教育集团有不同的模式与类型,如紧密型、松散型和混合型等。

紧密型教育集团是指在一个法人的领导下,对集团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

松散型教育集团是指在多个法人的领导下,集团的人、财、物管理相对独立,另外还存在“委托监管型”等模式。

不同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对文化认同问题的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如何处理好不同办学模式下的文化认同问题是当前集团化办学的重要议题。

二、职权优化问题
在职权设置方面,教育集团一般设总校长和分校校长。

总校长全面負责教育集团的工作,但分校校长的权限设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有的分校校长由集团副校长担任,享受正校级待遇,有的分校校长本身就是正职干部,还有的分校校长既要管理一个分校区,也要参与集团总部的管理。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设置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的牵制作用,但不利于分校的日常管理,影响分校校长的工作积极性。

有的教育集团还设立了总部,总部除了有总校长外,还设有几名副校长,分别管理集团总部的相关工作,如分管德育、人事、经费、教科研等。

这样的设置,存在分校校长与集团副校长的权限优化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相互推诿的现象。

职权分配问题还可能造成相应的外部管理问题。

教育集团的总部类似于教育局与集团分校之间的“桥梁”角色,承担着相应片区的管理职能,这虽然减轻了教育局的管理负担,但却增加了管理环节。

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环节中的问题,就会引起误会与矛盾,造成尴尬现象。

三、资源配置问题
在资源配置方面,主要涉及集团的钱物与人事。

集团化办学须在共享、互助、协作层面上开放各种资源,促进集团内部均衡发展。

在经费使用上,集团化办学应明确规定是实行经费包干,还是由总校统一调度?如果实行统一调度,须明确分校校长可以支配的额度;如果实行经费包干,集团总部需要预留一些经费,以保证集团层面的正常开支。

在师资配置上,集团化办学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龙头校将薄弱校的优秀教师调入,使龙头校的优势更明显。

特别是城郊学校或农村学校加入集团后,不少教师希望进入城区学校或龙头校工作。

与此同时,龙头校的教师如果不愿意到分校工作,就会造成分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给分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隐患。

二是为了迅速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集团一般会从龙头校中抽调精干管理力量和优秀教师到薄弱校交流支教,这将稀释龙头校的优质资源,致使龙头校的管理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四、考核评价问题
考核评价涉及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对集团化办学的考核评价。

教育主管部门对集团化办学的考核评价分为两类:以集团为考核对象和以每个分校为考核对象。

如果只考核集团,因为薄弱学校的加入,整个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短期内定会有所下降,这样的考评方式对原有的优质学校不公平。

如果考核每个分校,因教师流动等因素也会造成原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二是集团内部总校对分校的考核评价问题。

总校对分校的考核没有统一的规定,尤其在绩效工资考核方面,由于分校之间在规模、地域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差距,集团需要对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矛盾,影响内部团结,干扰教育教学管理。

当前,集团化办学不仅是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新时代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进程中,亟须政策制定者、教育管理者和一线实践者共同发力,化解各种显性与隐性的矛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