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考试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绯.红(fēi)舵.手(duò)蜗.行(wō)广袤.无垠(mào)
B.干瘪.(biě)翡.翠(fěi)笑涡.(wō)器宇轩.昂(xuān)C.簇.新(cù)纤.绳(xiàn)飞窜.(cuān)含辛茹.苦(rú)
D.捷报
..(jié)阎.罗(yán)蠢.笨(chǔn)呕.心沥血(ǒu)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抢劫一空赞誉有加贪脏枉法
B.黧黑惊世害俗富丽堂皇锲而不舍
C.宽囿荡然无存孜孜不倦根深地固
D.天骄自惭形秽不言而喻面面相觑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容月貌
....的,笑着,走着。

B.队伍分散开去,摩肩接踵
....,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

C.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茕茕孑立
....。

D.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把好产品质量关。

B.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是因为他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对下面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反复)
B.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拟人)
C.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

(比喻)
D.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排比)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激发出令人难以预想的向上动力和发展活力
②在40年的时间里奋起追赶、拥抱现代化
③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
④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
⑤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
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A.④②③①⑥⑤B.④②①③⑥⑤C.②①③④⑥⑤D.②④①⑥⑤③7、按原文默写。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2)惜秦皇汉武,__________________,唐宗宋祖,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5)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
....的是( )
A.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C.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D.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2.下列加点字词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
A.四时之.景不同居庙堂之.高B.水落而.石出者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D.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下列内容理解有误
....的是()
A.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突破了传统的游记散文模式,融入了大量议论和抒情成分。

B.文章语言平易流畅,不用难字,不用典故,不堆砌辞藻,语言生活化、口语化。

C.全文用了多个“乐”,但实则是正话反说、寓悲于乐,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D.从叙事角度上看,通篇以第三人称写太守,写醉翁,貌似旁观者,摆脱了第一人称叙述的种种不便。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金属与微波炉,八字不合?
吴昊然
①炒菜可以用铁锅,微波炉却根本不买金属炊具的账。

难道金属与微波是死对头吗?
②金属对微波的作用基本有两种:反射和吸收。

微波的本质和光一样,是电磁波的一种。

家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为2.45GHz,相应的波长大约是
12.2cm.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几乎不能通过,而会被反射。

另有一小部分微波在金属浅浅的表层内被吸收,这个表层深度约为1μm(10-6m)。

就在这个薄层内,吸收了微波的金属会变得超级“兴奋”。

金属原子的“好朋友”——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撞击金属晶格。

动能转化为热能,金属就在这样的“友情碰撞”下被加热了。

③如果将体积并不大的金属(例如铝箔)放入微波炉加热,其内部升温的程度会令金属hold不住。

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

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品。

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金属层快速升温可以让玉米粒在几分钟内就变成香脆可口的爆米花。

④反之,如果金属体积足够大的话,由于它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被分散,金属整体的升温并不明显。

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落了一把金属勺在微波炉里,其实不用太担心,勺子外形圆滑,不会引起激烈的“打火”现象。

如果这把勺子还泡在牛奶或者咖啡里就更不用怕了,热量会很快传给周围的液体。

表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烤盘或烤架放到微波炉里,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都是安全的。

⑤那微波炉放入金属后“打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打火,其实是空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产生电弧放电。

在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电场强度是不
足以击穿空气的。

但如果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

例如你在微波炉里落下的是一把金属叉,而非金属勺,微波炉运转时,叉子的尖端部位就会产生能够击穿空气的场强。

如果自家的微波炉“打火”了,你可千万别觉得好玩,这会使磁控管受损,并有火灾隐患,一个可能是要钱,一个可能是要命。

⑥友情提醒一下各位好奇心重的同学:汞虽为液态,但也是金属,而且有毒。

那些打算把水银温度计放到微波炉里去测量食品温度的同学,请先用体温计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发烧。

否则等妈妈质问“插着碎玻璃碴和混着汞蒸汽的蛋羹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们可别两手一摊,说这是火星版蛋羹的制作方法。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以拟人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B.第①②段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提示了所有金属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一原理。

C.第⑥段形象地警示读者不能把水银温度计放进微波炉里测温,紧扣中心话题,呼应上文。

D.本文语言幽默而生动,如“买账”“死对头”“要命”等词语增强了表达效果。

2.下列对微波炉里“打火”现象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微波炉里放入金属后所引起的“打火”,其实是强电场击穿空气后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

B.如果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发生了“打火”现象,肯定是因为其中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

C.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实际上就成功利用了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

D.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后果很严重,轻则会使磁控管受损,重则导致火灾事故。

3.妈妈想将鲜奶倒在不锈钢碗里放进微波炉加热,但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请你结合文中的知识向她说明情况。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享福与吃苦
①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

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

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

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

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

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支持的。

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

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

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

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

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伙夫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

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

”清朝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

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

以吃苦
始者,多以享福终。

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

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

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

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

“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

”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选文有删改)1.请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3.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4.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四、写作题(40分)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

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1)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和校名。

(3)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

C
D
D
C
A
B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2)略输文采稍逊风骚(3)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6)无意沉醉了凝望他的大地

1.A
2.D
3.C

1.B
2.C
3.示例:妈妈,把鲜奶装在不锈钢盘里加热不会有危险的。

因为不锈钢盘体积足够大,又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传递给鲜奶,既安全又能很快加热。

1.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或答:(1)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

(2)我们要崇尚吃苦精神
2.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

再分析吃苦的意义。

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危害。

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3.(1)举例论证。

第四段列举圣贤豪杰,第五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

(2)道理(引用)论证。

引用了《论语》《孟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

(3)对比论证。

通过正(第四段)反(第五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4.示例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书法家。

示例二: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

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言之有理即可)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