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课件语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习名人对知识孜孜以求,循序务实的学风,虚 怀若谷、循循善诱扶掖后辈的美德,及一心创造 文化精神财富的忘我品格和百折不挠的坚韧意 志。 (难点)
作者简介
邓伟(1959—2013),著名摄影家,清华大学 原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少年时期,师从画家李可 染、美学家朱光潜。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 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出版有《中国文化人影 录》《邓伟眼中的世界名人》等著作。
8. 钱锺书为何从一连三个“不能拍”,“朝他直摆手”到 “你看,在哪拍?写字台前?书柜前?”发生这么大的转 变? 【答案】转变的契机在于邓伟没有功利思想,他没有介绍 信,没有资历,是业余的,自费的,有的只是为文化事业 添砖加瓦的真诚和执着。
9. “甘于寂寞”和“不会寂寞”各有什么含义? 【答案】“甘于寂寞”指的是远离名利地位,忌哗众 取宠。“不会寂寞”指的是毕生为追求知识和思想而 努力,攻之不完,学之不尽,默默坚持,永无空闲; 也指在品格修炼中臻于完美成熟的艺术才会被人接受, 在默默的坚持中趋于博大深沉的心灵才会被人推崇。
1. “谁感动了谁”这个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用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两个“谁” 点明这一部分的两个主要人物——邓伟和石鲁。他们 互相被对方的精神所感动。题目新颖醒目。
2. 引用吴冠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 引用吴冠中的话,从侧面表现了石鲁才气磅礴的特 点,更有说服力。
3. 邓伟和石鲁为什么会被对方感动?文中有何具体表现? 【答案】邓伟感动:①石鲁气势磅礴的作品和为人感动了邓伟。 ②具体表现:把西洋画的表现手法融进国画,染天染地,雄健浑 厚;画展引起轰动;为人谦恭:“我应该感激你。” 石鲁感动:①邓伟执着的事业心感动了石鲁。②具体表现:为了 见石鲁,为了把石鲁的精神气质留下来,自费到西安,在住院处 楼梯口等了四天,终于见到了石鲁并摄下了老人苍劲深沉,气势 不凡的头像。两位人物之所以会被对方感动,是因为他们都具有 令对方感动佩服的品质。
4.铿锵: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5.深居简出: 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例句:为了完成这本 书,他深居简出,三个月后书稿完成了。 6.臻于: 达到。
五位名人
导思1.本文一共介 绍了几位文化名人? 他们各有怎样的性 格特点?
人生哲理
导思3. 文中有很多 富肴 哲理的话,请 找出来并说 说给了 你怎样的启迪。
关键词: 德高为师
细节描写
导思2::本文细节描 写很传神,请从四部 分中各找出一处,并 加以 分析。
优秀传承
导思4.这些名人身 上的 哪些品质可 以更好地帮助 我 们成长?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一 读一读字音
溢( yì )
苍劲( jìng )
铿锵(kēng qiāng ) 坎坷( kǎn kě )
臻(zhēn)
二 写一写字形
páng bó( 磅礴 ) 闻名xiá( 遐 )迩 qián( 虔 )诚
三 记一记词义 1.非亲非故: 既不是亲属或亲戚,也不是老朋友,指彼此没有什么关 系。 2.磅礴: (气势)盛大。 3.闻名遐迩: 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例句:到了夏天,闻名遐 迩的太阳岛总能吸引大批游客去旅游。
一个青年摄影师和
14 四个文化名人
报 告 文 学
名人都有他独特的气质,今天我们就随着一位青 年摄影师的镜头,看一看在他的镜头下,四位名人有 哪些独特的气质。
1.初识报告文学这一文体,领会报告文学的三大特 点:真实性、文学性、政论性。 (重点)
2.分析小标题,学习课文形散神不散的写法,体会 文章内容的层次感。
6. 说说“不要人家说什么你就说什么,写文章要说心里 话,说自己的话,光是延续别人的话,历史也就停顿 了……”这话蕴含着什么哲理。 【答案】学习的最高层次是批判继承,批判吸收,要 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推动历史 进步,推动学术发展。
7. “终于”一词作何解释? 【答案】写出了邓伟寻找钱锺书家费尽了周折,因为 钱锺书夫妇“很愿意被人忘掉”。
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及特点 报告文学是一种能够迅速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直接 取材于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又经过适当的 艺术加工,所以比较容易打动读者的内心。特点:(1)真 实性:题材必须选择具有新闻性的真人真事,能迅速及时地 反映社会生活;(2)文学性:表达方法,形象生动,具有 文学性,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3)政 论性:是非分明,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明确地告诉读者。
10.谈谈“实者慧”的含义。 【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实者”指 的是真的人,纯真的人;“慧”指聪明。只有“实 者”,才能达到聪明,才能落实自己的希望。
11.“世上的大愚人便是聪明人。人不能太精,贵在天 真。”此话含有怎样的哲理? 【答案】 愚人和聪明人的区分是辩证的,世人认为执 着追求知识、真正得到知识并能传帮后辈,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是“愚笨”,文艺界却认为这是聪明人; “人不能太精”,是指不要成天盘算付出和获得的算 率;“贵在天真”,是说求知中的真诚,要有为知识 献身的毫不利己的品质。
4. 邓伟走进朱光潜的家,为什么会有“一言难尽的心情 的感觉”? 【答案】消费变化的对比:社会上对物质的追求超越 了对知识、对学问的追求,而朱光潜的工作室仍然极 其简陋——简易沙发,一张木板床,一只写字桌,一 只低矮的工具书架。但这两年朱光潜校译著二百万字, 他的精神生活极其丰富。
5. 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寒冷的 假期,空荡荡的阅览室“一位一头白发的长者伏在书堆 里”,让我们不禁对这位长者肃然起敬。外貌描写:白发、 闪烁着哲人的光彩的眼睛,让人看到他追求知识的身影。 如何理解包里装的是醋瓶而不是书这一细节?这一细节描 写正好应了俗语所说的“案头书要少,心头书要多”,哲 人不会拿厚厚的书来炫耀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