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受惯性力的作用在空中继续前进
B.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要让自行车更快的停下来,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减小摩擦
D.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由此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不是力,故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在空中继续前进,故A错误;
B.汽车在平直道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是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支持力和重力,两对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用力捏闸,使行驶中的自行车更快停下来,这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故C错误;D.用力拉弹簧,力度越大,弹簧就被拉得越长,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但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注意对惯性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质量大小有关,且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受到惯性作用,而应该描述成:具有惯性。

2.一个上、下底面材料相同的圆台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按图(a)所示放置时,匀速将物体拉动的水平力大小是F a,按图(b)所示放置时,匀速将物体拉动的水平力大小是F b,则()
A.F a>F b
B.F a<F b
C.F a=F b
D.不知速度,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因为物体做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拉力等于摩擦力;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详解】
物体平放在水平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倒置后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相同,所以两图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又因为物体匀速运动,所以水平力与摩擦力互相平衡,大小相等,故两图中的水平力大小应相等。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拉力大小的比较,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拉力等于摩擦力,要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还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3.如图l 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 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从t =0开始,小兵每隔2s 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4s 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N
B .8~l0s 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6N
C .t =l0s 时,物块的速度一定小于5m/s
D .若16s 时撤去F ,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丙确定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状态,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及图2,利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详解】
由图3知,12到18s 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2知,此时f =F =4N 。

A .由图2知,0~4s 内,物体受到的拉力F =2N ,小于滑动摩擦力,所以此时物体应处于静止状态,所受静止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2N ,故A 错误;
B .由图3知,8~10s 内,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知,摩擦力仍等于4N ,故B 错误;
C .由图3知,从10到12s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10m 5m/s 2s
s v t === 而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所以做加速运动,因此全程的平均速度应大于10s 时的速度,故C 正确;
D.若16s时撤去F,物体受摩擦力的作用将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4.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接触
C.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故A错误;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可以不互相接触,故B错误;
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只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5.下列现象中,不能应用惯性解释的是( )
A.用力拍衣服,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
B.人走路被石头绊一下,身体向前倾斜
C.汽车刹车后,速度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
D.锤头松了,把锤柄在石头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套紧在锤柄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D.用力拍衣服,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人走路被石头绊一下,身体向前倾斜;锤头松了,把锤柄在石头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套紧在锤柄上,这些现象都是物体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而作出的反应,这种属性叫做惯性。

故ABD不符合题意;
C.汽车刹车后,速度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说明摩擦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C 符合题意。

6.如图所示,用F=6N 的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物块 A 时,物块 B 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N,则物块 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A.6N,向左B.4N,向右C.6N,向右D.4N,向左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以B为研究对象,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对其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因为B静止,所以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

所以物块 B所受摩擦力为4N,方向向右。

故选B。

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

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
B.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
C.小球运动到B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簧恢复原状,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此时小球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
(2)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弹簧被拉开,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此时小球所受弹力方向向左、速度不断减小;
(3)小球运动到B点时,由于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直到速度为零,因此会停止运动但不会保持静止;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先向右后向左,是变化的。

【详解】
A.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簧恢复原状,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此时小球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故A正确;
B.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弹簧被拉开,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此时小球所受弹力方向向左、速度不断减小,故B错误;
C.小球运动到B点时,由于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直到速度为零,因此会停止运动,但是由于弹簧恢复原状所以不会保持静止,故C错误;
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先向右后向左,是变化的,故D错误。

故选A。

8.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汽车起动B.汽车拐弯
C.汽车减速上坡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二是运动方向的变化;判定一
个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就从这两个角度考虑。

【详解】
A.汽车启动,车由静止变为运动,所以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拐弯,车的运动方向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减速上坡,车的速度减小,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车的速度没有改变,车的运动方向也没有改变,则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
B.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C.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如果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物体就会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D.中对传送带的压力是物体施加的力,不是物体受到的力,故BD不合题意。

C.物体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传送带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且两个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向右做加速运动,所以受到传送带对它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符合题意;
10.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
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0~2秒时,F=1N,物体的运动速度为0,即处于静止状态,则推力F与摩擦力形成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C. 2~4秒时,推力F=3N,物体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加,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推力与摩擦力不是平衡力,故摩擦力不是3N,BC错误;
D.4~6秒时,推力F=2N,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D正确。

故选D。

11.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

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

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球转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网袋静止时,它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网袋开始向上运动,说明所受到的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金属球作圆周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网袋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网袋由静止向上运动,合力向上,所以拉力大于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12.如图分别是加拿大北部寒冷多雪地带(甲)和杭州(乙)常见房屋照片对比,可以明显看到加拿大房屋屋顶结构比较陡。

屋面坡度对积雪的影响,当屋面坡度大到某一角度时,积雪就会在产生滑移或滑落,坡度越大滑落的雪越多。

据此屋顶屋面变陡时对积雪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积雪受力的情况均保持不变B.积雪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变小C.积雪受到屋面支持力变大D.积雪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变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屋顶上的积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屋顶的支持力、沿屋顶斜向上的摩擦力,积雪不动时,三个力是平衡的;当屋面坡度大到某一角度时,积雪就会在产生滑移或滑落,坡度越大滑落的雪越多,这表明坡度变化,引起了力的变化;重力大小是不变的,改变的是支持力和摩擦力,坡度越大,支持力越小,则压力越小,摩擦力会减小,A、B、C错误;
D.积雪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是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合力,合力变大,即下滑力变大,D正确。

故选D。

13.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重50N,物体B重30N,动滑轮重10N,物体B 在匀速下降了40cm的过程中,拉动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忽略绳重及滑轮轴上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移动了20cm
B.绳子拉力对物体A做的功是8J
C.物体A与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30N
D.若对物体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使物体B可以匀速上升,则力F的大小为40N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有两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移动的距离为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物体
B 下降了40cm ,则A 移动的距离为
2240cm 80cm=0.8m S h ==⨯=
故A 错误;
B .物体B 重30N ,动滑轮重10N ,忽略绳重及滑轮轴上的摩擦,则拉动A 的力的大小为
'B 11()(30N 10N)20N 22
F G G =+=+=动 绳子拉力对物体A 做的功为
'20N 0.8m 16J W F S ==⨯=
故B 错误;
C .物体A 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和向右的拉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为
'20N f F ==
故C 错误;
D .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 拉动物体A ,则A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F 、向右的物体B 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物体B 匀速上升,物体A 也匀速移动,这时物体A 受到平衡力,则拉力为
'20N 20N=40N F f F =+=+
故D 正确。

故选D 。

14.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B .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
C .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
D .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A 正确;
B .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重力的作用,不是平衡力,B 错误;
C.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不能说球受到惯性,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向上运动,C错误;
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这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为零,D错误。

15.如图甲所示装置,其中心固定着一根竖直的杆,杆顶有一小球。

一开始小球和装置一起沿某一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装置突然停止,小球从杆上落下,刚离开杆时的俯视图如图乙所示,请由此判断装置是向哪个方向运动()
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
【答案】A
【解析】
【详解】
假设装置是向西南方向运动的,某时刻装置突然停止,小球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向西南方向运动,这与图乙的运动相符合,所以该装置向西南方向运动符合题意,故选A。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匀速竖直向上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B.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是有利的
C.推讲台推不动时,是因为推力小于地面作用在讲台上的摩擦力
D.人走路时,受到地面对人向后的滑动摩擦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人匀速竖直向上爬杆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重力和杆对这人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大小相等的,重力不变,则摩擦力也不变,A错误;
B.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是有利的,有这个摩擦力,皮带才能传动,B正确;
C.推讲台推不动时,这时讲台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推力等于地面作用在讲台上的摩擦力,C错误;
D.人走路时,人的鞋底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则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D错误。

17.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如图所示的“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
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拉”,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凳子向甲方移动B.凳子向乙方移动
C.凳子原处不动D.凳子向体重大的同学一方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图示凳子下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乙端的压力大,所以乙端的摩擦力大,由于甲所受最大静摩擦力小,因此甲将容易相对长凳滑动,即甲容易被拉离,因此凳子将向右移动,即凳子向乙移动,故选B。

18.如图1所示,水平路面由三段粗糙程度不同的区域组成。

物块(体积忽略不计)在F= 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区域①的最左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刚进入区域③时撤去拉力,物块最终停在区域③的最右端。

图2为物块运动的v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区域②路面的粗糙程度大
B.物块在区域①路面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2 N
C.拉力在区域①中做的功比区域②的小
D.区域③的长度大于区城②的长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图知,物块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在0~2s内做加速运动,此时的拉力要大于摩擦力;在2s~3s内做匀速运动,则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同,此时摩擦力等于20N;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大小不变,由于拉力大小一直不变,所以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区域②路面的粗糙程度小,而且物块在区域①路面上所受的摩擦力小于2 N
,故AB错误;
C.由图可知,物体在0~2s内图象与2s~3s内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同,则这两段
可知,拉力在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由于拉力相同,距离也相同,则根据W Fs
区域①中做的功和区域②中所做的功是相同的,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物体在2s~3s内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要小于物体在3s~6s内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区域③的长度大于区域②的长度,故D正确。

故选D。

19.如图所示,骑车出行,是一种时尚、环保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向前骑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受到的动力大于自行车受到的阻力
B.人和车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和车受到的重力与路面对人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路面受到的压力与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二力平衡的四个因素分析。

【详解】
A.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向前骑行时,自行车受到的动力与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人和车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受到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
错误;
C.根据二力平衡同体、等大、反向、共线知人和车受到的重力与路面对人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产生的,路面受到的压力是自行车对地面产生的而不是人对地面产生的,所以路面受到的压力与人受到的支持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 错误。

故选C。

20.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
和B的示数分别为()
A.5N,0N B.0N,5N C.5N,5N D.5N,10N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物重G=5N,所以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5N的拉力,静止,向左受的拉力也是5N,示数也为5N. 同理,B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5N,示数也为5N.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