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加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土楼加作文
篇一《土楼之旅的意外收获》
去福建土楼之前,我就只知道它是个挺有名的建筑,像个大圆圈。
等真的到了那儿,可把我惊到了。
那土楼就那么稳稳当当地立在那片土地上,巨大无比,像从地上冒出来的一个超级大蘑菇。
一进去才发现,这里头别有洞天。
我首先就被那一圈圈相套的房子吸引住了。
每家每户紧挨着,但是又都有自己的小天地。
我正瞎逛着,就碰到一个当地的老大爷在门口晒太阳打盹儿呢。
那老大爷一脸的皱纹,跟那墙上岁月斑驳的痕迹似的。
我好奇地凑上去问他这土楼的事儿,他来劲了,一骨碌站起来,拉着我就开始讲。
他说这土楼啊,老早就有了,他从小就在这土楼里长大。
以前啊,大家都特亲近,一家有事儿,整楼的人都帮忙。
就说上次,他家的猪跑了,全家老小都着急上火,结果一吆喝,整座楼的小伙子们都出来帮着找。
从土楼的最里边搜查到最外边的菜地,那阵仗,比过年还热闹呢。
找猪的过程那叫一个曲折。
有的人去屋顶张望,想看看猪有没有躲在哪根房梁下,结果不小心踩碎了一片瓦,差点掉下来,还好被旁边的人拽住。
大家在猪圈周围又是围堵,又是拿食物引诱的。
折腾了快一个小时,那小猪终于被抓住了。
这时候大家都笑开了花,不少人都弄得一身泥,可高兴着呢。
老大爷说,这就是土楼里的生活,大家像一家人一样。
我在旁边听着,心里
想着这土楼可不只是个建筑啊,它是把一群人的生活紧紧箍在一起的大圈子。
从那之后啊,我看这土楼就觉得充满了生命力,感觉这每一块土、每一根梁都透着人情味呢。
篇二《福建土楼:大家庭的老房子》
到了福建要是没看看土楼,那就像到了北京没看故宫一样。
我一头扎进土楼的怀抱,就好像走进了一个超大的四合院,还是圆形的那种。
土楼这地方,房子密密麻麻地凑在一起,就像一堆紧紧抱在一块儿的兄弟。
我到处溜达的时候,发现土楼的墙壁可厚了。
我拿手左敲敲右拍拍,那声音沉闷极了,听起来就像土楼在“小声嘀咕”。
我偷偷问一个当地的阿姨,这墙壁为啥这么厚呢。
阿姨看看我,就带着我去了一个角落,指着墙跟我说呀,这厚墙用处可大了。
以前有强盗土匪啥的,这厚墙一挡,楼里的人就安全了不少。
而且这墙厚啊,夏天的时候太阳晒不透,里面凉快,冬天呢外面的冷风吹不进去,里面暖和。
阿姨还给我讲了她年轻时候在土楼的事儿。
那时候土楼里住着好几代人,人可多了。
每次吃饭的时候就是个大工程,每家人都得提前规划好在哪儿做饭,在哪儿摆桌子吃饭。
有一回啊,是她嫁进土楼没多久的时候,大伙说要包粽子。
好家伙,从早上开始,女人们就开始淘米洗粽叶,男人们就负责找柴火烧水。
大家都在土楼中间的那块空地上忙活着,那场面就
像一个巨大的食品加工厂。
各家人的粽叶都混在一块,阿姨那时候刚嫁过来还不熟悉,包错了粽叶,结果包出了奇形怪状的粽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可即便这样,也没人怪她,等煮熟了粽子,大家还抢着吃她包的那些怪粽子,说是特别有创意。
听阿姨这么一说,我突然就觉得这土楼就像是个超级大的家,所有住在里面的人都有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拉得紧紧的。
这土楼承载的可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世世代代的生活记忆和浓浓的亲情啊。
篇三《走进福建土楼》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来到了福建土楼。
远处看土楼,就像一个个大木桶,杵在绿色的田野中间,还真有点奇特呢。
走进土楼内部,我才发现这里的路扭七扭八的,跟个迷宫似的。
我就顺着那些小路瞎转悠,看到了房子门口挂着的各种各样的物件,有一些干菜,我猜是准备当下饭菜的,还有一些手工做的农具,看起来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走着走着,我就来到了一个小天井旁边。
那里有个小娃娃在地上画圈圈玩呢。
我蹲下来和他聊了两句,小娃娃可机灵了。
他告诉我,他的家就在这个土楼里,他最喜欢在这个小天井边等爷爷奶奶回来。
他说啊,这个小天井对他来说就像一个小乐园。
下雨天的时候呢,雨点打在小天井中间
的石头上,会溅起小小的水花,他就会拿着个小棍子去挑那些水花玩。
等天晴了呢,阳光会直直地照进来,能把小天井的一半照得明晃晃的,他就会靠着墙,暗暗猜测那另一半什么时候能被晒到。
小娃娃还说,每到过年的时候,土楼里可热闹了。
大家都会在小天井周围贴上红红的春联,挂上大红灯笼。
然后啊,每家每户都会拿出自己做的好吃的,放在小天井中间的桌子上一起共享。
那时候,大人们围在一起聊天,小孩们就在旁边跑来跑去,追逐玩耍。
那种感觉,就像全世界最温暖、最幸福的事情都集中在这个小天井周围了。
我听着小娃娃的讲述,抬头看着那周围一圈圈的房子,突然意识到这个土楼就是一本厚厚的生活日记,它记录着这里的人们的欢笑泪水、每天的柴米油盐。
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不管走多远,心里或许都装着这个独特的土楼,还有那些刻在记忆深处像这样温馨的画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