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 课外阅读
一、(2018·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①,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②,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③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④,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⑤,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顰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⑥,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注释】①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曾援兵数万在宁夏固原反叛。

②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每逄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③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损失殆尽。

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

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

④耆硕:年高有德望的人。

⑤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是帝王接受儒家教育的主要方式。

⑥厉廉隅:指磨练节操。

廉隅,棱角,喻指端
方正直的操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勒.石纪之而还勒:_________
(2)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悉:________
(3)数.条上便宜数:________
(4)外国皆闻其名.名: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马文升具有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二、(2018·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①,平原君家不肯出②;赵奢以法
..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③,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注释】①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

赵奢,赵国名将,
早先为田部官吏。

②平原君家不肯出:平原君家不肯交。

平原君,赵惠文王的弟弟,名赵胜,任赵相,封于东武城,号平原君。

③加兵:发兵入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赵奢以法
..治之以法:_________
(2)君安.得有此富乎安:___________
(3)岂轻于.天下邪于:____________
(4)民富而府库实.实: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本文叙述了哪件事。

赵奢是怎样说服平原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优孟巧扮孙叔敖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

……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话。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
“妇言为何?”
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地名)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选自《史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常以谈笑讽谏
..讽谏:______________
(2)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________________
(3)欲以为
..相以为:______________
(4)于是庄王谢.优孟谢: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现了优孟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8·山东潍坊寿光世纪学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①,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②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九合诸侯:多次会和诸侯尊奉周王朝。

②召忽:人名,事公子纠。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______________
(2)尝与鲍叔贾.贾:______________
(3)吾尝三战三走.走:______________
(4)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耻: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文章评价鲍叔牙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8·江苏扬州树人学校三模)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

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

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

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

闻汪十四名,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

汪许.之,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

闻山上嚆矢①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

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

无几时,汪慨然曰:“吾老矣!不思归计。

徒挟一弓一矢之勇,跋履山川,向猿猱②豺虎之地以博名高,非丈夫之所贵也!”因决计归。

归则以田园自娱,绝不问户外事。

而曩.时往来川中者,尽被剽掠,山径不通。

乃踉跄走新安,罗拜于门外曰:“愿乞.壮士重过西川,使我辈弱者可强,贫者可富,俾③啸聚之徒大不得志于我旅人也。

壮士其许之乎?”是
时汪十四雄心不死,遂许之曰:“诺!”大笑出门,挟弓矢,连骑而去。

于是重山叠岭之间,复有汪之马迹焉。

(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嚆矢:响箭,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

②猱:猿类,身体便捷,善攀援。

③俾:使。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汪许.之许:______
(2)而曩.时往来川中者囊:______
(3)愿乞.壮士重过西川乞: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汪十四“慷慨激烈”的特点?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2018·江西中考样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凭①举孝廉,出都,负②其才气,谓必参时彥③。

欲诣.刘尹④,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

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⑤,处之下坐⑥,唯通寒暑,神意不接。

张欲自发无端⑦。

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⑧,因留宿至晓。

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⑨取卿共诣抚军⑩。

”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

须臾,真长遣.传教⑪觅廉船,同侣惋愕。

即同载诣抚军。

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⑫妙选。

”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⑬称善,曰:“张凭勃窣⑭为理窟⑮。

”即用为太常博士。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张凭:字长宗,吴郡人。

为乡闾所称。

太守以才选举孝廉,试策高第,为惔所举,补太常博士,累迁吏部郎、御史中丞。

②负:倚靠,仗恃。

③参时彥:参,参与,加入。

时彥,当时有才学之士。

④刘尹:刘惔,字真长,官丹阳尹,故称。

⑤料事:料理事务。

⑥处之下坐:把他安排在下座。

⑦自发无端:自发,自己引发话题。

端:头
绪。

⑧弥日:整天。

⑨正当:即将,将要。

⑩抚军:指简文帝,曾任抚军大将军。

⑪传教:郡吏,传达教令者。

⑫太常博士:官名,定礼仪,行礼时导引帝王等。

⑬咨嗟:赞叹。

⑭勃窣:形容才华由内而外迸发而出。

⑮理窟:富于义理,集于一身之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欲诣.刘尹诣:______
(2)真长延.之上坐延:______
(3)真长遣.传教觅廉船遣: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湖南长沙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④,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⑦均为名将。

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

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

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

②卫指挥佥事:官名。

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④剽悍:矫捷勇猛。

⑤薮泽:湖泽。

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

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

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

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贫,好.读书好:______
(2)又以.南方多薮泽以:______
(3)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更:______
(4)而果毅过.之过:______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18·山东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释】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乡.寡人曰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其.民
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8·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
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

②宫:酷刑的一种。

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责问,责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小国吾抚.之抚:________________
(2)既反.反:________________
(3)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愠: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18·湖南衡阳中考)阅读《强项令》,完成问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
..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博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
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后特征
..为洛阳令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言数.主之失数: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宣叩头谢.主谢:____________________
(4)臧.亡匿死臧: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一、二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2018·江苏南京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象记
林璐①
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

”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

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

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

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

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

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 【注释】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

②守土者:地方官员。

⑤备:充任。

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

⑤牝(pìn):雌性的。

⑥廉:查访。

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

⑧数数(sù):数,通“速”,快。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必入山告语.之曰语:______________
(2)会.明亡会:______________
(3)候已竟去.去:______________
(4)守土者异.之异: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2018·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休息。

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

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飞事.亲至孝事:____________________
(2)饰名姝遗.之遗: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铠.以习之铠: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毫无犯.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2018·江苏扬州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

年二十馀,始读书。

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①。

日不足,竟夜读忘寝。

举顺天乡试,为学官。

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

矩矱②严,诸生步立皆有则。

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

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③,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一人,毋及馀生。

”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节选自《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释】①埒(liè):等同,齐等。

②矱(yuē):尺度。

③朴:通“扑”,打人的器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日.记数千言日:_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耻:____________
(3)诸生侍.侧凛凛侍:____________
(4)且遗.一朴遗: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日不足,竟夜读忘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2018·四川凉山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尝:____________
(2)有一老父,衣.褐衣:____________
(3)良因.怪之因: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2018·四川成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

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

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

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

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

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④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⑤久次转为大夫。

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释】①耆:通“嗜”,嗜好。

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③湛:通“沉”,使沉没。

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

⑤耆老:年寿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清静亡.为忘:________________
(2)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奇:________________
(3)而雄三世不徙.官徙:________________
(4)而论.不诡于圣人论: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

(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

《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1)刻(2)全,都(3)多次(4)名声
2.(1)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2)在朝廷官员中年纪最大又德高望重,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朝中各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3)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3.(1)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儒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2)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大盗来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舍之而离去。

(3)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事务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4)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