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的审题立意 张婉妮 (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
3
高考材料作文训练之
审题
所谓审题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 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 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 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 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 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 的过程。
5
评分标准:40+20
1,15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另立话题。 2,15~30分:偏离话题,立意不当,或立意消极。 3,30~40分:符合“三基本”(中心、结构、语 言),文体不明,立意没有深度。 4,40~45分:切合题意,文体明确。 5,45分以上:在40分基础上按亮点给分。(观点、 语言、材料等) 6,50分以上:议论文:见解新颖,分论点呈递进式 推进,论证角度独特,论证有较强的逻辑关系。 记叙文:有完整事件,具体鲜明的形象,语言生 动活泼,巧妙机智的构思,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其他:没标题扣2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字数少50字 扣一分。
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
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
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06年全国卷1]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
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 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 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小孩为什么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
贬 两千年后,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泰勒斯的这 褒
个故事,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底从不 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观点:成功的阶梯在于“痴迷”,你做事 “痴迷”,定将成大器。大行不顾细谨。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 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 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 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 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 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 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 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 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 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 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材料: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 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 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 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 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 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 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下一个!
(初露锋芒)
下一个!
(踢进了一千 多个球,成 为举世闻名 的球王之后)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 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 言” 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 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 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点睛之言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 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 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 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 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 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最佳角度 构思作文。
பைடு நூலகம்
请判断以下立意是否正确。 1、应顺应自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 √)
2、残缺也是一种美。 (√) 3、坚持就是胜利。 (×)
4、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 (×)
20
课堂演练
井
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 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 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 第四天,第五天 ……什么也没捞到,这是 为什么 为什么呢? 分析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结果:两条大鲤鱼 三条鲫鱼 几只米虾 …… 原因:空间不宽 水域狭窄 藏鱼不多 观点: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 硕的收获。
二、分析原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 效的方法。如: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 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
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
审题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考生要对本材料作一个全 面的理解,这个内容应该是“图书阅读率与网上阅读率” 的问题,核心是“阅读”的问题,思维导向也应该是倡 导阅读.因此,我们可以以此立意,阅读是什么?怎样 阅读?阅读的结果会怎样?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 让考生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一个片断,如图书阅读率或网 上阅读率等,这样可以有下面的立意:淡漠读书的思考, 网络阅读之利弊等等。 这时,我们还有一个关键点不要忽略——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这是一种较之话题作文要严格 的一种限制,脱离了这个限制来谈任何问题都是离题的。 如由本材料就不可以谈人们观念的变化,单纯地谈科技 如何迅速发展等问题。
不满现状
永远进取 奋斗拼搏
材料: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 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 有?”
“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
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 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 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了。
百步穿杨意犹酣 吹尽狂沙始到金
——高考新材料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
故事引入 :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
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
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
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
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
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2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 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 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 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 “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审题审得好。“朝为 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准---深---新]
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
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 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 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 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 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 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 后哑口无言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 “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 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 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 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 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 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 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 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 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 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 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9
一、抓关键句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 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 现的句子、在表达方式上常是议论性或 哲理性的句子)或关键词语(往往是修 饰限制性的词语),抓住这些关键句、 词语,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 料,正确立意。
立意:戒贪婪
结果
16
三、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明确褒贬法)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 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 审题立意。
有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 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一边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 走着。不料前面有个深坑,一脚踩空,人便像石头般掉 了下去,出不来上不去,只有高呼救命。泰勒斯被路人 救出了水坑,他抚摸着摔痛了的身体,对那路人说: “明天会下雨!”那路人笑着摇摇头走了,将泰勒斯的 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 对泰勒斯十分钦佩。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泰 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
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
15
原因
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 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 一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 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 喝。它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而 醉。村人趁机追捕,无一幸免。
2006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 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 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 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 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 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 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 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