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加筋黄土的三轴蠕变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摘要
土的流变问题是岩土工程设计中普遍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土的流变效应是土体变形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蠕变作为土的流变效应的一种,近年来已有大量学者参与研究,已有研究表明黄土具有明显的蠕变效应,纤维加筋黄土作为新型复合土,必然存在蠕变特性。

对于纤维加筋黄土的蠕变研究,不仅能对纤维加筋黄土的理论进行补充,还能对黄土地区地基改良技术做相应的实践指导。

本文采用了固结排水的试验方式,对杨凌某工地黄土进行了玄武岩纤维加筋黄土三轴剪切蠕变试验,通过对不同偏应力、初始含水率、加筋率和围压控制,分析了纤维加筋黄土的蠕变特性,模拟了纤维加筋黄土的蠕变经验方程。

研究表明:(1)黄土和纤维加筋黄土试样的蠕变变形均随着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都符合标准的蠕变曲线类型,可分为4阶段:弹性阶段、衰减蠕变阶段、蠕变稳定阶段与等速蠕变阶段。

在施加低水平偏应力时,土体先发生瞬时弹性变形,随着偏应力的升高,表现为衰减蠕变的趋势,偏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表现为蠕变稳定的过程,当偏应力增加到一定大小时,试样进入等速蠕变阶段。

(2)玄武岩的掺入,对黄土的蠕变变形抑制效果明显。

纤维加筋黄土的蠕变变形随着加筋率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优加筋率,本试验中以蠕变变形最小时加筋率0.25%为最优加筋率。

0.25%、0.50%、1.00%的加筋率的纤维加筋黄土相对于素土所减小的变形分别维持在31%、26%、19%左右,超过最优加筋率时,加筋效果随着加筋率的升高而减小。

(3)含水率对于黄土和纤维加筋黄土蠕变的影响效果显著,黄土和纤维加筋黄土的蠕变变形、蠕变速率、蠕变到达稳定阶段所用的时长都是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纤维加筋黄土的加筋效果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且在低偏应力下这种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围压对黄土和纤维加筋黄土的蠕变有一定影响,随着围压的升高,黄土和纤维加筋黄土的蠕变变形、蠕变速率均减小;纤维加筋黄土的加筋效果随着围压的升高而增大,这种趋势在高偏应力下更为明显。

(4)黄土和纤维加筋黄土的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可以看出,黄土的等时曲线中线性段和非线性段分界明显,而纤维加筋黄土的线性段和非线性段难以区分,其应力-应变曲线光滑,呈现弱硬化性曲线,适合用双曲线模拟。

(5)基于含水率18%,围压100kPa,纤维掺量0.25%试样的蠕变试验结果,模拟了纤维加筋黄土的Singh-Mitchell蠕变经验方程和Mesri蠕变经验方程。

Singh-Mitchell 蠕变经验方程在低偏应力水平下,吻合度较高,随着偏应力的增长,模型曲线渐渐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离试验曲线,且高于试验曲线;Mesri蠕变经验方程与试验吻合度较高,在高围压或高含水情况下能较准确地描述纤维加筋黄土蠕变规律,且不受偏应力水平范围的影响。

关键词:加筋黄土;蠕变;玄武岩纤维;Mesri方程;Singh-Mitchell方程
ABSTRACT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soil rheology is a problem that generally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The rheological effect of soil is the process of soil deformation changing with time. Creep is one of the rheological effects of soil.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 It has been shown that loess has an obvious creep effect. Fiber-reinforced loess as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soil must have creep properties. For the creep research of fiber-reinforced loess, it can not only supplement the theory of fiber-reinforced loess, but also provide corresponding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technology of foundation in loess area.
In this paper, the consolidated drainage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triaxial shear creep tests on basalt fiber-reinforced loess on a loess site in Yangling. Th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controlling different partial stresses, initial water content, reinforcement rate and confining pressure. The creep properties of fiber-reinforced loess simulate the creep empirical equation of fiber-reinforced loess. research shows:
(1)The creep deformation of loess and fiber-reinforced loess specimen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al stress, and all conform to the standard creep curve typ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4 stages: elastic stage, attenuation creep stage, The creep stabilization stage and the constant velocity creep stage. When a low level of partial stress is applied, the soil first undergoes instantaneous elastic deformation. As the partial stress increases, it shows a tendency to attenuate creep. When the partial stress reaches a certain critical value, it shows a process of creep stability. When the partial stress increases to a certain size, the specimen enters the stage of constant velocity creep.
(2)The incorporation of basalt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inhibition of creep deformation of loess. The creep deformation of fiber-reinforced loess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einforcement rate. There is an optimal reinforcement rate. In this test, the optimal reinforcement rate is 0.25% when the creep deformation is minimum. . The deformation of the fiber-reinforced loess with 0.25%, 0.50%, and 1.00% reinforcement ratio relative to the plain soil is maintained at about 31%, 26%, and 19%, respectively.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exceeds the optimal reinforcement ratio As the reinforcement rate increases, it decrease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The effect of water content on the creep of loess and fiber-reinforced loess is significant. The creep deformation, creep rate, and the time it takes for the creep to reach the stable stage of loess and fiber-reinforced loess all depend on the initial water content. As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s, the reinforcing effect of fiber-reinforced loes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and this trend is more obvious under low partial stress; confining pressure on loess and fiber-reinforced loess As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s, the creep deformation and creep rate of loess and fiber-reinforced loess decrease;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fiber-reinforced loe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nfining pressure Large, this trend is more obvious under high partial stress.
(4)The stress-strain isochronous curve of loess and fiber-reinforced loess can be seen that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segments of the isochronous curve of loess are clearly delimited, while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segments of fiber-reinforced loess ar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Its stress-strain curve is smooth, showing a weak hardening curve, suitable for simulation with hyperbola.
(5)Based on the creep test results of the sample with a water content of 18%, a confining pressure of 100 kPa, and a fiber content of 0.25%, the Singh-Mitchell creep empirical equation and Mesri creep empirical equation of fiber-reinforced loess are simulated. The Singh-Mitchell creep empirical equation has a high degree of agreement at low partial stress levels. As the partial stress increases, the model curve gradually deviates from the test curve and is higher than the test curve; the Mesri creep empirical equation agrees well with the test It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creep law of fiber reinforced loess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or high water content, and is not affected by the range of partial stress levels.
KEY WORDS: Reinforced loess; creep; basalt fiber; Mesri model; Singh-Mitchell model
目录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素土的蠕变研究现状 (2)
1.2.2 加筋土研究现状 (5)
1.3 研究内容 (8)
1.4 技术路线 (10)
第二章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11)
2.1 试样制备 (11)
2.1.1 试验用黄土 (11)
2.1.2 试验用纤维 (12)
2.1.3 试样制备 (12)
2.2 试验方案 (13)
2.3 试验步骤 (14)
2.3.1 试验操作 (14)
2.3.2 加载方式和曲线处理 (15)
2.3.3 稳定标准 (16)
第三章黄土的三轴蠕变试验 (17)
3.1 偏应力对黄土蠕变曲线的影响 (17)
3.2 含水率对黄土蠕变曲线的影响 (18)
3.3 围压对黄土蠕变曲线的影响 (20)
3.4 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分析 (22)
3.5 本章小结 (23)
第四章纤维加筋黄土的三轴蠕变试验 (24)
4.1 偏应力对纤维加筋黄土蠕变曲线的影响 (24)
4.2 加筋率对纤维加筋黄土蠕变曲线的影响 (25)
4.3 含水率对纤维加筋黄土蠕变曲线的影响 (27)
4.4 围压对纤维加筋黄土蠕变曲线的影响 (29)
4.5 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分析 (31)
4.6 纤维加筋抑制黄土蠕变机理分析 (32)
4.6.1 纤维增强黄土抗变形机理 (32)
4.6.2 加筋条件增强黄土抗变形机理 (33)
4.7 本章小结 (34)
第五章纤维加筋黄土的蠕变经验模型 (3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1 纤维加筋黄土的Singh-Mitchell蠕变经验模型 (35)
5.1.1 参数确定 (36)
5.1.2 模型验证 (37)
5.2 纤维加筋黄土Mesri蠕变经验模型 (38)
5.2.1 参数确定 (39)
5.2.2 模型验证 (40)
5.3 本章小结 (41)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42)
6.1 结论 (42)
6.2 展望 (43)
参考文献 (44)
致谢 (49)
个人简介 (50)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黄土是在第四纪堆积并产生的一种呈黄褐色的松软沉积物,其颗粒组成以粉土颗粒为主,黄土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具有大孔隙的结构。

黄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覆盖面积达到1300万km2,分布特点以干旱地区为主,在半干旱地区也有部分分布。

我国黄土覆盖面积高达64万km2,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黄土的土质疏松,孔隙较大,强度较高但部分黄土遇水易发生湿陷变形,震动易产生液化现象,工程性质较为特殊。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经济带沿线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与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乔建伟2019)。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黄土的非线性流变特征较为显著(马莉英2004,寇亚飞2007),黄土流变性质的存在,增加了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风险。

“流变”一词自引进工程力学中,就受到了到大量学者的探讨,黄文熙(1983)将土的流变分为四类:蠕变、应力松弛、流动和长期强度,蠕变是在恒载作用下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特性,应力松弛是恒应变情况下应力随时间减小的特性,流动是固定时间段内,变形速率与时间呈函数关系的特性,长期强度是土体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谢定义(1997)认为土的流变特性会对建筑的耐久性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沈珠江(1998)认为土的流变造成土颗粒相互位移,会对土的抗剪强度产生影响。

殷宗泽(1999)认为土的流变可以解释土体长期使用而变形的特点,对土的强度和变形关系可以做出明确的描述。

土的蠕变特性作为流变性质的一种,长期影响着我国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稳定。

在对黄土地基的各种问题处理过程中,相对于桩基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法、预浸水法和化学法,加筋土技术处理地基问题具有廉价、安全、稳定和处理土量大的优势,自1963年法国的著名工程师Henrich.Vidal在学术方面提出以来,加筋土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建筑地基、公路路基、边坡处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纤维加筋土是加筋土技术的一种,是以环保型、耐久性、高强度、高韧性材料与土结合用以增强土的强度、抗变形特性和稳定性的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式。

纤维加筋土依靠纤维材料与土颗粒之间的咬合、摩擦、握裹作用力,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在增强边坡稳定和降低地基不均匀沉降方面卓有成效(熊有言1990)。

高强度、高韧性纤维材料分布于土体各个部位、各个方向,相比于土工格栅等传统加筋土加筋材料的定向排列,纤维加筋土不仅仅能限制土体单方向的变形发展,更能限制整个土体的任何方向的位移(彭芳乐200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加筋土技术的优越性使得加筋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各种路基和地基的工程应用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研究纤维加筋土的蠕变特性不仅能对土的流变特性和加筋土的改善能力加以补充,也能在加筋土的工程应用中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素土的蠕变研究现状
19世纪60年代,众多学者就已经在土的沉降和地基处理问题上开始考虑土体变形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即土的流变效应。

蠕变效应作为流变效应的一种,是导致土体和地基随时间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少学者在土的蠕变理论及探索、蠕变模型、影响土蠕变因素和特殊土的蠕变试验规律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土的蠕变理论分析方面。

钱家欢等(1983)介绍了李氏比拟法求解粘弹性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土的流变理论进行了验证。

颜斌等(2009)通过对公路地基的原位静力荷载试验分析,根据流变曲线和附加应力原理给出了一种计算地基最终沉降的方法。

林斌等(2010)通过实验对各级含水率条件下的黄土蠕变特性分析,发现黄土结构性与蠕变的关系可以等效替代为结构损伤与土的变形模量的关系,并提出黄土的流变损伤关于流变耦合的模型方程。

殷建华等(2019)在研究蠕变与固结问题中,根据蠕变现象是否发生在固结过程中,还是发生在固结过程之后,提出了一种考虑多级变荷载作用、蠕变与固结耦合的新的分析方法。

不同工况下土的蠕变特性探索方面。

刘泉声等(2018)在研究矿井围岩岩体的流变特性过程中,自行研制了现场岩体三轴流变试验设备,并采用该设备对现场制备的岩体试样进行分级加载的三轴蠕变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可以完美的进行现场岩体三轴蠕变试验,同一条件下,不同岩体试样的蠕变特征不同,蠕变过程中,岩体的迅速可以进入加速蠕变阶段,并且很快的达到破坏阶段。

韩剑等(2018)对不同超固结度的重塑饱和黏土进行了一系列蠕变特性试验,发现强超固结度试样蠕变阶段试样不会破坏,破坏与否根据超固结度而定,蠕变过程试样被剪胀,到达最大剪胀程度的蠕变时间和超固结度成正比。

何仕娟等(2019)通过自行改进的直剪仪,对昆明泥炭土进行了不同固结应力下的直剪蠕变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剪应力的增大,蠕变曲线表现出不同的曲线特性;剪应力增大的同时,瞬时应变也增大,但瞬时应变所占比例减小,蠕变变形情况更严重;该地区长期强度远低于短期强度,长期强度与短期强度之比为0.57~0.70。

陈昌富等(2019a,2019b)针对锚-土界面蠕变特性受注浆压力影响较大的情况,自行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锚-土界面剪切蠕变试验的系统和试样,并且根据蠕变变形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曲线,进行对数转换,提出了锚-土界面蠕变的Kriging模型。

同时针对红黏土的蠕变特性研究,自行设计试验装置,控制不同偏应力,得到红黏土的蠕变特性,计算出蠕变破坏的阈值,并将蠕变与固结相耦合建立红黏土的蠕变
第一章绪论
模型。

刘东燕等(2019)通过对不同超静孔隙水压条件下的软土的固结不排水卸荷蠕变试验发现:超静孔隙水压对卸荷蠕变变形影响显著,蠕变破坏偏应力与强度之比为0.9。

土的蠕变理论模型建方面。

谢星等(2009)通过对西安地区Q2黄土的单轴和三轴蠕变试验,分析得到黄土的衰减稳定蠕变和加速蠕变之间存在临界值,并根据广义Kelvin模型、Maxwell模型和幂函数经验模型建立了黄土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变本构模型。

张卫兵等(2011)通过一维蠕变试验,借助Kelvin模型建立了Kelvin-双曲线经验蠕变模型,模型反映出黄土的蠕变变形随时间的增长单调递增,蠕变速率随时间的增长单调递减。

唐皓等(2014,2015a,2015b)通过软体元件代替牛顿粘滞元件,改进了西元模型,更好的反映了黄土整体的流变特性,并通过不同含水率,加卸载方式的三轴蠕变试验发现此模型在描述黄土流变特性表现出具有良好的效果。

孙凯等(2018)在冻土的蠕变特性研究中将Nishihara模型中的黏弹性体和黏塑性体分别用分数阶的Abel 黏壶和应力-应变双控元件所替换,建立了冻土的平面蠕变本构模型,很好地反映了冻土分别在在低应力和高应力下的蠕变特性规律。

郭梦圆等(2018)通过对某矿井重塑土样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人工冻结法的施工工艺对矿井土层应力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试样的蠕变变形与偏应力水平的大小呈单调递增的关系,一维蠕变的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在蠕变后期会向应变轴靠拢,并且修正了S-M蠕变模型的各参数的意义,再者考虑了温度的影响后,提出了关于人工冻结黏土的蠕变理论模型,模型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较高。

土的蠕变经验模型方面。

邓亚虹等(2015)通过对西安地区地裂缝带的原状黄土的三轴蠕变试验,控制不同围压,采用加卸载方式,表明低应力状态下,原状黄土表现减速蠕变特性,反之,则表现减速和等速蠕变特性,并建立了三维本构模型。

胡亚元等(2018)应用等效时间法建立了黏土的一维剪切流变模型,通过验证,所得经验模型方程的曲线与试验所得曲线一致,表明了该模型不仅适用于一维剪切流变试验,而且适用于一维压缩流变。

刘素梅等(2019)通过对滨海软黏土的三轴蠕变试验研究,发现土的粘滞系数除了与时间相关以外,还与土样的偏应力和围压关联密切,假定粘滞系数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与偏应力呈线性关系,与围压呈指数关系,建立了关于粘滞系数的软土流变非线性模型。

李晶晶等(2019)通过膨胀土的三轴蠕变试验发现:低偏应力状态下,膨胀土只出现瞬时弹性阶段和衰减蠕变阶段,当偏应力增长到某一特定值以后,其蠕变阶段则呈现出瞬时弹性阶段、衰减蠕变阶段、蠕变稳定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但是加速蠕变速度为一常数。

通过将线性体与非线性黏壶串联,建立了膨胀土的三轴压缩蠕变模型,模型所显示的破坏应力与固结压力存在单调关系,表明浅层土易发生蠕变破坏。

在研究土的蠕变的影响因素方面。

蒋炼等(2019)在控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冻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黄土的蠕变试验中发现:低应力水平下,蠕变表现为衰减蠕变,蠕变速率与时间的增长呈单调递增关系,出现体缩现象,体应变与时间的增长呈线性变化;高应力水平下,蠕变表现为非衰减性蠕变,蠕变速率与时间关系呈U型变化,表现出体胀,体应变与时间的增长呈线性变化;径向蠕变速率前期无明显变化,在加速蠕变过程中,径向蠕变速率迅速增大直至破坏。

杨爱武等(2019)通过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蠕变试验,研究了软土结构性强弱与长期变形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土样结构损伤程度与蠕变变形量随着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特别当偏应力大于屈服应力时,这种效果表现得较为明显;同偏应力条件下,蠕变变形随着结构性的增强而减小。

陈卫忠等(2020)通过对黏土岩的升降温排水蠕变试验,分析了热-水-力耦合情况下黏土岩的蠕变特性,研究发现:蠕变速率和衰减蠕变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单调增长,温度的降低不影响蠕变变形;蠕变速率随着围压的减小以及偏应力的升高而提升,而且此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更明显。

针对不同性质的土的蠕变,不少学者做了相关的蠕变试验研究,对各不同性质土的地基处理与加固措施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包括红黏土、盐渍土、砂土、黄土等。

有关红黏土蠕变试验的研究方面,杨果岳等(2019)通过改变围压、应力水平和排水条件,进行了各种条件下红黏土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作变量均对蠕变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蠕变曲线呈衰减性蠕变;不排水的情况下,应力-应变的等时曲线呈现出非线性,排水条件下则为线性;长期强度与瞬时强度之比最小值为0.54,最大值为0.72。

孙萍萍等(2020)等在对北方非饱和红黏土的三轴蠕变试验研究中,控制不同吸力条件,对该土的蠕变规律和长期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红黏土的蠕变现象明显,围压的大小对应力-应变曲线影响效果不明显;吸力对蠕变曲线影响效果明显,高吸力下蠕变变形小,蠕变需达到稳定的时间短;高吸力条件下红黏土的长期强度大幅减小。

盐渍土的蠕变试验研究方面。

周凤玺等(2019)通过研究不同盐的人工盐渍土的一维蠕变特性,分别对无盐土、硫酸钠、氯酸钠盐渍土进行了恒载蠕变试验,结果发现:盐渍土和非盐渍土的蠕变特性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含盐量越大,差异现象越明显;含盐量相同情况下,硫酸钠和氯酸钠的盐渍土蠕变特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王立业等(2020)在研究含盐量与饱和盐渍土的蠕变特性过程中,结合Abel阻尼器和渗透吸力的的研究,建立了分数阶蠕变本构模型,分析得出:次固结系数以压缩指数的比值与渗透吸力呈现出指数关系,随着渗透吸力的增大,初始剪切模量减小,初始剪应变呈线性变化;含盐量对于盐渍土的蠕变具有增大的效果。

关于砂土蠕变试验研究方面。

王艳芳等(2017)在对饱和砂土的蠕变特性研究中发现,围压和密实度对砂土蠕变影响效果显著,砂土的蠕变量随着围压的减小而增大,围压越低,剪胀现象越明显,砂土的蠕变量随着密实度的减小而增大,密实度越高,
第一章绪论
剪胀现象越明显。

蔡国军等(2019)在饱和砂土蠕变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通过改变密度、级配、加载方式三种因素对饱和砂土进行了侧限高压单向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发现:饱和砂土蠕变可分为三阶段,即瞬间变形、快速变形、稳态蠕变;密度的增大会使得压缩模量增加;相似级配法比等量替代法制得的试样加权粒径小,压缩模量高;经过循环加载的试样,其压缩模量减小、最终变形增大。

关于黄土的蠕变试验研究方面。

王松鹤等(2010)通过对原状、重塑黄土的非饱和、饱和两种情况进行直接剪切蠕变试验发现,各状态黄土均具有蠕变特性;在保证相同的试验条件时,饱和黄土的蠕变现象最为明显,原状黄土蠕变变形最小,蠕变速率最低。

龙建辉等(2010)通过三轴剪切和直接剪切的蠕变实验,将不同的含水率条件和偏应力条件下的原状黄土的蠕变过程分为等速、加速、破坏蠕变三个阶段,蠕变破坏时的变形程度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

胡连信等(2014)通过对黄土的平面蠕变和三轴蠕变试验比较发现,小剪应力情况下,前者蠕变较为明显,大剪应力情况下,后者蠕变较为明显。

葛苗苗等(2015)对压实黄土的长期蠕变试验中发现,一维固结条件下的压实黄土的蠕变变形明显,蠕变变形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压实程度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

王鹏程等(2015)通过三轴固结排水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和含水率条件下的重塑黄土蠕变情况,并建立两种经验模型,表明黄土的衰减蠕变特性表现最为显著,当周围压力较小、含水率较大的情况下,黄土蠕变的现象较为明显。

陈琼等(2019)通过不同加载方式研究了不同固结状态下的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剪切蠕变特性发现,滑带土呈现中等压缩性土并说明滑带土的剪切蠕变特性受加载路径和加载后的孔隙比影响。

土的流变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试验数据,这些理论与实践内容指导着土木工作者的工程实践,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与规范指导,且对于新型复合土的研究还欠缺大量试验数据。

1.2.2 加筋土研究现状
对于加筋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各方面对加筋土进行了评价与试验,包括不同加筋材料与加筋形式下加筋土的研究、加筋土模型试验、加筋土机理及其力学计算、加筋土的动力特性试验、加筋土蠕变试验。

不同加筋形式的加筋土模型试验方面。

王宗建等(2018)在砂箱模型试验中,对比了网格式布筋和条带式布筋方式对加筋土挡墙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同条件下,网格式布筋式的挡土墙面板的变形相对于条带式均匀,条带式布筋时,挡土墙的中下部的局部变形较为突出;通过减小筋材长度和加密筋材的布置可以提高条带式布筋时挡土墙的稳定性;在网格式布筋时,挡土墙的抗变形能力随着筋材节点的连接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李丽华等(2018)对不同加筋层数、加筋长度和加筋材料的挡土墙进行了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