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过马路高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式过马路高三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过这样一张图片:马路对面的信号灯上显示着红色,而斑马线上却热闹非凡,有年事已高的老人、抱着小孩的妇女、西装革履的男人全赶在了这时过马路。

后来才了解到,这就是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红绿灯没关系,只看人不看灯。

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一是民众的安全意识淡薄,更多的,或许是一种侥幸心理在作崇。

人们往往寄希望于运气二字,总是认为自己不会成为那几万分之一的倒霉蛋。

殊不知,灾难总在无意间降临。

试想,假如有一辆车正高速驶来,刹车不及,那这些人的生命我不敢想象,相信如此过马路的群众也不曾想像。

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其二,交通部门疏于管理。

这般声势浩大的过马路,竟无一交警阻止。

是交警们正忙着偷菜,还是形象不够威武,以致无人听从劝告?个中原因我无从知晓。

但交通部门执法不严,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无从辩白。

综上所述,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这责任要均分到民众自身和有关部门的身上。

对此,必须要加强安全教育,通过电视、报纸、宣传单等媒介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

交通部门也应加强执法,安排交警在各大路口进行监督。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井然有序的过马路队伍,让中国式过马路成为文明的代名词。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评语
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应该不让这种现象再次出现.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评语。

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1.文章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和生动描述演绎出一篇精彩的童话故事读来饶有趣味。

2.巧用伏笔是文章的一大特点。

文章第一段就为全篇故事的发展做了极好的铺垫。

这种构思非常巧妙可以借鉴。

3.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

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

4.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

开头。

自我介绍。

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语言简明扼要风格幽默误诙谐。

5.文章不长但过程叙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动描述得也具体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全文结构紧凑完整文笔也较流畅。

6.情节生动有趣叙述清楚完整也表现出作者的聪明机智充满了家庭生活情趣文笔流利活泼。

7.你很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展示了…文笔间渗透了情感。

8.本文用词准确严密语言平实自然而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

9.这篇作文的主要特色是叙述具体细节真实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写得非常传神同时表达了对…的喜爱。

10.语言朴素中心明确构思合理行文层次清楚。

11.能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得十分生动的确难能可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文章头尾照应中心明确结构完整。

13.文章有理有据说服力强突出人物个性上下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尾点题突出中心思想。

14.作者对…观察仔细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活泼表现手法富有新意。

15.全文语言朴实结构自然。

…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16.文中描绘的…清新活泼欢快明朗。

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

17.文章虽短但叙述生动。

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

造句。

准确传神。

18.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19.通过仔细观察采用了优美的语言把校园的春天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出来文章虽短但不显单调语言通俗但不失风趣。

20.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1.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

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2.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3.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4.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5.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6.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7.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文章想象合情合理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9.语言诙谐有趣情节安排曲折生动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巧妙。

本文篇幅虽短但内容生动具体段落明确语言朴实通俗易懂。

10.文中一系列表现人物动作的动词运用得准确衬托手法运用得好。

12.叙述事情条理清晰能正确地使用动词运用比喻贴切生动。

献计献策读后能从中受到教育。

13.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

14.这篇文章以具体的事例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别致的写法表现了对美好心灵的由衷赞叹。

15.开头简洁自然结构清晰心理描写真实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16.文中描绘的…清新活泼欢快明朗。

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

17.文章凭着丰富的想象凭着多彩的语言将…呈现读者面前。

18.文章简洁明了语言平淡朴实。

19.观察细致想像力丰富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生动活泼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20.借景抒情托物咏志很有特色。

1.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

2.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3.全文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4.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5.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6.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

7.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8.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9.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10.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

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这个寒假,我们八年级三班团支部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是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的讨论。

北京市公安局12月6日宣布,从即日起至3月份,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突出问题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

我们分成三路分别在燕山立交桥由北向南方向,燕子山路和文化东路十字路口处,燕文东路和文化东路十字路口处“埋伏”起来,分别计算时间,人数和所占百分比。

结果使我们大吃一惊,在短短几分钟里,燕山立交桥由北向南方向有13人闯红灯,占15%;燕子山路和文化东路十字路口处有18人,占13%;燕文东路和文化东路十字路口处有10人,占35%。

下一篇:年后的雪作文600字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有一次,我走在北京科技馆的红绿灯那里的时候,有一个人就等了几个人之后闯红灯过马路。

有一位司机正好开车准备过路口,那几个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恰好从他车前经过,那位司机赶快刹车,之后那几个闯红灯的人就跑了。

如果不是我亲眼看见,我怎么也不会相信这种事情会在北京发生。

事实上,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在全国各个城市均发生。

在通辽,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

就在今天,我在姥姥家门口等红绿灯的时候,对面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拉着手闯红灯,对面还有好几个人在红灯的情况下闯过去,我又向周围看了看,这时绿灯亮了,我的右侧有个人又闯了过去,有一辆车差点就撞上他了,可是那个人还是向前走,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这时,又有一辆车开过来又要撞上他的时候,他又躲开了,这时绿灯亮了,那个人又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走了过来。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闯红灯的人没有安全感。

虽然现在闯红灯的人明显减少,但是我希望中国式过马路永远从中国消失。

论中国式过马路高三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简单的来说,就是凑够一群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不搭界。

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但这往往会发生交通事故。

每年七万人丧生交通事故,八成因交通违法导致,在这,就有一条新闻:在枣庄市,有三起是因为市民骑电瓶车和摩托车乱闯红灯酿出悲剧。

我不禁为此感到悲哀,就是为了闯红灯,违法交通规则,这么活生生的人命就没了。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去闯红灯,就不怕被罚款?甚至是失去生命?原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对红绿灯的视而不见,而且,中国人都不
愿一个人闯红灯,因为太过显眼,万一有事“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帮手会很吃亏,但是现在有这么多的“战友”,随随便便就能拉一个来垫底,出于侥幸的心理,正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就算出了问题,也不怕。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跟随大众,而难以坚定自己的毅力,中国人的素质需要提高。

人民的这种做法,是不文明的,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危及行人自身安全,也扰乱了交通秩序,大大影响了交通效率,由此可见,闯红灯有着多么大的危害!闯红灯这种不文明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社会上,在校读书的学生,也常常会有此现象。

学生只需学习,为何过个马路,都要闯红灯?为此,我做了一些调查。

有的学生是赶时间,因为怕错过了某些事情;有的学生是长期闯红灯而引起的坏习惯;有的学生是从众心理,因为看着别人都闯红灯直接走了,而自己却还在这里傻傻的等着,会被别人称作是傻瓜的,自尊心受到打击,面子上也过不去,干脆直接走;还有的学生是觉得交通灯转换时间太长,没有这个耐心去等待。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着实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素质修养问题和一个社会意识问题。

对于闯红灯这不文明的行为,我们需要加以重视起来,否则又不知道会发生多少起悲剧事件。

所以我在此给出一些建议:1、多给人民讲一些交通规则,以及交通事故,让他们能够重视起这个问题,珍爱自己的生命2改进交通信号灯的转变时间,缩短时间,就不会让人觉得等不及3加强防范措施,闯红灯的人要按照法律来处置。

中国式过马路高一作文
“站好了,又闯红灯,听见没有停下!”可是那位被叫住的人先是左顾右盼,看到没车后大摇大摆地骑电动车飞速地窜到了对边!这是中国街头经常出现的交警话语和过路人的做法,这也被外国人贴上了中国人过马路,也称“中国式过马路”。

马路,原本是为了人们可以安全地通过,不被“飞”来的车给伤害而建造的,现在却成为人们在上面的最大杀手。

每年因为闯红灯而死了不少人。

对于这些闯红灯人的提问,他们的回答大致相同并且九牛一毛,“我赶时间”,“这一分钟太长了,我有急事等不了”......难道这一分钟比命还宝贵。

这一分钟是省下了,但你损失的是比这一分钟多了不知多少倍的时间。

千万不要闯红灯了,不要再“中
国式过马路”了,要让马路成为我们的“生命绿色通道”,不要成为我们的“死亡之路”。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古代,我们中国还被称为“礼仪之邦”,当时被中国承担了这一美誉,各个国家都把中国当做文化典范来学习。

各种遵守规则,讲礼仪的事在古代中国层出不穷,如程门立雪、孔融让梨......都彰显了在古代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所表现出来的风度和礼仪。

但在现在的“中国式过马路”却在这上面抹了黑,许多外国人都不认可我们中国现在还作为“礼仪之邦”,为了守护我们祖先留下的“礼仪之邦”的美誉,请不要再“中国式过马路”了。

在国外,难道就没有人闯红灯了。

有的,只不过在这个国家比较少罢了,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比较严重。

当外国人闯红灯时,他们会说“中国式过马路”,在前面加上“中国式”这个标签。

这不仅是损失了我们中国国人的尊严,还给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带来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对中国有一些看法。

如今我们已经迈入新时代,所有人民都在全力奔向全面小康。

但如果没有文明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

所以让我们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让我们奔向有文明的全面小康。

总之,公民要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减少闯红灯的现象,减少国人闯红灯的次数,将“中国式”这个影响我们形象的标签彻底地打掉,让人们正常地“过马路”。

希望不会再出现“中国式过马路”这个名词了。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哈哈……”是谁笑得这么欢?原来是翠苑小学文华校区五(1)班的同学们啊!什么事情这么开心呢?哦,是亲爱的葛老师别出心裁,让同学们表演情景剧呢!
这一次,情景剧的中心围绕着网络热词“中国式过马路”。

大家先各自准备着,四人小组分配好了角色,立刻开演。

先来瞧瞧我们组:由于特殊情况,我们这个组只有三个人。

简单商量后,我们迅速分好了角色。

李易闯红灯,我演劝说者,肖云龙当司机。

开演!李易不管三七二十一,闯红灯喽!我立马迎上去,还没来得及开口,肖云龙已经指着李易怒
目而视,不容分辩连声而出:“你是怎么走路的?你会不会走路?你多大个人了,你色盲啊?红灯你看不见啊?你有没有长眼睛呐?”,李易也不甘示弱:“怎么了,我高兴,有本事你撞我啊?你来啊?别以为你开个破车就了不起!”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我都还没看清怎么回事,两个人就撕打在一起,我在边上急得直跳脚也没有办法分开他们,突然,我灵机一动以绝对盖过他们一声大喊:“老爷爷!”他们俩一愣神,我赶紧拉着李易说:“老爷爷啊,你介大的年龄了,怎么还敢闯红灯哩?”还没等我说完,班里笑成一片。

接着葛老师请了四位同学表演闯红灯者,不同的年龄职业和身份,让中国式过马路显得个个理由充分:有急于上学的学生;有赶着上班打卡的白领一族;有忙乎签合同的销售经理;还有一位匆匆忙忙准备买菜的家庭妇女;四人先是集结在路口,然后一齐快步闯红灯,说时迟那时快,充当劝说者的张义美一看急眼了,既想拉住背书包的又想揽着夹公文包的,顾不上拿文件袋的溜跑了拎菜蓝子的了。

怎么办?这时交警来了,拦下了这帮闯红灯的人,每人罚款五元或者留下来充当劝说者,以便监督其他不服从交通信号灯指挥的人,也就是乱闯红灯者。

今天的情景剧其实不是春晚小品,葛老师的目的是让我们学会思考。

什么叫中国式过马路呢?其实这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很多人虽然知道闯红灯危险,但总觉得交通事故是别人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实,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走在路上就有交通事故的可能。

因为没有人在出事前就知道,否则就不会有事故。

因此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交通意外,而闯红灯的人,出事的可能就更大。

通过今天的中国式过马路实演晾晒,同学们都在反思。

文明过马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小手拉大手,要大人做给孩子们看;孩子的行为规范了,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大人的自律。

多些规则意识,多些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道路才会更畅通些,更安全些。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该是开车的和走路的共同遵守的行为守则。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最近的新闻联播,很重视一个环节——“中国式过马路”。

因为全国各地都有闯红灯的现象,所以,交警和官方部门不得不采取措施了。

还记得一张照片,几个军人站在马路边,举着写有“反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标牌。

当然,有些人已经有了教训,不再闯红灯了。

但是,还有个别人仍旧死性不改,觉得:“红灯嘛!没什么用的!反正车子不可能见我就当没看见,一定会停下来给我让路的!我就随便走呗!”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就算车子不撞上你,车子为了让你,损失了时间,损人利己。

并且,车子在刹车后有一个滑动的力,就像你刚跑完步,在冲刺时不可能立刻停下来一样。

所以,闯红灯是非常不好的行为!
这一点,还不禁让我想起了大和民族——日本。

虽说,日本曾经对我们中国进行过惨无人道的侵略和杀戮,但是,日本在过马路方面确实是我们的榜样。

在那里,红灯时没有一个人抢先过去,哪怕没车,哪怕赶时间,她们都会遵守交通规则。

有些人说:“因为有中国的马路,才成就中国式过马路。

”对,这是一个原因,绿灯时间太短,一些老年人,甚至脚步中速的小孩子、成年人都走不过去。

可是,这只是个别,太多太多的闯红灯是因为心,没意识,没明白,红绿灯是什么。

红绿灯就是人们交通安全的保障!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网友对于中国人集体闯红灯过马路的调侃,过马路不再看红绿灯,而是凑足了一拨人之后就走。

本来我以为这个只是及其个别的案例,根本不会存在在身边,但是今天的事情让我明白了,这是事实。

这是需要我们赶紧改变的事实,让我们一起向中国式过马路说不吧。

今天本来想坐公车去广场玩,发现马路的另一头是红灯,但是一群人横穿马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像论坛上说的一撮人,来往的有和蔼的老人、可爱的小孩、斯文的白领、亲切的妇女……有几个等不急的司机就破口大骂:“没看见这是红灯吗。

”行人们也不甘示弱:“你不会让让啊!”“开车的时候骂走路的,走路的时候骂开车的。

”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人车矛盾凸显,除了行人加强自身的安全出行意识之外,为行人创造安全出行的环境更不可少。

“中国式”多好听的名字啊,但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是褒还是贬大家都心中有数,难道要上“中国式”是别人茶余饭后的时候的一个无聊的笑柄吗,难
道是让外国人来讥笑我们这种“中国式”吗。

我们要让“中国式”让人去模仿、让人去发扬,知道我们的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标签。

“文明过马路,安全你我他。

”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条标语,但直到今天仍然很难良好地实现。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这样一件小事做起,向中国式过马路说不,红灯停,绿灯行。

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已成为百度的一个词条,具体解释为,过马路时错过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

“中国式过马路”之所以这样出名,一是普遍存在,二是难以根治。

即使交通设施不完善、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都影响着这种行为,但我觉得“中国式过马路”背后的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才是众人有此举动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这样说呢?刺眼的红灯清清楚楚发出了“停止”的指令,多少人一起若无其事地穿过斑马线。

无视交通信号灯,忽略交通规则,因为大家都有责任,最后承担时自己分到的只是可忽略不计的一小点,所以过去也没什么,其他一群人的责任比自己的要大得多。

本来应该自己背上责任,因为有了别人的存在而推给别人,甚至扔掉。

面对记者的镜头,很多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说明他们知道自己所作所为不对,也有羞愧之心。

但为什么一开始却选择了做那“一撮人”呢?从众心理在这里起很重要的作用,它麻痹了所有人的神经,给人一种可以不用承担自己责任的错觉,致使很多人想都不想就跟着人群闯了红灯,而完全忽略了他们行为的危险性。

而这种从众心理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

从小的方面来讲,是给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

虽然全国10个月才有近800人因闯红灯丢了性命的数据好像在告诉我们,遇到危险的概率很小,但不代表它不会发生。

只要闯了红灯,生命就要承担着消逝的风险,这是不能被遗忘的。

毕竟,绿灯可再等,生命不重来。

从大的角度来看,这是国民素质的滑坡,是民族精神的低靡。

名叫责任的包袱被扔了一地,放任自己被从众心理麻痹,变得麻木,而不会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这是一个民族的逃避与懦弱。

没有能坚持向上的精神的民族,难道能长存吗?等到从众心理把大家的道德底线拉得低得不能再低的时候,灭亡,就是不能避免的了。

后果这样可怕,所以,从众心理要不得。

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该从交通设施的完善入手,配以教育宣传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创造一个能培养较高道德准则的客观环境。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要从心底里明白“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找回属于自己的道德准则。

那天在路上看见一个标语——“不从众,我的道德准则。

”你能做到吗?“中国式”过马路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能走。

而在这个话题讨论中,国人素质论再次成为焦点。

大量的观察表明:斗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等,从而造成所谓素质论迷局。

我们观察行人乱穿马路现象时不难发现:道路越宽,车速越快,则行人乱过马路现象就越少;道路越窄,车速越慢,则行人乱穿马路现象就越多。

当汽车拥堵时,宽阔的马路也会有行人乱穿的现象。

这种乱穿行为的支撑是:行为博弈。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凑够一撮人就能走现象赖发的原因,当一个人过马路时,往往心理上不占安全优势,而当一群人时,心理上就占了优势;司机在行人出现违规时,也会因应急反应而减慢速度,这个反应又进一步让其他行人领会从而加入违规行列,司机自然不得不踩刹车而让道行人。

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心理学现象。

那么为何西方或香港等城市的交通密集区域,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昵?观察表明,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缓解行人的焦虑情绪。

同济大学的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能忍90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因为德国人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

而国内有的红绿灯转换时长超过100秒,有的甚至达到了145秒。

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致行人的不耐烦表现。

而且,研究者发现,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这也进一步说明,行人闯红灯不是百姓素质问题,而是设施与规则设计出了问题。

一条视线良好的宽阔马路限速50公里每小时是否合理?限速过低,自然产生大量的超速现象,这不是司机素质问题,而是交管部门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明显降低了事辆的通过效率,并因快慢不一形成车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