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10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结构技巧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以景结情 示例:(1)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 《山中》 (2)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 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张可久《卖花声· 怀古二首(其一)》
分析: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使得 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显得意犹未尽。王诗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 一、二句之情,以景喻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诗叙事 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6.首尾照应 示例: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其一)》
分析:韦诗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 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对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 氛垢:尘埃。
③
【诗意助读】 茂盛桃树嫩枝丫,开着鲜艳粉红花。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丫,桃子结得肥又大。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丫,叶子浓密有光华。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问题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 用了 ________ 的形式。 (2 分)
思维建模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 本题是问本诗在章法结构上的形式特点,需要从结 构技巧的角度进行鉴赏。 第二步: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并结合诗句 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本诗三章第一句都是“桃之夭夭”,第三句都是 “之子于归”。这是典型的重章叠句的结构类型。 参考答案:重章叠句(2 分)
4.卒章显志 示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分析: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本诗强烈地表达了 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5.意象组合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分析:此为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而成的生活片断和 场景。场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此词九个意象被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景 象,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十)
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结构技巧
[命题揭秘] (一)结构技巧 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 重要手段。 所谓“诗歌结构”,是指诗人对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体现在人、事、场 景的布局,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首尾的照应,段落的过渡,线索的安排,详略 虚实的设计,时空动静的调度等。 出题者常从“结构”着手,引导进入审美境界,体会诗人的匠心睿智。
[解题攻略] 一、鉴赏诗词结构技巧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认识诗歌的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做 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 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二、鉴赏诗词结构技巧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点明结构技巧的类型名称。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
【知识延伸】 古诗词的结构技巧主要类型 1.以自然景物起句 示例: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 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
(二)考查角度 高考诗歌中结构技巧的考查,有辨识结构类型、把握结构技巧的特征、分 析其作用等内容。 高考重点是分析结构技巧对抒发思想感情的作用。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 (fé 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 草木茂盛的样子。
① ②
教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解析】 从题目中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上片前三句是写“聚”,后三 句是写“散”, “聚散匆匆”是关键句,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 “散”字启下, “匆匆”二字,表示时间短暂。
【答案】 强上启下。(言之成理即可)
开头两句扣“野望”,与中间两联是什么结构关系?
【解析】 首两句扣“野望”。展现的是远景,意境开阔纯净;而颔联则 是由远及近,颈联再由近及远——仍然扣住“野望”,更细腻地营造开阔纯净 的意境。
【答案】 总分关系。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 杯深,吹梅 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
分析: 起句用 “ 红花 ”“ 春水 ” 引出 , 来比拟下联中的 “ 郎意 ” 与 “ 侬 愁”,整首诗浑然一体。
2.开门见山 示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 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分析:诗歌开篇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本诗概括了数十年客居他乡的 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下联儿童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