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讨论环节在我校的实践性操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校高效课堂讨论环节在实践中的得与失
兴平市南郊中学刘碧海
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改革实践活动,在全国进行了几年了。

几年中涌现了许多出
色的模式,其中有: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四清”模式;山东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及“10+35”模式;.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河
北沧州、福建厦门、河南郑州等地的“导学案”模式;江苏南通等地的“活动单”教
学模式等等模式;无论是哪种模式,课堂讨论都是不可或缺的、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全国高效课堂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形势下,我校的高效课堂实践活动也开展了起来。

去年一年为少数人探索阶段,总结出了我校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三步四环高
效课堂”模式。

今年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人人参与,声势浩大。

我们高一语文组负责的
课改课题主要是课堂讨论环节的实践操作。

到现在为止,我们高一语文组的高效课试
讲活动结束了。

大家付出了许多,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每个教师都参与了这个活动。

每次讲课前,教师准备好导学案,提前提供给学生,方便了学生预习准备。

设计的导
学案,备课组集体讨论,形成共识,教师在此基础上形成特色导学案。

上课时,教师
精心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精心点拨学生,精心组织讨论,精心进行达标检测,精心指
导学生课堂小结,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无论是预习探究检测小结,都做得很好,但是
因为这个活动是个新生事物,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也难免存在
一些问题。

教师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课堂讨论视为教学的“点缀”,有表面的热闹,没有认识到课堂讨论的重
要性。

二,备课时,个别人的问题设计没有考虑学生学习情况,讨论的问题难度设置不
当或是前期准备不足。

问题比较浅显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透彻理解的问题也用来讨论,此时的小组讨论看似热烈,但无实际意义,实际上是一种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

问题过难,则导致学生见题茫然,不知从何着手,无法进行讨论,这会使讨论落空。

三,一些班级缺少讨论小组的组织建设。

没有对学生分组,课堂讨论散漫。

学生各自为战,没有沟通,合作,没有发挥集体智慧的优越性。

四,缺少讨论的方法指导与训练。

针对我校学生情况,没有方法指导和训练,直接讨论只是空热闹一场,高效根本无从谈起。

五,讨论时,学生不是全员参与,发言的学生总是基本固定的少数几个学生,部分学生便基本不发言,对讨论漠不关心,部分组员在讨论过程中被边缘化。

六,对学生讨论的评价和掌控不到位。

学生讨论,老师要有必要的评价和监督。

只由着学生自己讨论,部分学生就会随心所欲地说闲话,干一些课堂讨论时不该干的事情。

学生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在传统教学地熏陶下,学生讨论水平差。

他们已经习惯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你讲我听,是他们所习见的上课方式,一见讨论就发憷。

二,懒于思考,学习习惯差,对精英学生依赖性强。

上课时部分学生不发言,没有讨论的积极性。

三,不会学,不知道怎么讨论,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讨论过后,对问题的理解层次依然停留在讨论进行之前。

四,普通班,甚至于重点班的学生知识能力欠缺,基础较差。

脑子里没货。

难为无米之炊。

讨论没有深度、没有效果。

五,实验班小组讨论比较深入,但对讨论成果的记录、总结与展示不到位。

解决问题的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中,讨论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要想激发学生真正的讨论,使讨论变得优化,使讨论真正成为同学学习的需要,使讨论由“要我讨论”变成自觉的“我要讨论”就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做起。

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课堂上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认识到课堂讨论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为此,教师要习惯于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习惯于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成为互动的课堂、思考的课堂、师生互相学习的课堂。

二,备课的时候,设计的讨论问题、方式要照顾到各种水平的学生。

课堂讨论切忌精英表演,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才符合促进全员参与,争取更大面积丰收的宗旨。

在课堂讨论中,要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并且有收获,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讨论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思考点。

所谓“好”的标准,(一)是讨论内容能紧扣教学重难点。

(二)是讨论能提供一定的分歧点,引起学生兴趣。

除了讲究科学性、启发性外,还应注意要突出“点”,又要照顾到“面”,做到点面结合,难易得当,使所有学生都有收获。

怎样的问题可以使课堂讨论更有效呢?肤浅的内容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而艰深的内容则使课堂讨论失去生气。

可以进行课堂讨论的问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每课的重点、难点等。

(二),由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容量不足造成的问题。

这两种问题,是学生进行学习“拦路虎”,将其作为讨论内容,能够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及效率。

对普通班和重点班学生,问题要侧重于基础性。

对实验班学生,问题要侧重于学生的发展,内容探究性要强,适度拓展更好。

三,对学生进行分组,让讨论有序进行。

布鲁菲(bruffee.在他关于小组规模研究的总结中建议,5 人是小组讨论的理想数字,增加人数会使讨论不够广泛、充分,减少人数则会降低讨论的效率和水平。

而在我校的自主高效课堂中,小组成员为4 人,比较适合校情,以前后桌为一组为最合适最高效。

如果人数过多,课堂秩序无法保证,且会使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借机乱跑凑热闹。

在语文高效课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把大组讨论与小讨论组讨论相结合运用。

一般情况下进行小讨论组讨论,有时也可以在讨论小组讨论后的基础上再进行大组内交流,特殊情况下直接进行大组讨论。

小组中要设有讨论主持人、讨论记录人。

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整理与描述。

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采用轮换制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有机会展示自己。

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供给学生语文课需要的参考资料。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训练,没有长期的训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只能是茫然失措。

比如说,在诗歌赏析时,教给学生必要的鉴赏知识和方法,才会使学生在讨论时有的放矢,不至于头脑空空,总说不到点上。

四,教给学生讨论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长期对学生进行讨论训练。

给学生提供讨论时需要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来,胸有成竹地进行讨论。

例如,诗歌赏析课,要教给学生常见题材,感情,意境特点的术语,,让学生用诵读,再现诗境,知人论世等方法品析诗情。

五,分组讨论时,每个学生任务具体,强调每个人都必须展示自己的成果,以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另外,在讨论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尤其是平时发言不多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成果展示时必须发言。

对自律性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督,会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而不至于开小差。

六,要进行适度的激励。

教师应在课堂讨论中始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倾听其意见,鼓励其自信,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获得最终的讨论效果。

现我校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往往缺乏表达的勇气,也有一些教师常常在讨论中轻率的否定学生的不成熟意见,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首先应当肯定其主动表达的勇气和可取之处,同时对学生不成熟的意见要以诚挚的态度去点拨、指导、辨析。

令其心悦诚服,积极主动地接受正确的观点。

学生方面要注意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要讲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好处。

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收获显著不同。

看一遍的收获是10%。

听一遍的收获是20%。

说一遍的收获是70%。

动手做一遍的收获是90%(如操作、演练等)。

明白了这个,学生就会积极动手动脑,以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改变原有的惯有上课方式,先参与,再提高,再主动学习。

二,通过分组和组内学生讨论以及学生自我监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轮流做主持人,会让依赖性强的学生必须发言。

让不思考,不发言的学生无处躲避。

三,教师教给学生讨论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时学生利用手上的资料对问题进行讨论,归纳小结后由组内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意见,未尽之处,本组成员进行补充。

这种方式有利于智力互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适度指导,会使学生讨论理解层次提升。

四,对普通班,预习环节和讨论之前,要先解决基础知识欠缺问题。

由学差生解决基础知识,要先解决字词语句理解,内容探究时,每组都要由优秀学生带学差生。

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五,对实验班的学生,讨论成果的记录、总结与展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积极参与、高度关注;小组组内展示过程中遇到困惑与异议时可进行讨论,一般由学习能力稍弱的组员先发言,评价辩析先由学习能力相近的组员评价辩析。

小组讨论中未能达成共识的可以求同存异,在展示是寻求全班再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