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高三语文5月联合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东莞市高三语文5月联合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8高二上·汕头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扇不在大,有品则名。

扇艺术,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魂之美。

这盖因——扇艺术与文人情趣相勾连,消暑纳凉,________。

扇中思绪,似言似语;哲言靓画,摇曳生姿。

这些书画流韵,与扇子的手持功用刚好相合。

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

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________。

书画家在扇面作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

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汉字的神韵,在名扇中可谓________。

《晋书》有言,大书法家王羲之居住蕺山,遇一卖扇老妪。

(),________慨然题字。

老妪看着白扇变墨扇,怕更为难卖。

王羲之劝她不必担心,尽管去卖。

竟是市人见之,出价十倍争买。

缘是书扇文字,行气纵横,无限匠心留其中。

明代大书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

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

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

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似有高格名士相谈,更价值不菲。

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

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千娇百媚声名遐迩鬼斧神工天马行空
B . 风情万种声名遐迩巧夺天工龙飞凤舞
C . 风情万种如雷贯耳鬼斧神工龙飞凤舞
D . 千娇百媚如雷贯耳巧夺天工天马行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王羲之看到很少有人买老妪的扇子
B . 王羲之看到老妪的扇子很少有人买
C . 王羲之惜其扇少人问津
D . 王羲之非常同情老妪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明清的书法扇面,女性手迹是最出众的
B . 明清的书法扇面中,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
C . 最出众的明清书法扇面,是女性手迹的
D . 明清最出众的书法扇面,是女性手迹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三下·杨浦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数字传媒的技术审美性
①现代社会的审美领域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拓宽,科技产品也出现日益审美化的趋势,“艺术的技术性”和“技术的艺术化”已经把“技术”和“艺术”紧密联系起来。

我们知道,科学与艺术本是人生的两极境界,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而今,这种目标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接近抑或融合起来。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技以其穿越时空、启迪想象的发明创造,将科学与诗、精密的数学与鲜活的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丰富的颇具审美感的产品,生动地体现了科技文化与审美文化的融合和互动,让技术的艺术化成为数字传媒时代的文化新表征。

这似乎印证了法国作家福楼拜一百多年前的那个预言:“艺术愈来愈科学化,科学愈来愈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会在山顶重逢。


②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以后,机器自动写小说、作诗、作曲、作画等程序软件的广泛应用,充分展示了信息科技强大的艺术功能,多媒体、超文本的便捷操作,大大提升了数字技术的审美水平。

网络游戏、数字动漫、数字影视、数码摄影、手机视频以及层出不穷的移动多媒体终端的广泛使用,让数字技术工具及其内容承载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生动写照,其所创造的艺术新形态大大丰富了人类的艺术世界。

现代可视化技术将数码计算、胶片处理、视屏影像等扩大到三维音响和虚拟实体的仿真技术领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超宏观世界(如宇宙星云分布)或超
微观世界(如DNA的双螺旋结构),甚至一些非感性的科学法则等,都实现可视化处理。

中国古代诗论家所推崇的那种“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诗意胜境,被营造得切切诱人。

原本抽象的法则规律和无涉情感的技术工具,借助新技术自身的优势,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鲜活多变的融视觉、听觉乃至触觉体验于一体的想象性诗意空间,释放出了无比丰富的感性魅力,蕴含着艺术审美的诗意,它们在带给我们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让我们获得更新奇的审美享受。

有研究者指出过这一点:“实际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数字传媒技术的艺术功能和审美特性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形成了现代艺术观念的“祛魅”方式。

电脑的“无所不能”和网络传播的“无远弗届”,已经把最便捷的“祛魅”工具交给了普通网民。

键盘、鼠标的“屏幕叙事”让“咫尺天涯”凝聚为“瞬间永恒”,只需“挫万物于光标之处”,便能“得精彩于眉睫之前”。

人类曾认为获得“所有时代所有地方的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理想”,“但是,电脑与现有通讯线路的联姻将使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这个目标”。

④不过,此时还应该看到,“技术的艺术化”或“艺术的技术性”留给我们的并非都是赏心悦目的诗意享受。

“高科技求真务实的科学理性,在揭穿迷信、打破神话、终止愚昧的同时,也可能熄灭留存于人们心中的那盏诗意幻想的油灯。

阿波罗号登月成功终结了嫦娥舒袖、玉兔捣药的广寒宫神话;试管婴儿的降生给生命孕育的神秘和血缘人伦的神圣打上了问号;直拨电话、光纤通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确实方便快捷,却又消除了昔日那种‘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槐花盼郎来’‘望尽天涯盼鱼雁,一朝终至喜欲狂’的脸红耳热的幸福感。

还有高速公路上的以车代步和蓝天白云间的睥睨八荒,让人体验到了激越和雄浑,但同时又排除了细雨骑驴、竹杖芒鞋、屐齿苍苔的舒徐和随意。


⑤新媒体技术的艺术审美性给既定的艺术范式造成了影响。

网络文学、数字艺术、动漫游戏等,长于采用图文语像汇流的多媒体样式创造出“通感”化的艺术形式。

于是,网页顶替书页,“看”代替“读”,纸与笔让位于光与电,新媒体审美呈现出全然不同的范式。

昔日的“物理艺术”变成了融图像、文字、视频、音频于一体的多媒体作品,它们音画两全、界面旋转、声情并茂、图文并显,完全相异于传统的艺术却能相容于现代技术。

覆盖星球的联网计算机、移动互联网、手机等各种电子接收终端,它们的工艺设计、精致程序和强大功能本身就是一件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而网页上排列的菜单和指令,各类链接、选择标记、期待点击的变色字符等等,无不蕴藏着恒河沙数般的作品存量和无以穷尽的信息奥妙,足以让欣赏者观古今之悠远、通四海之浩瀚,这不就是审美的境界么!而在艺术审美观念上,数字传媒技术也从多个方面改写了传统艺术审美的逻辑原点。

例如,现代技术审美奉行“自娱以娱人”的功能模式,坚守的是“娱乐至上”的文化理念,用草根性视听快感实现消费意识形态的价值表达。

从审美主体性上看,新媒体把创作主体的身份从“作家”转换为“写手”,从“艺术家”变成技术“操盘手”,把“人人都可当作家”的梦想变成网络现实,这便是数字传媒特殊性规制的技术审美性的必然结果。

(1)第③段划线词语“袪魅”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

(2)第②段横线处,句子安排的合理顺序是()
①数字技术在真理与真情之间展现了人类的无穷的智慧和无尽的情思,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
②它把神话和史诗变成现实,把诗人的浪漫气质和哲人的求真精神完美地融为一体
③数字技术本身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作品
④把艺术家的种种超越时空的奇幻想象转化为科学家丝丝入扣的严谨探索
A . ①③④②
B . ③④②①
C . ①②④③
D . ③②④①
(3)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说明科学与艺术是相互融合与互动的。

B . 说明科学与艺术本来是人生的两极境界。

C . 对“技术的审美性”另一面进行了补充说明。

D . 对“技术的审美性”做了具体而深入的阐释。

(4)分析第④段的语言特点。

(5)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 (9分) (2016高二上·鸡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

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

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

“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

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
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

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

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皆可入书。

父兄们总是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

时至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和情感表达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 . 家书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不但文人学士的个人文集中收录了大量书信,还大量涌现出了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

C . 明清时代,家书佳作蓬勃涌现,流传甚广,内容涉及立身、读书、为官甚至政治、文学、婚姻、情爱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

D . 明清时期的家书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其中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有益于自家子孙,直到今日,批卷览阅,仍觉得受益良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书信”的最早含义应该是“写信”,“书信”的“书”是动词,虽然字面上与现在相同,但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B . 明清时代的家书中,有些强调做人首先要立志,做“天下第一等人”,即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C . 明清时期文人学士都注重读书,这在他们的家书中都有体现。

或希望子孙读书求知提升素质,或希望借此光宗耀祖。

D . 明清文人对为官之道的理解与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希望家人做官之后要爱国忠君,这点在他们的家书中有所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相传周王后申后被性情残暴的周幽王幽禁在冷宫,周室的宫女们为其策划了一个计谋。

中国的书信就来源于这一段传说。

B . “家书”是书信的一种,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 . 家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书信形式,明清时期的家书内容大多积极向善,其数量之丰,流传至广,令人赞叹。

D . 明清文人学士写家书,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或列举先贤动人故事,或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后人成才。

4. (12分)(2019·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政近来闻得代儒称赞他(宝玉)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所以此时便命他跟入园中,意欲试他一试。

逶迤走进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

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迭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

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

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

”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妙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中”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

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

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贾政与诸人到亭内坐了,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罢。

”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

依我拙裁,欧阳公句,泻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

”有一客道:“是极,是极。

竟是‘泻玉’二字妙。

”贾政拈须寻思,因叫宝玉也拟一个来。

宝玉回道:“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

”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何如?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雅。

你且说你的。

”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不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须点头不语。

众人都忙迎合,称赞宝玉才情不凡。

贾政道:“再作一副七言对来。

”宝玉四顾一望,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

众人又称赞了一番。

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贾政笑道:“这一处倒还好。

若能月夜至此箇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说着,便看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

众人忙用闲话解说。

又二客说:“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

”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

贾政道:“也俗。

”又一个道是“睢园雅迹。

”贾政道:“也俗。

”贾珍在旁说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罢。

”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

”因说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等说出议论来,方许你做。

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没有?”宝玉见问,便答道:“都似不妥。

”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

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做?”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

”众人都哄然叫妙。

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

”因命:“再题一联来。

”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道:“也未见长。

”一面说,一面走。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

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袺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

虽系人力穿凿,却入目动心,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

”说毕,方欲进去,忽见篱门外路旁有一石,亦为留题之所。

贾政道:“诸公请题。

”大家正想,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话,便说道:“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且题以‘杏帘在望’四字。

”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思。

”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便俗陋不堪了。

唐人诗里还有‘柴门临水稻花香’。

何不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越发同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方才任你胡说,也不过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说着,引众人步入茆堂。

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

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了。

”贾政听了道:“咳,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呢!——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怕他讨了没趣,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天然者,天之自成,不是人力之所为的。

”宝玉道:“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

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扠出去!”才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巴!”宝玉吓的战兢兢的半日,只得念道:“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道:“更不好。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节选部分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主要目的在于展现贾府的极度奢华,展示贾宝玉的文才,为下文元妃省亲做铺垫;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为我们展现了古代高超的造园艺术。

B . 要想把景物众多、结构繁复、匠心独运的大观园清楚、详细地介绍给读者很不容易,但作者通过巡看新告竣的大观园,拟题匾对这一方法,不但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还使叙述极富故事性。

C . 大观园中的几处房子,后来都分给宝玉和他的嫂子、姐妹们居住,作者预先描绘这些各具不同特点的景色,以便用它作背景来烘托以后房主人的典型性格。

如稻香村的环境就与守节寡欲的李纨性格协调。

D . 题对额也是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的一次实地考核:一方是正统文人贾政和一批附庸风雅的清客;一方则是封建逆子贾宝玉,结果宝玉凭自己的才华完胜前者。

这体现了作者对正统文人的辛辣嘲讽。

(2)“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黛玉的观察,刻画出了宝玉“潇洒”“多情”的一面,这篇节选文字通过贾政的考核又展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3)“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共题写了五处匾对,贾政对宝玉的态度各有不同,如何理解贾政对宝玉的态度中蕴含的深意?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作具体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6高一上·亳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

倜傥有器略。

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

寂夜见逻堞传烽,叱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吾二人者岂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

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殆天启之也。

”寂未谓然。

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

文静喜,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

诚能投天会机,奋臂大呼,则四海定也。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

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

”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

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

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

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文静妾失宠,告其兄,其兄上告文静反,遂下吏。

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

今寂已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

臣官赏与众人等,家无余财,诚不能无少怨。

”帝曰:“文静此言,反心明甚。

”李纲、萧瑀明其不反,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

”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善:交好
B . 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坐:因犯……罪
C . 公其无嫌其:一定
D . 今天下未靖靖:安定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B .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C .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D .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刘文静才干卓异,有识人之明。

早在李渊还是唐公镇守太原时,刘文静就察知他胸怀大志,与李氏父子深相交结。

B . 刘文静深受李世民器重。

刘文静认为李世民能成大业,李世民也认为刘文静是可以共谋大事之人,不惜屈尊探狱。

C . 刘文静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刘文静自恃才高,鄙视裴寂,更不满自己位居其下,多次与裴寂争执,结下仇怨。

D . 刘文静结交裴寂,交友不慎。

刘文静因心怀怨愤被李渊认为有反叛之心,裴寂趁机落井下石,刘文静最终被冤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7高三上·赣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城秋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