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咽喉肿物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嗓音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咽喉肿物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嗓音功能的影响
作者:邓芳和晓峰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2年第24期
【摘要】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咽喉肿物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嗓音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咽喉肿物摘除手术的11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

观察组予以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喉钳钳取术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48 h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嗓音功能恢复情况[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标准化噪声能量(NNE)]。

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
9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4、48 h,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个月,两组F0、Jitter、Shimmer 及NNE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个月,两组F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个月,观察组Jitter、Shimmer及N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声带粘连、术后活动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3.51%,低于对照组的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喉钳钳取术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咽喉肿物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加速患者嗓音功能恢复,以及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咽喉肿物疼痛嗓音功能
Effect of 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n Laryngopharyngeal Tumours and Its Influence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Voice Function/DENG Fang, HE Xiaofe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24): 124-128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n laryngopharyngeal tumours and its influence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voice function. Method:A total of 11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ryngopharyngeal tumours extirpation operation at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u nnan from June 1, 2018 to June 1, 2020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57) and control group (n=56)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laryngeal forceps extraction. Clinical outcom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in level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reoperatively, 24 h and 48 h postoperatively; the recovery of voice function [fundamental frequency (F0), fundamental frequency perturbation (Jitter), amplitude perturbation (Shimmer) and normalized noise energy (NN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 and 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 Result: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49%, which was higher than 92.86%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24 and 48 h after operation, the VAS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and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F0, Jitter, Shimmer and NNE of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1 month after opera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t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the levels of Jitter, Shimmer and NN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vocal cord adhesion and postoperative active bleed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one-year re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51%, which was lower than 16.07%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laryngeal forceps extraction, 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has the sam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laryngopharyngeal tumours, while 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patients,accelerate the function gray of the patient’s voice,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 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Laryngopharyngeal tumours Pain Voice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Kunming 65001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24.029
咽喉部疾病在耳鼻喉科疾病中较为常见,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部疼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咽喉肿物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为喉钳钳取术或喉裂开术,然而两种方法对患者咽喉部组织损伤较大,不仅可能致使术中出血量多,且手术需在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操作,对患者预后具有不良影响[1]。

因此,治疗手术中,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咽喉梗阻等不良反应,同时降低了手术质量与临床疗效[2]。

低温等
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精细化和微创化等特性,给患者带来安全的治疗过程与可靠的治疗效果,还可帮助术中及时止血和保障患者声带的完整性[3]。

本研究对113例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咽喉肿物摘除手術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分析,旨在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咽喉肿物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嗓音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于本院行咽喉肿物摘除手术的113例患者。

纳入标准:(1)经检查肿物位置较为表浅,且咽旁间隙和咽后间隙等未受到累及;(2)符合咽喉肿物摘除手术适应证;(3)术前经心电图、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等检查均为正常;(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手术危险程度分级为Ⅰ、Ⅱ级[4];(5)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1)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2)合并造血功能障碍;(3)咽喉部存在恶性肿瘤;(4)既往有嗓音障碍、长期使用声音或有气管切开术、喉裂开术、喉全切术史;(5)伴有心脏器质性病变。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

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喉钳钳取术治疗。

患者均不接受气管切开,在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状态下,在支撑喉镜的引导下,探及病灶进行全方位观察,用喉钳从病灶表面开始逐层钳取,直至最底层,钳取范围最好不超出病灶周围3 mm,以避免损伤声韧带和肌层,术中需不断清除残留物直至创面和创口边缘无肿物残留为止,用被生理盐水浸润的棉球进行止血和清理创面。

观察组予以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

刀头选用EIC5874.01性一体化等离子射频刀头,功率选用5~6档,止血为3~5档。

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通过支撑喉镜充分暴露肿物组织,选用适用型号喉镜进行操作,尚不明确肿物组织需送病理检查。

射频刀头紧贴声带,在肿物外缘的3~4 mm处进行逐层消融。

术中出血可用等离子刀止血,直至病灶完全切除且止血后,充分暴露创面。

手术完毕,患者清醒后可拔出气管套管,并送至住院部观察。

术后1周,嘱咐患者保持半流质饮食至少2 d,普米克令舒雾化2次/d。

术后予以患者抗生素进常规抗感染治疗3~5 d;术后定期复诊,随访时间为1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疗效。

根据患者的嗓音恢复情况、咳嗽、呼吸情况、吞咽情况等其他症状进行判断,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

嗓音恢复及其他症状基本改善为治愈,嗓音基本恢复及其他症状有好转为有效,嗓音和症状均无改善为无效,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

总有效=治愈+有效。

(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采用长度为10 cm的游标卡尺,0~10个刻度,“0”刻度表示无痛,“10”刻度则为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中间刻度介于两者之间,使用时,刻度背对患
者,让患者在尺子上根据自我感觉标记可代表自我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由医生根据患者标志的位置评出分数,0分为无痛,1~3分为疼痛轻微可忍受,4~6分为轻度疼痛但可忍受但已影响睡眠,7~10分为剧烈疼痛、疼痛难忍[5]。

(3)比较两组嗓音功能。

于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评估,患者均在安静的环境下距麦克风约15 cm,取自然、舒适位,平稳发“e”音,发3次,每次持续3 s,取1 s最平稳段,采样频率在44.1 kHz,通过放大器将患者嗓音信号输入计算机,采用Dr.Speech 4.0软件进行分析。

指标主要包括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标准化噪声能量(NNE)。

(4)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术后1年复发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声带粘连、术后活动性出血等;术后随访1年,随访方式为患者复诊面访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重新出现症状并复查确诊为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36.73±4.97)岁,病程
(2.12±0.46)年;ASA Ⅰ级36例,Ⅱ级2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37.49±3.56)岁,病程(2.06±0.37)年;ASA Ⅰ级35例,Ⅱ级21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Key words] 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Laryngopharyngeal tumours Pain Voice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Kunming 65001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24.029
咽喉部疾病在耳鼻喉科疾病中较为常見,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部疼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咽喉肿物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为喉钳钳取术或喉裂开术,然而两种方法对患者咽喉部组织损伤较大,不仅可能致使术中出血量多,且手术需在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操作,对患者预后具有不良影响[1]。

因此,治疗手术中,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咽喉梗阻等不良反应,同时降低了手术质量与临床疗效[2]。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精细化和微创化等特性,给患者带来安全的治疗过程与可靠的治疗效果,还可帮助术中及时止血和保障患者声带的完整性[3]。

本研究对113例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咽喉肿物摘除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分析,旨在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咽喉肿物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嗓音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于本院行咽喉肿物摘除手术的113例患者。

纳入标准:(1)经检查肿物位置较为表浅,且咽旁间隙和咽后间隙等未受到累及;(2)符合咽喉肿物摘除手术适应证;(3)术前经心电图、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等检查均为正常;(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手术危险程度分级为Ⅰ、Ⅱ级[4];(5)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1)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2)合并造血功能障碍;(3)咽喉部存在恶性肿瘤;(4)既往有嗓音障碍、长期使用声音或有气管切开术、喉裂开术、喉全切术史;(5)伴有心脏器质性病变。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

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喉钳钳取术治疗。

患者均不接受气管切开,在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状态下,在支撑喉镜的引导下,探及病灶进行全方位观察,用喉钳从病灶表面开始逐层钳取,直至最底层,钳取范围最好不超出病灶周围3 mm,以避免损伤声韧带和肌层,术中需不断清除残留物直至创面和创口边缘无肿物残留为止,用被生理盐水浸润的棉球进行止血和清理创面。

观察组予以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

刀头选用EIC5874.01性一体化等离子射频刀头,功率选用5~6档,止血为3~5档。

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通过支撑喉镜充分暴露肿物组织,选用适用型号喉镜进行操作,尚不明确肿物组织需送病理检查。

射频刀头紧贴声带,在肿物外缘的3~4 mm处进行逐层消融。

术中出血可用等离子刀止血,直至病灶完全切除且止血后,充分暴露创面。

手术完毕,患者清醒后可拔出气管套管,并送至住院部观察。

术后1周,嘱咐患者保持半流质饮食至少2 d,普米克令舒雾化2次/d。

术后予以患者抗生素进常规抗感染治疗3~5 d;术后定期复诊,随访时间为1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疗效。

根据患者的嗓音恢复情况、咳嗽、呼吸情况、吞咽情况等其他症状进行判断,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

嗓音恢复及其他症状基本改善为治愈,嗓音基本恢复及其他症状有好转为有效,嗓音和症状均无改善为无效,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

总有效=治愈+有效。

(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采用长度为10 cm的游标卡尺,0~10个刻度,“0”刻度表示无痛,“10”刻度则为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中间刻度介于两者之间,使用时,刻度背对患者,让患者在尺子上根据自我感觉标记可代表自我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由医生根据患者标志的位置评出分数,0分为无痛,1~3分为疼痛轻微可忍受,4~6分为轻度疼痛但可忍受但已影响睡眠,7~10分为剧烈疼痛、疼痛难忍[5]。

(3)比较两组嗓音功能。

于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评估,患者均在安静的环境下距麦克风约15 cm,取自然、舒适位,平稳发“e”音,发3次,每次持续3 s,取1 s最平稳段,采样频率在44.1 kHz,通过放大器将患者嗓音信号输入计
算机,采用Dr.Speech 4.0软件进行分析。

指标主要包括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标准化噪声能量(NNE)。

(4)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术后1年复发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声带粘连、术后活动性出血等;术后随访1年,随访方式为患者复诊面访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重新出现症状并复查确诊为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36.73±4.97)岁,病程
(2.12±0.46)年;ASA Ⅰ级36例,Ⅱ级2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37.49±3.56)岁,病程(2.06±0.37)年;ASA Ⅰ级35例,Ⅱ级21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Key words] 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Laryngopharyngeal tumours Pain Voice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Kunming 65001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24.029
咽喉部疾病在耳鼻喉科疾病中较为常见,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部疼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咽喉肿物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为喉钳钳取术或喉裂开术,然而两种方法对患者咽喉部组织损伤较大,不仅可能致使术中出血量多,且手术需在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操作,对患者预后具有不良影响[1]。

因此,治疗手术中,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咽喉梗阻等不良反应,同时降低了手术质量与临床疗效[2]。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精细化和微创化等特性,给患者带来安全的治疗过程与可靠的治疗效果,还可帮助术中及时止血和保障患者声带的完整性[3]。

本研究对113例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咽喉肿物摘除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分析,旨在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咽喉肿物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嗓音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于本院行咽喉肿物摘除手术的113例患者。

纳入标准:(1)经检查肿物位置较为表浅,且咽旁间隙和咽后间隙等未受到累及;(2)符合咽喉肿物摘除手术适应证;(3)术前经心电图、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等检查均为正常;(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手术危险程度分级
为Ⅰ、Ⅱ级[4];(5)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1)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2)合并造血功能障碍;(3)咽喉部存在恶性肿瘤;(4)既往有嗓音障碍、长期使用声音或有气管切开术、喉裂开术、喉全切术史;(5)伴有心脏器质性病变。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

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喉钳钳取术治疗。

患者均不接受气管切开,在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状态下,在支撑喉镜的引导下,探及病灶进行全方位观察,用喉钳从病灶表面开始逐层钳取,直至最底层,钳取范围最好不超出病灶周围3 mm,以避免损伤声韧带和肌层,术中需不断清除残留物直至创面和创口边缘无肿物残留为止,用被生理盐水浸润的棉球进行止血和清理创面。

观察组予以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

刀头选用EIC5874.01性一体化等离子射频刀头,功率选用5~6档,止血为3~5档。

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通过支撑喉镜充分暴露肿物组织,选用适用型号喉镜进行操作,尚不明确肿物组织需送病理检查。

射频刀头紧贴声带,在肿物外缘的3~4 mm处进行逐层消融。

术中出血可用等离子刀止血,直至病灶完全切除且止血后,充分暴露创面。

手术完毕,患者清醒后可拔出气管套管,并送至住院部观察。

术后1周,嘱咐患者保持半流质饮食至少2 d,普米克令舒雾化2次/d。

术后予以患者抗生素进常规抗感染治疗3~5 d;术后定期复诊,随访时间为1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疗效。

根据患者的嗓音恢复情况、咳嗽、呼吸情况、吞咽情况等其他症状进行判断,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

嗓音恢复及其他症状基本改善为治愈,嗓音基本恢复及其他症状有好转为有效,嗓音和症状均无改善为无效,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

总有效=治愈+有效。

(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采用长度为10 cm的游标卡尺,0~10个刻度,“0”刻度表示无痛,“10”刻度则为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中间刻度介于两者之间,使用时,刻度背对患者,让患者在尺子上根据自我感觉标记可代表自我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由医生根据患者标志的位置评出分数,0分为无痛,1~3分为疼痛轻微可忍受,4~6分为轻度疼痛但可忍受但已影响睡眠,7~10分为剧烈疼痛、疼痛难忍[5]。

(3)比较两组嗓音功能。

于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评估,患者均在安静的环境下距麦克风约15 cm,取自然、舒适位,平稳发“e”音,發3次,每次持续3 s,取1 s最平稳段,采样频率在44.1 kHz,通过放大器将患者嗓音信号输入计算机,采用Dr.Speech 4.0软件进行分析。

指标主要包括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标准化噪声能量(NNE)。

(4)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术后1年复发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声带粘连、术后活动性出血等;术后随访1年,随访方式为患者复诊面访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重新出现症状并复查确诊为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36.73±4.97)岁,病程
(2.12±0.46)年;ASA Ⅰ级36例,Ⅱ级2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37.49±3.56)岁,病程(2.06±0.37)年;ASA Ⅰ级35例,Ⅱ级21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