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探究——关于生活垃圾的研究》(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察探究——关于生活垃圾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
践活动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生活垃圾的定义、分类及处理方法。
2.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及意义。
3. 参观考察垃圾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处理现状。
4. 举办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处理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教学视频、环保宣传资料等。
2. 学具:生活垃圾调查表、记录表、环保主题活动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垃圾问题,提出研究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 实践活动:参观考察垃圾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处理现状。
4. 主题活动:举办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考察探究——关于生活垃圾的研究》
2. 板书内容:生活垃圾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资源化利用、环保主题活动等。
七、作业设计
1. 让学生调查家庭生活垃圾产生情况,填写调查表。
八、课后反思
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生活垃圾问题的认识,自身环保行为的改变。
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围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视觉冲击,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的垃圾都去哪儿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接着,教师可以简要介绍生活垃圾的概念,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生活垃圾的研究。
2. 知识讲解
教师利用PPT或视频资料,详细介绍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并解释每种分类的处理方式和意义。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概念,例如废纸回收后可以制成新纸张,有机垃圾可以用于堆肥等。
3.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设施,如垃圾焚烧厂、垃圾填
埋场或资源回收中心,让学生亲眼见证垃圾处理的实际情况。
在参观前,教师应准备好参观指南,包括参观目的、注意事
项和思考问题,以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记录。
参观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参
观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4. 主题活动
设计一次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小游戏、环保标语设计
比赛或废物利用手工艺品制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垃圾分类和资
源化利用的理解。
在活动前,教师应明确活动规则和评价标准,确保活动的顺
利进行。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激励。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包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对
环保的理解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做出的改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和主题
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
识和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充分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教师应注重学生
的参与和实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灵活运用多种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垃圾围城的短片,让学生直观地
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对垃圾进
行分类吗?”“垃圾都去了哪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知识讲解
教师使用PPT展示生活垃圾的分类图标,并逐一向学生解释
每种垃圾的特点和处理方式。
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参与到知识讲解中来,例如请学生举
例说明哪些物品属于可回收物。
3. 实践活动
教师提前联系好垃圾处理设施,并准备参观学习单,让学生
在参观过程中有所侧重。
在参观现场,教师或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垃圾处理的过程和
技术,让学生了解现代垃圾处理的方法和科技。
参观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所见
所闻,并记录下他们的感想和问题。
4. 主题活动
教师设计一个“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制作环保手工艺品等形式,深化对垃圾分类和环保的认识。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同时指导他们正
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实践奖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或者绘制一张思维导
图来梳理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考虑如何在未
来的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同时,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支持和
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自
信心和环保意识。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差异化教学,例如为理解
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阅读材料,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更
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
的同时,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