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散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最新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散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最新文档
小学语文散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美散文。
这些散文的共同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巧妙,语言优美,质朴清新,好读易懂。
在现实生活中,凡作者观赏所得,虽只是一个片断,一个场景,一束思想的火花,一段感情的波澜等,经过作者浓墨重彩的渲染,都可能成为一篇给读者以丰富的知识营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好文章,故散文是特别适宜学生阅读的体裁。
教好散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其在题材及表现手法方面的明显特点。
笔者在散文教学中有所感悟,归纳起来,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的体裁虽然常取材于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似乎“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宇宙之大,昆虫之微,都可随作者的意愿纳入他的画幅。
但散文具有言近旨远、寄意深长的特点,把这些琐碎事物贯穿起来,必须依靠作者的闪光思想。
如老舍先生的《养花》,粗略一看,似乎是闲情逸事,没什么“嚼头”。
其实不然,文章通过分述养花的目的、种类、态度和意义,表现了作者勤奋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与人共乐的高尚情操。
蕴含了事物的对立统一等深刻的哲理,寓深刻于平凡,寄大旨于小事。
教师在备课时如不做认真的发掘,
抓住文章最后一段去“细嚼慢咽”,就不可能把文章的深远意境阐发出来。
二在散文教学中,要特别把握文章的文脉
文脉,就是散文的脉络或线索,是构成散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散文,文脉清晰,形散神聚。
梳理文脉是理解文章中心问题的前提,把准文章的经脉就能抓住作者安排结构的用意。
同时,梳理结构这条线,也是整体认知散文的基础,这样由整体认知到局部探究再到细节品味才有依托。
抓住了结构这条明线,情感的暗线也就会逐渐显
现。
有人说,杂文的主要特点是“杂”,散文的主要特点是“散”。
我不敢完全苟同,其实散文是贵在散又忌散,形散神不散。
散文联想驰骋,挥洒自如,散而不乱,博而不杂。
靠的是作者严密的思想、文章精巧的结构。
因此,在散文的教学中,紧紧抓住文章的行文思路对结构进行分析,对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读写训练都有很大的帮助。
选入小学教材中的散文,有的虽然结构显豁,段落分明,但教师也应当通过必要的结构分析,使学生从了解作者的布局意图入手,更好地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挖掘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人们常用“余音袅袅的洞箫”“明净无杂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来比喻。
散文的语言质朴而自然,人们又用“甘洌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区”来形容。
散文教学,品尝语言美是重点,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咬
文嚼字,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抒情性,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学散文还要大力强化语言教学,通过语言的形象性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散文语言优美、文情并茂的特色。
一篇好的散文是富有音韵美的,虽不押韵,而有内在的强烈节奏感,这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才能领会得到。
四小学语文散文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遵循“多读”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力。
如《大海的歌》一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歌颂了海港建设和石油工人的丰功伟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课时,我遵循“多读”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方法,如表演读、指导读、范读、齐读、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读重点句等,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
教学开始,我先让学生自由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然后通过齐读、范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遵循“主体”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结构。
如《一定要争气》一课讲的是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的两件事。
赞扬了他不甘落后,为祖国、为民族“一定要争气”的可贵精神。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别介绍了童第周在国内和国外争气的事情。
教师在教学时,要融入德育,教育每个学生都要向童第周学习,心中时时刻刻有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信念,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的精神。
世上无难事,只要有信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教学开始,我从解题入手“争气是什么意思?是谁一定要争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出下文。
然后通过检查预习,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条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接着品词析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乐学。
五熟悉并全面了解散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散文,有的是原作品的片断节选,在备课时,教师必须正确地、全面地了解全文,才能具体地把握选入的部分。
如教《在仙台》,就必须了解《藤野先生》一文的时代背景和全文以白描、烘托手法写成。
这样,在教《在仙台》时,才能恰当地抽丝剥茧,深入理解课文,提供有助于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背景材料。
总之,发掘散文的思想内容,注意文章的结构,强化散文的语言教学,了解散文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于教好散文都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