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篇3
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

他的不好的方面,努力克制自己。

”“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就是明智的。

”“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意思是: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献,迅速而灵敏的学习。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领会和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

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经常在父母叫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推推拉拉,不肯去买,从来没想过父母会伤心;我经常在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从来没考虑过父母挣钱很辛苦……。

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开始理解父母为了我们,去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我们是否应该去好好学习,以此来报答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呢?我们现在还小,爸爸妈妈不是要我们去养他们,只要我们听话,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母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篇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个语句。

前者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后者则是说,聪明敏捷并且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

这两句话出自古代圣人之口,但是到现在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中蕴含这这样一个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一些人,他们各自都有长处值得我们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就拿我们班来说吧,不到五十人的班集体,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音乐,有的写得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猛将。

多少这样的同学值得我们学习啊!
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要做到不耻下问就不容易了。

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虚心向别人请教。

我们身边有不少不耻下问的例子。

白居易自幼聪明,五六岁就会作诗,没写完一首诗都去读给邻居家的不识字的老奶奶听,以便修改。

一个不识字的老奶奶怎么能比得上一个有文化、聪明的诗人。

他们如果不放下架子,怎能取得成功而留名千秋?
同学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吧,虚心请教,我们会成长更快!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篇5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

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

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应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

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用心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用心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