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我做的“文具”》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做的“文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制作文具的基本材料和工具,掌握简单的制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文具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制作文具的乐趣,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二、作业内容
1. 作业主题:我做的“文具”
2. 作业形式:手工制作
3. 材料准备:水彩笔、橡皮擦、彩纸、剪刀、胶水等基础文具用品
作业要求:
1. 作业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和规划,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文具的形状和颜色;第二步是制作,根据设计将材料组合成实际的文具。

2. 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细节,确保文具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3.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拍照或录像,以便在课堂展示和交流。

三、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
a. 创意性:学生设计的文具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和想法。

b. 美观性:学生制作的文具是否符合审美标准,颜色搭配和形状设计是否合理。

c. 实用性:学生制作的文具是否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d. 环保性: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是否注重环保,使用环保材料和废弃物再利用。

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3. 评价时间:课后一周内完成评价,并在下节课进行反馈。

四、作业反馈
1. 学生将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学生。

对于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展示的机会。

对于需要改进的作品,教师将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2.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重新制作或改进自己的作品,以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3. 通过作业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点,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4. 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可将所有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增强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复习和巩固学生在制作文具过程中的基本技巧,如剪纸、粘贴、绘画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能够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个性的文具。

3. 增强学生对文具的认知和情感,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
1. 作业主题:创意文具设计
2. 作业要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或喜欢的文具类型进行设计制作,包括但不限于笔、橡皮、剪刀、画册等。

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之前学过的美术技巧,如绘画、剪纸、粘贴等。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和情感的文具。

在完成作品后,学生需附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介绍文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作业数量:至少完成一件文具作品,可多可少,但需尽力。

4. 作业时间:本课时及课后业余时间。

三、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文具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制作过程是否熟练运用美术技巧;作品整体美感如何;文字说明是否清晰明了。

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学生可基于上述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小组互评有助于学生借鉴他人的优点,学习更有效的创作方法。

教师点评时,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3. 优秀作品展示:对于评价较高的作品,可挑选几件在班级或学校展览,以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能让其他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四、作业反馈
1. 学生反馈: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通过教师反馈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如有疑问或困难,可及时向教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2. 教师反馈: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给予反馈。

反馈应具有建设性,有助于学生改进和提高。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3. 课后交流:在第二课时结束前,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新思路。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同时也能为其他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