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1.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

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

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

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

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
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

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

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
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

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

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杀死秦王。

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

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

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
——那时候嬴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
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

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
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名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
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D.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

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B.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却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

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
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此一时,彼一时
凌鼎年
下班的时间快到了,“轰”一声响,洞口被堵住了。

塌方发生得很突然,就那么几分钟,阿胡子班长、大马、阿三头、阿温他们四个被堵在了采煤工作室。

世界仿佛与他们隔绝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上帝仅仅给了他们那可怜的几十个平方米的空间。

吃的,没有;喝的,没有;空气,也越来越稀薄。

大马像绝望中的云豹,用铁铲发疯般挖着塌落下来的石块与煤屑。

“停下!快躺下,都给我躺下!谁再乱动乱嚷,我揍扁他的脑壳!”阿胡子班长一声断喝,大家乖乖地躺在了煤屑堆上。

四人中,阿胡子班长年龄最大,井下工龄最长,自然经验也最足。

此时此境,不听他的听谁的。

阿胡子班长要大家尽量少消耗体力,等待救援。

四条汉子横七竖八躺着,谁也不出声。

矿灯已被阿胡子下令关了,里面一片漆黑。

除了彼此能听到别人的呼吸声、叹息声与辗转反侧声外,一切的声响都隔绝了。

这简直是个让人发疯的空间。

只听阿三头带着哭腔说:“没戏唱了。

八是发,四是死。

咱四个,等死吧。


空气,越来越稀薄。

死神似乎在逼近,至少感觉上是这样。

阿胡子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即使不饿死渴死,也会先精神崩溃,憋出毛病来。

他故作满不在乎地说道:“咱几个愁个屁急个屁,上面那些当官的才真急真愁哩。

放心,只当在此面壁修炼几日,早晚会救我们出去的。

来,说说心里话,假如大难不死,活着出去后最想干的事儿是什么?”
这话题把沉闷压抑的空气撕开了个口子。

大马来了劲。

他说:“矿灯房的阿菊,太有女人味,胖乎乎的,叫什么来着,性感,对,性感。

凭什么办公室的‘眼镜’搂着她跳舞。

我要向‘眼镜’挑战,追不到阿菊我他妈的不姓马!”大马好似忘了是堵在井下,情绪高高的,想入非非,享受着精神上的胜利。

阿三头为了结婚风光排场,从牙缝里抠了又抠,省了又省,馋得他一想起吃就口水直流,他咂咂嘴说:“早知小命玩完,存什么屁钱。

我要是留着这吃饭的嘴巴出去,非把银行的钱全提出来不可。

吃遍大饭店大宾馆,粤菜、川菜、湘菜、苏菜,统统尝个鲜,吃个遍。

再美美地吃它几顿西餐,什么肯德基、汉堡包、热狗冷狗的,外国佬吃的洋菜洋点也品品味,咱也当回美食家。

钱,钱算什么?结婚搞虚排场有什么意思,哪有吃实惠……”
空气,越来越稀薄。

阿胡子听着听着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早知这样,吵什么吵。

想想真傻,兄弟间为几间破房子闹到打官司,真犯不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争到了又怎么样呢。

”阿胡子满嘴是很后悔的口气。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没想到冷锅里爆出个热栗子。

一向温吞如水般的阿温说出了石破天惊的话。

“忍忍忍,忍到阎王殿啦。

结婚以来忍到现在,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

要是这回死里逃生,上井第一件事:离婚!反正死都死过一回了,还顾那面子干啥。

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我也是男子汉大丈夫嘛。

”阿温是出名的“气管炎”(妻管严),在矿工中像他这样怕老婆的几乎找不出第二个。

空气,越来越稀薄。

这样七扯八扯,谁也没想到身处险境的他们会说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心里话来,竟忘了时间的消逝,直到声音渐渐低下去低下去。

当阿胡子班长他们四人先后醒来时,发现已躺在了矿医院病床上。

不久,四人康复出院。

一切又都恢复了老样子——大马还是原来的大马;阿三头依旧早先那个样;阿温呢,仍是先前
那副“气管炎”相,没有人再提起井下的那些话,仿佛彼此都忘了一般。

空气清新,阳光灿烂。

阿胡子班长悄悄地没声儿地去法院撤了诉。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小说开头不仅交代了故事起因、时间、地点和人物,还渲染了紧张的氛围,突出了阿胡子班长、大马等四人在险境中恶劣的生存状态,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必要铺垫。

B.阿胡子班长年龄大,工龄长,经验足,大家都听他的。

在危难中,他镇定自若,虽知获救可能性不大,但仍带领大家保存体力,关闭矿灯,终于成功等来了救援。

C.在阿胡子班长等四人“说心里话”的场景中,小说采用了大量对话和环境描写。

大马想追阿菊、阿三头想当美食家、阿温想离婚,但他们获救后,又都恢复了原样。

D.综合全文看,小说叙述的故事十分简短,情节也不曲折,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阿胡子班长、大马、阿三头、阿温等四人都虽是平凡普通的矿工,但性格圆滑复杂。

5.小说中反复写道“空气,越来越稀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5分)
6.“阿胡子班长悄悄地没声儿地去法院撤了诉”这句话,既是理解阿胡子班长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28分)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
(二)
四年春,齐侯①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②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③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④,寡人是征;昭王⑤南征而不复,寡人是
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了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与诸侯盟。

(《左传·僖公四年》)
注:①齐侯:指齐桓公。

齐属侯爵,故称齐侯。

②楚子:指楚成王。

楚属子爵,故称楚子。

③包茅:裹成捆的菁茅。

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

④缩酒:渗酒,滤酒。

⑤昭王:周昭王,成王之孙。

7.下列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B.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C.师进,次.于陉。

驻扎
D.王祭不共.同“恭”,恭敬。

8.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B.唯君图之
C.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D.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B.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C.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D.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10.下列句式中,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 ) (3分)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D.寡君之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执事:指办事的官吏。

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B.周代的爵位分为公、侯、子、伯、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前期二百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人物,是研究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D.“流涕”,指流泪。

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

而“泗”指鼻涕。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楚将屈完在面对齐桓公时,不卑不亢,针锋相对,示以决战的勇气,这是他能顺利说退秦师的原因之一。

B.齐桓公将诸侯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车观看,是炫耀军威并威慑来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C.齐桓公南讨楚国,其实师因为周昭王南征没能返回,怀疑是被楚国人所害,因此才率领诸侯的军队讨伐楚国。

D.屈完认为,只有以恩德来安抚诸侯,才能使人真正臣服。

他以德义进行劝说,最终使齐桓公订立了盟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12分)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

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

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

曾贬为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后病死。

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
齐,如连缀在一起。

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词人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词人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

“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

词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夭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16.名篇名句默写。

(10分)
(1)《论语》中论述了“学”与“思”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高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一诗中体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4)《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情趣所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的两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是否愿意延迟退休的民意调查中,数据显示有高达90%的人反对,其中反对意见强烈而
不赞一词
....者占多数。

B.近年来,卫河岸边建起了不少住宅小区,东岸的这个小区的房子太漂亮了,室如悬磬
....,通透明亮,非常宽敞大气。

C.在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选手们个个锦心绣口
....,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展示的才艺令人惊叹。

D.青龙峡有“云台山第一大峡谷”的美誉,它瀑飞泉悬,潭幽溪清,秀色可餐
....,堪称生态游、休闲游的好去处。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喝温的或凉的白开水,能很快被人体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是一种方便简捷的美容和养生之道。

B.今年,我省将加大洛阳、郑州两大片区,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河南段3条线性遗产,巩义宋陵等16处大遗址的保护工作。

C.针对美国国会有关华为和中兴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言论,外交部回应说,希望美国国会尊重事实,摒弃偏见,多做有利于中美经贸合作的事。

D.南京市主要领导否决了环保部门提出的青奥会期间是否实行普通汽车单双号限行的方案要求“保障青奥,不扰民”。

19.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邀请某作家担任顾问的信,语言最合适的一项是()
A. 我们荣幸地聘请您为我社顾问,敬请如约。

B. 你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

C. 聘请您为我社顾问,将是我们一大荣幸,特呈请柬,敬望欣然赏光。

D. 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时你少有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静穆,你的诗因之而多怨、多愤,义侠的崇高,勇武的抗争,都进入了你的视域,超越了你笔下那些以贫困自守为尚的隐士的地位。

在晋宋易代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在《咏荆轲》中复活了他当日的英雄气概
②你怅恨敢以捐躯为死士的正义之人的稀少
③深为他的慷慨豪情所动
④你在血性义侠之人里标出了勇士荆轲
⑤在千载之后犹为这失败的英雄而悲悼
⑥你为荆轲未能刺杀成秦始皇而遗憾
A.①③⑤②④⑥
B.②④③①⑥⑤
C.②⑤①③⑥④
D.④②③⑤①⑥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①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

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我相信好的素质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③,有了这个底蕴。

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烛之武作为郑国的一位老臣,一生难被重用。

而在秦晋两国大举攻郑之际,他却抛弃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危,缒城而出,只身赴敌营。

面对强悍的秦穆公,他不卑不亢,斗智斗勇,凭借自己的胆量和智慧,保全了郑国,赢得了外援。

能在国家危亡面前不避不让、甘心赴汤蹈火的动力和根源是他那强烈的爱国意识。

请以“个人与国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1. 选C。

【解析】该项于文无据。

2. 选B。

【解析】“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表述不正确,强加因果。

3. 选A。

【解析】文中看不出“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无中生有。

4. 选A。

【解析】 B项,“虽知获救可能性不大”的表述于文无据;C项,“小说采用了大量对话和环境描写”分析有误,没有大量的环境描写,应该是“小说采用了大量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D项,“性格圆滑复杂”表述有误,从文章内容来看,四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矿工,性格并不复杂,更谈不上圆滑。

5. 答案:①以“空气,越来越稀薄”为行文线索(把文中的故事串联起来),使文章结构严谨。

(2分)②“空气,越来越稀薄“突出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增加了现场真实感和紧张气氛,同时也为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设置了背景。

(3分)
6. 答案:(1)阿胡子班长形象上:他在困境中反思自己,觉得与兄弟打官司犯不着,出井后去法院撤了诉。

(1分)这是他正确认识人生的正能量行为,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本性善良、言行一致、敢说敢做的工人。

(2分)
(2)主旨上:对比前后看出,大马、阿三头、阿温他们身处险境与出井后的表现大不一样,而阿胡子班长言行一致。

(1分)这句话不仅揭示了人与人言行和精神境界有别(思想和行为相悖)
的道理,而且画龙点睛地表现了主题:只有像阿胡子班长一样充满正能量、善于反思自己、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人生价值。

(2分)
7. 选D。

【解析】同“供”,供给。

8. 选C。

【解析】主谓之间,其它三项是代词。

9. 选D。

10. 选B。

【解析】 B项是宾语前置,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11. 选C。

【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战国前期”应为“东周前期”。

(见课下注释)
12. 选C。

【解析】这是齐桓公的借口。

13.(1)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边扩张疆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又将从哪里得到土地呢?(重点词语:既、封、肆、阙)
(2) 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重点字词:以、御、克)
14.AC(A应为“拟人”手法,C展现的是“寂寥.萧瑟"的景象)(对一个计2分.对两
个计5分)
15.①壮志难酬的惆怅;借天边鸿雁展翅高飞,表现肖己屡遭贬谪.不能大展宏图的苦闷②知音难觅的抑郁:“谁会凭阑意"的感叹表达了词人心志无人可诉的痛苫.③客居异乡的孤独:词人賦异乡江南雨云以“恨”“愁”,足见心中郁积着深沉的愁闷。

1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D(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让人入迷忘情。

A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也指一句话也不说,暗示有自已的想法或见解。

B项,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

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

C 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18.C (A.主语残缺;B 动宾搭配不当,应为“加大……工作力度”或“加强……工作”; D 逻辑不清,前后照应不对,应去掉“是否”)
19.A
20.B
21. 【答案】①什么叫文化?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③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22.作文。

本次作文较为简单,跑题的可能性应该没有。

从字数和字体、结构和文采等方面重点考察。

尤其是让学生关注字体.
附文言文(二)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

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

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工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工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