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认识“﹥”、“﹤”和 “=”教案【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认识“﹥”、“﹤”和“=”教案【含教学
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与用法;
2.能够正确辨认出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3.能够根据所给条件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
表示数值的大小关系;
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数学问题的态度,注重思维的自由与创
新。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应用“大于”、“小于”、
“等于”符号表达数值大小关系的能力;
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符
号所代表的含义,能够运用符号正确的表示数值大小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展示给学生一个数值之间的大小关
系,在学生思路清晰的情况下由学生说出结果;
2.问答法: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吸取学生的知
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维探索来发现知识点,
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教师提问,询问学生对于“﹥”、“﹤”和“=”符号的了解,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2. 认识“﹥”、“﹤”和“=”符号
通过演示法给学生展示出两个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引导学生说
出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大量的演示让学生能够熟悉“﹥”、“﹤”和“=”符号,掌握符号的含义。

3. 判断大小关系
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再次去判断大小关系,进一步巩固学生
对符号的理解,引导学生能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数值之间的大小
关系。

4. 实际运用
在学生已经能够正确识别大小关系的情况下,通过实际例题的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应用所学知识,运用“﹥”、“﹤”和“=”符号表达数
值大小关系。

5. 思考讨论
通过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
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6.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进行总结,点明学生在此次授课中
所学到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
热爱和兴趣。

五、反思
本次授课整体效果良好,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认识“﹥”、“﹤”
和“=”符号,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符号表达数值大小关系。

本节课教学
方法以演示法为主,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也能够
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本节课的问答环节和思考讨论
环节,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次授课在教学准备上存在不足,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缺少准确的考虑,如在下次备课中应加强针对不同学生的分层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