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材料作文指导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作文,首先要理解每个名句的内涵,甚至还应清 楚名句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主要思想,以及名句所在名篇的 内容主题,把握名句适用于什么话题。采用求同存异的方 法对名句分组,以便确定立意。下面以一个例子讲讲这种1 作文该如何着手。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60分)
退隐不可取,责任价更高!
(说明:以更多正例和反例论证观点,然后
重申题目,强化论点。)
17
在民族复兴的火热年代,正是青春年华的我
【本次存在问题】
1.不提不引诗句,完全忽略作文要求;
2.引用诗句各自为政,不能互相联系成文;
3.只引用诗句,却不以此为基础立意;
4.不理解诗句意思和内涵胡乱生发,引用生硬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形 容枯槁,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子,虽受尽小人折磨15
陶渊明与屈原、陆游,同样置身小人当 道的官场,且都无力改变现实,前者选择主 动退避,后者尽管被贬谪但仍选择逆行担当 ,不忘家国,其境界孰低孰高,我们自能衡 量。
身,可以被碾压;心,却要更坚韧!
心,即使已破碎;身,绝不能后退!
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 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 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 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时 杜甫37岁,居长安。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 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 关怀。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 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 试,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并上贺 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杜甫这时应 21
诗句理解:
①是陶渊明的诗句,出自《归园田居》其三 ,全诗是这样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 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 无违。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离开官场后躬耕田园的情 景,前面六句描写作者一早出门去田间劳作,直 到晚上月亮升起才回家,虽然很辛苦,但却自得 其乐。诗里面隐藏着作者的人生追求:顺应自然5 ,保持名节,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诗
5.不讲究引用诗句在文中的呈现方式;“引用 ”,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 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
此外引用的诗句在文中的呈现方式也要有构思 ,尤其不要在列举事例或者名句中相伴出现,选用 的名句应该在文中“显要”或者居要处体现才能更 好的体现诗句为立意之根的作用。
(4) ③⑥⑦句中面对现实挫折,陆游的无奈, 苏轼的超然,屈原的抗争,谈谈诗人逆境中的高歌。
(5)⑤⑥中辛弃疾和苏轼诗文中的“雨”给人 带来的不同生活态度与思考。
(6)结合以上诗句谈这些诗人身上所展现的中
华民族的风骨,如陶潜保持心灵纯洁的美好人格,李
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屈原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等等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苏轼其实也很有志向,但因乌台诗案而
被贬黄州。苏轼的人生也是不得志的,但他
能看开,这首词表达了他旷达的胸襟。这首
词告诉人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呢?其实就是
不要把生活中的得失看那么重,应当乐观些
,超脱些。
8
立意分析
先看近义组合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
因为责任,因为家国!他们当仁不让!
(说明:再次对比陶渊明与屈原陆游, 指出其人生境界的不同,并以三段独句段有 力强调观点。)
16
人生多坎坷,命运也多舛,现实有时的
古往今来,有无数前贤,无论他们的个人处 境怎样,当国家多难之时,他们毅然肩起救国救 民的责任:屈原、杜甫、陆游、文天祥、谭嗣同 、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张志新、袁隆平、 焦裕禄……他们为国为民,磨难备尝,却百折不 挠,永不后退,甚至献出生命。试想,如果像他 们这样的人,都如庄周、陶渊明、林和靖一样, 一遭遇所谓治者昏庸、社会无道,便躲在山水田 园或拽尾于途或拈花微笑或鹤妻梅子,我们的历 史必然昏暗无光,我们的民族必然步履蹒跚!还 能有当今祖国的崛起、人民生活的安康吗?
其次,不能两三句孤立使用,各写两三 段凑字数,内容上没多少关系,行文上没有 连贯性。引用的两三句必须围绕一个共同的 话题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或一个确定的论点 。这就要求我们对诗句或名言进行分类组合 。要进行分类组合,就要对几个材料各自的 3
所谓“求同”,就是把内涵相同相近、 可适用于相同话题的两三句名句组合在一起 ,来表达一个相同的观点,这叫近义组合法 。
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是那么的闲散,是那 么的随意,确实是令人神往的生活,尤其在“二14
然而,“穷则独善其身”,善则善矣,却似 乎多了一丝柔弱与逃避,少了一点刚强与担当。 匹马戍梁州的陆游一生遭尽朝中投降派小人排挤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可谓“穷”到 骨里。但他始终以“塞上长城”自许,要肩负起 收复中原的责任。“僵卧孤村不自哀,但悲不见 九州同”,直到临死,也没有放弃抗金的夙愿, 尽管夙愿未济,而这一份责任担当是何等悲壮与 豪迈!它让南宋的天空多了一抹亮色,而且一直 烛照后世直至今日。(说明:转折,由扬转抑, 指出前一种选择的不合理之处,为下边的议论张 本,接着,以陆游做对比,赞扬陆游的选择,肯 定其价值。)
②句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此诗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 ,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并且抨击 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全诗直抒胸臆, 慷慨陈词,是杜甫自叙生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 句诗的意思是自己要上书皇帝,如果自己得到重 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 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 。这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人应当有理想,应当承 担社会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
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
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
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
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
赞、钦佩乃至效仿。 20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 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2
字。
题目要求分析:
诗句或名言来源不同,含义也各异,题 目要求是以两三句为基础立意,要合理引用 。
首先,数量上,要采用两句或三句,不 能只用一句,或超出三句,否则就是不按要 求作文,是要降档给分的。
多条中华名句材料作文立意指导与示例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二卷的作文采用了以多条中华名 句为材料的作文形式,名句可以是诗句,也可是名言,或 者是他们的混合。这些名句都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 哲理内涵。从本质上讲,名句属于事理性材料,比较抽象 ;尤其是诗句,内涵丰富而抽象,立意之前需要对名句内 涵做出恰当理解。由于名句内涵不尽相同,需要进行组合 立意。又因为名句较多,学生一时不知如何取舍组合,致 有不知所措之感。常见的错误是随意选择两三句,各自独 立阐述,没有形成统一的话题和中心,文脉未一气贯通。

12
(7)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
作文示例: 以①③⑦组合为例:这三句含义有相同
或相近之处,名句的作者的处境有相似之处 即都不得志,只是陶渊明是主动离开官场, 屈原陆游是被贬谪排挤。都可适用于“责任 ”这个话题,立意上适度否定陶渊明的人生 选择,充分肯定陆游屈原的人生态度。并且 就以他们为主要论据进行论述。
③句出自《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全 词如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6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④句出自《南园十三首·其五》,诗如下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这首诗是愤世之作 。只看前两句的话,是很有豪情壮志的。男儿 汉,就不能虚耗光阴,就当有壮志,有远大抱 负,要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上述采用组合方式立意外,也可以 抓住要求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 育后世”这句话作为立意点,谈名句化育世人 的功能,比如写自己在某些名句的影响激励下10
拟题 标题是文章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提升
文章的档次,要重视标题的拟定。标题是根据 立意来拟定的,要简洁醒目,体现文章的立意 和观点。下面举些例子。 如果是①⑤⑥组合,可以拟题为“摒弃喧 嚣,享受宁静”、“初心不因沾衣改”、“稻 花香里任逍遥”…… 如果是②④组合,可以拟题为“带着梦想 上路”、“进取心催人奋斗”、“人生因责任 而曾辉”…… 如果是③⑦或②⑦组合,可以这样拟题: “爱国不需要理由”、“责任不因个人际遇而 丢”、“将追求进行到底”…… 如果是①③组合,可以照③⑦组合拟题, 11 也可这样拟题:“退隐不可取,责任价更高
⑤句是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中的句子,全词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 7 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⑥句诗出自《定风波》,词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所谓“求异”,就是把内涵不同甚至对 立的两三句名句组合在一起,但是这些名句 还是必须适用于相同的话题,这叫做“反义 ”组合法。反义组合应当注意对立的意思或 观点适用的不同情境,要符合对立统一、辩 证统一、中心统一原则,做到水乳交融,否 则就造成了“分家”甚至真正成了互相对立 4 ,使文章没有了统一的中心,成了孤立地引
1.①⑤⑥可以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 什么意思呢?就是追求人生的惬意,不违 背自己的初心,人生应当有诗意,抛开生 命中的烦恼,远离世俗的喧嚣,让生活慢 一点,让人生旅途的风景多一些,……
2.②④或③⑦或其中三句组合。适用 9
再看反义组合。
①⑤⑥中的一句或两句可以同②③④⑦ 中的一句或两句组合,适用的立意可以是:辩 证看待进取与退隐,逃避还是面对,如何看待 人生中的不如意,责任与处境、遭遇的关系, 个人得失与家国责任……对两类名句所体现的 人生态度或观念可以肯定或否定。
13
退隐不可取,责任价更高
(说明:题目应鲜明体现立意与观点,让阅卷 人一眼明白你的立意、观点。)
与陶渊明吟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的惬意相比,我更欣赏陆放翁自苦“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的泣血。没有别的,只那一份担当责 任的精神,便足够我辈楷模。
因为我坚信:退隐不可取,责任价更高!(说明 :开篇直接入题,对两种人生选择表明观点态度 ,直截了当提出论点,这是考试作文需要的开头 方式。)
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 基础上整体把握并寻找诗句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立 意上要有逻辑关联,自主组合立意。以下参考立意:
(1) ①②句中蕴含的出世入世精神,谈谈个人 与社会的关系;
(2)①⑦句中蕴含的在乱世中不同的对个人理 想的追求方式;
(3)①④句可以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 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 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 ,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 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 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 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 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这首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 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和盘现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