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住灰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照灰尘从多到少的顺序,记录各小组汇报的地点。
(3)比较各小组的汇报,讨论: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少?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多?二、讨Fra bibliotek灰尘的来源及成因
1.为什么空气中的灰尘数量有着这样的差别?
2.是谁制造了空气中的灰尘?
3.分别观察3幅图片,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1.我们有办法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吗?
2.小结:我们一方面要减少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另一方面要控制会制造灰尘的人类行为。只有这样空气中的灰尘才会逐步减少,空气才能恢复清新。
1.你知道哪里的灰尘比较多?哪里的灰尘比较少呢?
2.能够证明吗?怎样才能“捉住”灰尘?
3.说明实验方法
(1)用记号笔给马赛克写上编号。
(2)将双面胶贴在木片上。
(3)把贴好的双面胶的木片放置到你认为灰尘多少不同环境中,然后将双面胶的另一面撕开对着空气。记录下开始实验的时间。
(4)静置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将木片收回到实验室进行观察。
(5)将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在61页的表格中。
4.提出实验要求
(1)小组内同学在实验开始之前做好分工,实验时通力合作。落实实验要求
(2)尽可能的保证双面胶“捉”灰尘的时间相同。
(3)将木片放置在不容易被别人碰到
(4)回收木片时手不要碰到双面胶表面。
5.汇报小结:
(1)教师引导孩子用这样科学的表达方式汇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XX地方的灰尘多,YY地方的灰尘少。因为在相同时间里,在相同面积内落入的灰尘XX地方的数量多,YY地方的数量少。
学习内容
“捉住”灰尘
课时
1
课型
实验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灰尘会漂浮在空气;,第二部分:设计实验捉住灰尘;第三部分:观察分析身边的环境中哪里灰尘多哪里灰尘少?为什么?第四部分:灰尘来自何处?某地灰尘多的原因?第五部分:如何减少灰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空气中含有的灰尘数量,并能够比较出不同地段灰尘的多少。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汇报时的事实依据和表达方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时,要从广泛收集实验数据入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事实依据中归纳出灰尘多的地方和灰尘少的地方。
板书设计:“捉住”灰尘
木片放置的地方灰尘最多处灰尘最少处原因
1
2
3
4
2.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
3.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建立“使空气不受污染”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空气中含有的灰尘数量
教学难点
推测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中央电视台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双面胶、小木片、记号笔、放大镜
导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导入
探究
拓展
1、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希望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空气质量如何。
2.观看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
3.空中的悬浮物是衡量一个地方的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录像中提到的悬浮物主要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灰尘。
一、“捉”灰尘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