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内河船舶将换上“二代身份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内河船舶将换上“二代身份证”
作者:
来源:《珠江水运》2016年第21期
10月24日,记者从浙江省港航管理局获悉,“浙江智能航运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已于日前开标,年内浙江10850艘船舶将安装RFID(射频识别技术)电子船名牌,这些船舶“第二代身份证”将实现江浙沪二省一市船舶信息互读互通、数据共享。
据介绍,RFID电子船名牌是将RFID融入船名牌中,并将电子标签ID码、船舶识别码、船名、船舶类型、总吨等主要参数直接固化在RFID卡中,通过岸基读头或手持终端即可读到在航船舶信息,并可自动将数据采集到省港航智能感知平台中与后台系统进行自动比对核查船舶状况,从而实现船名牌与船舶身份绑定。
RFID电子船名牌同时具备船舶身份识别、实时定位、远程核查、船舶预警、船舶流量统计、RFID异常报警、物流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就如同“第二代身份证”,对内河水上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浙江智能航运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是长三角地区国家内河船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计划,该项目将在浙北航区杭嘉湖绍、钱塘江中上游金华、衢州以及丽水殴江等地重要航段重点监管区域、重要监管站点、船闸等安装RFID读卡器,船舶可实现在船闸锚泊区、待闸区、闸口通过阅读器,扫描到固化船舶信息的RFID电子船名牌,获取船舶身份、位置等信息,实现船舶不停靠、船户不上岸即可办理登记、缴费、调度过闸等功能,实现港航便捷和高效的智能航运服务、船舶综合动态监管,最大程度提升为船民进行信息服务的水平及船舶监管能力和效率。
(陈俊杰)
重庆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构筑司法屏障
日前,重庆市司法局就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出台“1+4”工作制度,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
据介绍,此次出台的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1+4”工作制度包括《重庆市司法局关于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律师公证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方案、法律援助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方案、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方案,及重庆市普法办印发的法治宣传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林育均表示,重庆司法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有三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服务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二是服务长江经济带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三是服务沿江经济和产业发展。
在生态建设服务方面,重庆将充分发挥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能优势,组织参与在能源环境领域的立法修法、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环境评价机制建设等领域发挥作用。
参与沿江环
境污染防治以及保育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参与打击环保领域内的违法犯罪行为,鼓励律师参与环保公益诉讼,努力为改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创造良好氛围。
长江经济带大通道立体交通体系包括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网等诸多交通运输方式,是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
林育均说,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往往涉及利益补偿、道路改造、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等具体问题,不可避免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介入长江经济带重点工程开发、建设全过程,在立项、招投标、合同签订、纠纷解决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主动排查、发现各类风险苗头,及时主动介入,并运用法治手段协调好各方面利益,消除障碍,为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在服务重点产业方面,重庆将组织引导律师为自贸区、两江新区建设等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法律服务。
积极介入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制造业产业集群,对产业管理、生产经营、招商引资、投资融资等提出风险提示和法律建议,助推重点产业健康发展。
(赵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