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宗法制③分封制④世官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由此可见作者主张
A.思想自由 B.思想统一 C.兼听则明 D.君主专制
3.春秋初期,楚国国君首先称王。
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
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
A.专制制度动摇 B.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周分封制动摇 D.地方诸侯凌驾周王
4.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5.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崇尚节俭 B.轻徭薄赋 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
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7.隋朝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民、工等六部,到唐太宗李世民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唐朝六部名称变化反映了
A.丞相权力的削弱 B.避讳制度的沿袭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民本思想的强化
8.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
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9.唐宋以前,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
但唐宋以后市面上同一版本的图书的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
导致这些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造纸技术的推广 B.印刷技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市民阶层的扩大
10.唐朝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缚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崔祐任职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参知政事
11.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
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这一制度的实行
A.宣告科举制度走向没落 B.打破了各地人才均分的布局
C.促进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D.实现了南北文化的均衡发展
12.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
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13.《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
这反映了A.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14.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
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15.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
16.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
”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17.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8.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9.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经陪审团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A.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B.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21.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22.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体现人人平等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重视法律程序
24.“罗马城市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作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此语旨在强调
A. 城市行政官的判决依据习惯法
B. 罗马城市行政官拥有立法权
C. 罗马法可随意理解并加以实施
D. 罗马法在实际运用中不失灵活性
25.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A.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主权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题14分,27题15分,28题10分, 29题11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
……(唐初长安城)“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昏而闭,五更而启”。
……“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 ……“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 。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
材料三(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内中瓦子……可容数千人。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有哪些新发展?(4分)
(3)阅读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6分)
27.(15分)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理解福建精神,我们必须回溯自唐以来、近1500年的中国海洋曲折的发展历史。
此间,中原主流文化对福建文化有着两次截然不同的态度---唐宋元时期,中央政府支持海洋贸易、鼓励开洋裕国,包括福建在内的东南沿海的海洋性得到了彰显;明清两朝,主流文化从海洋退却、对海洋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阻力,中国漫长的大陆海岸线上、唯有闽商——明代在漳州月港、清代在广州的十三行形成了独特的对外开放特区,维系着中华文明中海洋文化的基因与血脉;同时,在与欧洲各东印度公司博弈的过程中,不仅维护了中国的海权,更展现了闽人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独特意义——和谐与大同!
——摘自苏文菁《福建精神的海洋文明特质》
材料三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
……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
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
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据材料一图示,指出希腊移民建立的子邦的主要分布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移民建立子邦的主要原因。
(7分)
(2)材料二中的“中原主流文化”的内核是什么?“十三行”是什么机构?材料二说明“福建精神”具有什么文化特色?(4分)
(3)阅读材料三,提取梁启超关于海洋文明素质的四个关键词。
联系17、18世纪中期的世界历史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4分)
28.(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远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
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1901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
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
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属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二者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8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革命党人做了哪些努力?(2分)
29.(1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快乐。
”
(1)材料中这位意大利人的话是因何而发?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为什么他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的原因。
(5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