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造我的书香班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随笔
怎样打造我的书香班级
山西省小店区太航学校董丽六年前无意中看到一个光盘,记不清是哪位专家,只依稀记得他来自台湾。
整盘听完他的演讲,我受益匪浅,触动很大。
因为,当时的我也正处于一个迷茫时期——为人师,为人母,怎样教学生、教儿子,才能使其走出一条丰富而有个性、既能使其乐学又能应付当下应试的的路子。
其实,不用听专家,不用看课标,大家也清楚,语文在一个人学习成长中的重要性。
近到有助于其他功课的理解,应付学生时代的考试,远到对其一生为人处事,表达能力的培养,人生观的奠基。
一、思想由来。
那位教授说,十三岁之前就最好让孩子听遍天下名乐,看遍天下名画。
十三岁以后人就没有全盘吸收的功能了。
可想而知,小学六年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启蒙与奠基阶段。
学文,要学文言文,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到历史文化中去,不能读文言文,就代表你不能了解你自己的祖先。
读:经、史、子、集,用古人的智慧,渐渐开发我们的智慧。
胡适之,四岁读古诗,六岁背古文,十三岁以前读遍著作、名作。
一个孩子,是海绵式的吸收,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
老师教语文,不如教《三字经》,教《三字经》不如教《唐诗》,教《唐诗》不如教《古文》,教《古文》不如教《诸子百家》,教《诸子百家》不
如教《四书五经》,教《四书五经》不如教《论语》。
《论语》是中国人读的第一本书,不读它,枉为中国人,人类是用图案来认字,日本人是用汉字来训练儿童的聪明。
听完这样的演讲,当时的我马上热血沸腾,拿出笔记本,倒回光盘,再看、再听、再记!我感觉突然间我内心深处渴望的、召唤的那个东西出现了。
所以,从哪以后,我下定决心,我要摸索出一条我自己的语文之路。
二、阅读成长。
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书香班级”的一步步成长与打造。
一年级时,我带领孩子们读《三字经》,朗朗上口,韵味十足;二年级时,我带领孩子们读《笠翁对韵》、《弟子规》,文字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同时,引进绘本的阅读;三、四年级时,我带领孩子们读《论语》,同时继续绘本的阅读,并引进简短和带有插图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五、六年级时,我带领孩子们读《唐诗宋词》,同时,大量进行中外名著、长篇小说的推荐。
记得三年级,带领孩子们读《论语》时,有家长给我写来纸条:董老师,你教论语也不教意思,孩子记了也不懂。
我跟家长说,要顺应儿童的心理,只识记不必理解,反复记忆。
不管懂与不懂,把重要的东西放在肚子里,成为孩子一辈子文化教养的基础。
我还打了个比方:当孩子刚出生时,做父母的你是不是每说一句话,都要给孩子解释清楚意思?我们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也都懂了?别担心,总有一天,孩子会明白、会懂得。
说到阅读,我的原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有实践。
二年级推荐读绘本时,首先,我专门制作了一期关于绘本阅读的课件,特意召开了一次有关读书的家长会,告诉家长读书的重要性,读绘本的缘由,怎样读绘本,然后,我便与孩子们一起读。
因为有了绘本的铺垫,孩子们渐渐有了读书的兴趣,也进入了读书的状态,所以后来再由简到繁,由短到长。
推荐其他经典读物时,孩子们便顺其自然、得心应手、欣然接受。
更甚至,到了六年级,有一段时间,因为功课紧张没有推荐,孩子们着急了,在课堂上便大叫:董老师,好久没推荐书了!我们给你推荐一本吧?便有了:读书成了“由我牵着走”变成了“我被牵着走”的状态了!他们推荐我读了《小狗钱钱》、《卑鄙的圣人曹操》、《明朝那些事》等等。
三、阅读实践。
再谈谈阅读实践。
我们学习、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
孩子自己不懂得用、不会用,需要我们的指导。
一年级时,我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孩子们认字后,教其组词,用完整而准确的语言说一句话。
二年级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奇思妙想让每个孩子都用各色漂亮的卡纸,做一棵属于自己的“阅读成长树”,同时在教室里专门开辟出一面空空的墙,特意允许每个孩子可以随心所欲的将自己的“阅读成长树”张贴其上,并在班里开展“阅读成长树,我阅读我成长”的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将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名写在自制的不同形状的卡片上,再贴于树上,期末大比评,看谁的树上硕果累累!就这样,我们一起读了许多优秀经典的绘本故事
后,我又尝试着指导孩子们自己做绘本,孩子们饶有兴趣,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还有物都画下来,然后配上文字说明,一幅幅,一段段,我们俨然成了一个个画家、作家。
四年级时,我利用班里的侧面黑板,让孩子们自由组合,选取主题,任命主编、美编,发动全班投稿,出板报,两周一换。
孩子们将书本上的单元主题与自己的生活积累、读书积累,及时又完美地结合起来,我们的阅读实践又上了一个台阶。
五年级时,为了继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指导孩子们制作“阅读记录卡”。
一张张精美的卡片,一段段真实的文字,记录了孩子们阅读的点点收获。
六年级时,随着孩子们长期的阅读与积累,我感觉我的授课方式、课堂模式也应有所改变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总是给我以惊喜:每学完一篇课文,他们都会自觉主动地将自己的心得、感想写下来,有的写在课文后面,有的写在笔记本上,更有个孩子竟然模仿课文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我趁热打铁,创办了我们六年二班的诗歌集。
就这样,我们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日积月累。
阅读成为了我们班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丰富多彩的大门。
我更相信,这六年的阅读生涯也必将会成为一盏明灯,引领孩子们走过今后的路。
四、结语。
诚然,人类首先发展的是语文,然后发展的是思考。
十三岁之前,要用语文来培养记忆力。
对于孩子,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这个没有是一辈子的没有。
所以,我要说:老师们,我们自己只有一桶水,
可我们要指点给孩子一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