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合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合集]
第一篇: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王舒颖.《嘟嘟馕馕》VI设计[J].传媒,2019(16):2.[2]朱婷婷.《熊猫文创》VI设计[J].传媒,2019(16):2.[3]冉娅,任倩慧.羌绣图案在民宿VI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北极光,2019(08):58-60.[4]刘红菊.经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VI设计[J].包装工程,2019,40(14):316.[5]高画画.谈VI设计在藏香民族企业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09):189-190.[6]汤海波.百果园VI设计过程与设计原理探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8):86.[7]邓俊,翟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VI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9(07):268-269.[8]刘亚璇.从品牌广告VI出发谈VI中的策略与概念[J].艺术科技,2019,32(06):219.[9]李娟,潘越.读图时代下的VI创新设计实践--以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为例[J].大众科技,2019,21(05):156-157+163.[10]马珊.浅谈工艺美术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J].大众文艺,2019(05):129.[11]钟金宇.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VI视觉形象设计[J].美与时代(上),2019(03):121.[12]高国珍.兰亭国际艺术教育VI设计[J].当代文坛,2019(02):8.[13]陆雅琼.幼儿园品牌形象识别系统(VI)研究[J].大众文艺,2019(04):63.[14]董玉,孙明海.论VI设计在品牌推广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9(01):106.[15]张斐斐.浅谈互联网背景下VI设计表现形式的趋势[J].西部皮革,2018,40(23):106.[16]甘茂德.内蒙古工业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 设计[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2):14.[17]林宏健.浅析买手店VI设计中的图形符号原理[J].工业设计,2018(11):98-99.[18]张频.赣傩标志设计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22):329.[19]刘首含.人性化理念在VI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11):33-35.[20]栗晓枢.航
空港外观VI重建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22):122-125.[21]黄海涛,唐昌乔.妥乐旅游品牌VI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10):204.[22]张润龙,罗辉.云旗航空运动有限公司VI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9):2.[23]陈爽爽.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10):156.[24]黄宇宁.浅谈如何发挥VI设计在企业宣传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8,31(08):195.[25]曾运东.VI设计中辅助图形的开发与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8(08):55-58.[26]张晓娜.VI设计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初探[J].中国新通信,2018,20(15):155-156.[27]姚傲雪,钟金宇.从化区村落品牌VI设计实践与探索--以莲麻村为例[J].设计,2018(15):28-29.[28]李艳.现代VI设计中的应用规范[J].艺海,2018(07):102-103.[29]闫涛.论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应用[J].品牌研究,2018(03):115+120.[30]余晓光.VI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6):13-14.[31]李俊涛.红色在食品行业VI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西部皮革,2018,40(09):78.[32]乔文霞.《一草一木书屋vi设计》[J].中华民族博览,2018(05):16.[33]王奇.VI视觉识别设计中的辅助图形分析[J].艺术教育,2018(09):175-176.[34]晏双,任世文,许婷.浅谈VI设计在高校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8(12):296+303.[35]朱乐艺.VI设计中的包装色彩应用[J].上海包装,2018(04):9-13.[36]候少蓉.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报业,2018(08):71-72.[37]王潇宇.探究VI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8(06):93.[38]董斌.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数字化VI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138+140.[39]候少蓉.从色彩情感角度谈V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3):72.[40]杨欣欣.浅析VI 对品牌形象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8(02):83-84.[41]候少蓉.VI设计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2018(02):66-67.[42]于敬新.青春年华咖啡厅的VI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8(02):58-59.[43]邓顺黎,余静贵,万龙,赵艳龙.VI设计中的校园文化构建--以长江大学为例[J].才智,2018(02):26+28.[44]奚磊.浅谈VI辅助图形设计的多样性策略[J].艺术科技,2017,30(12):314.[45]张馨尹,赵理阳.V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研究
[J].艺术科技,2017,30(11):297.[46]裘晓红.浅谈VI设计应用的误区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78.[47]冯劲章.实例分析VI在商业环境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30(07):258.[48]张家华.西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VI视觉运用研究分析--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17,30(07):272-273.[49]徐平.VI设计对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7(31):120+124.[50]孔莉莉.论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开放式VI设计[J].艺术科技,2017,30(10):1-2+8.[51]王晓玮.民俗元素在城市VI形象系统设计中的导入探索--以滁州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05):83-87.[52]郭二伟.VI设计中的构成元素意向性表达分析[J].设计,2017(20):108-109.[53]汤智华.高职院校品牌形象与VI创新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7(40):266-268.[54]张傈宁,张勇.情绪实验室VI设计[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3):48-52+84.[55]何佑石,毛苏扬,栾家成,李子涵,张求慧.基于木文化的高校二级学院VI设计[J].包装世界,2017(05):56-58.[56]许紫薇.VI设计中动画标志的发展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7(16):144.[57]范恩辉.应用型高校VI系统的构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7,33(04):126-128.[58]曾运东.铉力土石方有限公司VI设计作品[J].包装工程,2017,38(16):258.[59]梁建明,曾泽栋.虔荣V酒店LOGO及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16):259.[60]曾泽栋,梁建明.忆餐厅LOGO及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16):259.[61]徐津.中国高校VI设计方法研究[J].广东蚕业,2017,51(08):78.[62]何川,廖夏妍.关于企业VI标志设计中的文字技巧分析[J].大众文艺,2017(14):125.[63]何璐.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VI设计中的运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7):189-190.[64]余旭.VI 设计中多样化教学的实践探索--评《VI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117.[65]白东丹,李东娜.萨满面具图案在生态旅游餐饮V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3):109-111.[66]马璁珑.基于VI设计的印刷规范化要素探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7(06):14-18.[67]赵偲汝,李汉平.VI设计在儿童教育品牌中的应用--以“七视野儿童艺创教育”品牌设计为例[J].艺术教育,2017(Z6):263-264.[68]朱小军,蒋兆辉.基于城市文化品牌构建下的'展览VI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05):25+86.[69]甘
露.悦果子滨湖农场VI设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55.[70]王奇.论VI设计中的形式美感[J].艺术教育,2017(Z5):267-268.[71]廖莹,曾显峰,邓秀茹,李嘉祥.浅谈校园VI设计中色彩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96.[72]邓秀茹,曾显峰,廖莹,李嘉祥.VI在高校文化宣传中的意义浅谈[J].福建电脑,2017,33(04):89+127.[73]陈家鹏.VI设计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04):44-46.[74]郑淼.传统图形在VI 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7(06):173-174.[75]王莹.探究vi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影响[J].工业设计,2017(03):76-77.[76]韩岩岩,汪月迪.界首彩陶VI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3):25-29.[77]赵航.浅谈餐馆VI设计的方法与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05):79.[78]王颖.现代VI形象的设计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2017(04):143.[79]陈家鹏.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02):138-139.[80]叶秀源,邱蔚琳.VI设计--茂名粮丰园品牌形象再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134-135.[81]张甜.现代医疗行业VI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273.[82]黄剑平.“私农菇坊”品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02):257.[83]徐姗姗.邦博服装品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02):258.[84]丁伟,宣建婷.浅析品牌调性在VI系统设计中的作用[J].中华民族博览,2017(01):181-182.[85]王保军.浅谈VI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7(01):98.[86]董与思,刘洋.VI战略构建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意义--以提升发展城市形象设计为先导[J].美术大观,2017(01):116-117.[87]姜博.湛栌VI设计作品[J].设计,2017(01):8.[88]孙腾.浅析VI设计中的辅助图形[J].大众文艺,2016(24):73-74.[89]曾广春,陈晶晶,刘畅,李影影.高职VI设计与网上创业园的推广--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网上创业园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06):69-72.
第二篇:VI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前言
VI即Visual Identity,译为视觉识别系统。
VI以塑造企业形象为
目的,是CI(企业形象)系统中相对静止的部分,将CI系统中虚拟的非直观的理念、精神等信息转化为相对静态可直观感知的图文信息。
VI设计最早可追溯到我国的北宋,以现存在国家历史博物馆中的“白兔牌”广告,它包括企业和产品标识,广告宣传语、服务保障等现在设计元素,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相对完整的VI设计系统,但他是分散的、不系统的,没有科学规范的设计原则和规律。
1907年德国著名设计师彼得·贝伦斯为德国AEG公司设计出西方最早最完整的企业标志、企业形象,是现代VI设计系统的开端。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工业化、自动化的发展,加速了优化组合的进程,其规模不断扩大,组织机构日趋繁杂,产品快速更新,市场竞争也变的更加激烈。
另外,各种媒体的急速膨胀,传播途径杂乱繁多,受众面对大量繁杂的信息,变的无所适从。
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统一的、集中的VI设计传播,个性和身份的识别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
在品牌营销的今天,对一个现代企业来说,没有VI设计,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就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消费者对它毫无眷恋;就意味着团队的涣散和士气的低落。
但这并不能作为盲目追求低质量的VI设计的借口。
二、VI设计的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VI设计实现这些目的:对内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资源整合,有控制的将企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视觉符号,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
在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的同时又确立该企业明显的行业特征或其他重要特征,确保该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
肖勇在《VI设计模板》一书中提出“VI设计实际就是企业营造的‘光环’,它能有效的影响受众对企业及其商品的评价。
”
VI设计用直观形象化的视觉符号将非可视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
文化传达给社会公众,统一企业视觉形象,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并使他们产生深刻记忆,使消费者认可信任该品牌以及品牌旗下的产品或服务。
提升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
VI用个性化的视觉元素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展现独特的品牌风格。
确保该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独立和不可取代性,明确该品牌的市场定位,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王成荣在《企业文化学》一书中提出“企业所做的不仅仅是‘善其身心’,还要珍惜与每位消费者每一次‘目光捕捉’的机会。
VI往往决定了消费者对企业的‘第一印象’。
”1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的大脑对信息的反应有些力不从心。
每天人们接触海量信息,但这些信息真正能存储于人的大脑之中并产生深刻记忆的是少之又少。
尤其是对销售广告或是企业广告更多的是无意注意。
企业要想在无意之中吸引社会公众,并使他们产生记忆,需要提高VI系统的视觉影响力和视觉冲击力。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如美国通用、可口可乐、日本佳能等,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视觉形象系统,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传播不无关系。
近20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逐渐引进了形象识别系统,最早的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海尔,也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在中国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长远发展,有效的形象识别系统必不可少,这也成为企业腾飞的助跑器。
三、国内外VI设计现状与问题
国际上对现代VI设计不是单纯的考虑形式,而是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满足大众基本生活需要。
德国VI设计师更多考虑的是设计和人的物理关系;北欧的现代VI设计却十分注意人的心理感受,欧洲的VI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的VI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但是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而在如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媒体上征集企业标志,公告VI工程招标VI设计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形象工程建设”,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对VI设计过于呆板和程序化。
有人认为做VI,只要标志设计出来工作就完成了一半,很多公司的VI设计手册除了标志和一些基本元素不同以外,应用部分千篇一律,很多都是单调的延续和重复,缺乏个性和新意,造成了标志的孤立,更割裂了VI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来说,VI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VI设计固然能帮助提升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失败的VI设计也一定会为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妨碍企业更上层楼。
一个 VI设计的失败往往表现在:
1、对该企业的视觉定位模糊不清,让人觉得似是而非或产生不正确的联想;
2、视觉效果与企业经营范围和理念乃至企业文化的精髓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3、设计师的平面设计功力不足,作品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外在的美感;
4、过于追求时尚,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5、复制别人和自我复制。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学习以及实践后发现VI在塑造课题企业形象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VI策划设计,片面的注重VI本身的视觉形式,忽视了与课题企业的协调性统一,不能将企业的理念文化真实有效地反映给社会公众。
(二)、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电子、网络已成为现代广告文化传媒的重要也渠道,而作为企业形象“代言人”的VI应用载体相对落后不能适应信息时
代发展的步伐。
根据以上对VI发展现状以及课题企业的研究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
(一)、以企业文化理念为基础从企业实际出发设计制作VI,增强VI与企业的协调统一性,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真实有效的展现给社会大众,使VI成为企业优秀的“形象代言人”。
VI设计要展现出企业良好的文化形象,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规范严格的管理。
以中国银行的VI系统为例,中银集团以红色为标准色,它的标志是由中国的“中”字和我国古代的圆形铸币为素材经设计变形而成。
最外层的圆环还代表着中银集团迈出国门走向全球发展的目标。
这个标志既简洁明了赋予时代感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意在说明中银集团使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值得信任的“钱庄”,这个中银的标志出现在我国的城市、乡镇上,它的形象已深深印在广大老百姓的心中,赢得民心是确保中银集团稳健发展的重要一步。
中银集团VI系统中标志突出意义深刻,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创建系统规范的应用部分和基础部分,让企业员工在这规范化的环境下办公,加强员工管理增强内部凝聚力。
(二)、VI在企业品牌创建中其传播载体的新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早已告别了大机器生产时代快速步入了信息化时代。
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和新的传播技术的开发应用,电视、互联网、手机信息传媒网络的建成与发展,给企业形象设计、传播创造了可观的发展空间。
在现在网络传播中电子书在年轻一代中相传较火爆,而传统的VI 设计策划书制作成电子书形式发布于网上,创电子VI策划书,便于社会公众从网络上了解、认识企业。
也便于网络客户直接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
销售签约或是重要会议上,Flash VI可尽显身手,在谈判会议的关键时刻将企业的形象通过Flash这一特殊传播方式传递给对方,让对方对本企业或是产品产生潜意识的好感,促进签约或是会议的顺利进行。
四、总结
VI设计不只是大型企业的专利,而是每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中小企业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且符合自己的成功的VI设计。
VI设计有效地帮助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帮助他们从企业多如繁
星的国内外大市场中脱颖而出。
优秀的VI设计需要从视觉、感性、理性、文化理念等多维空间出发进行设计,通过可视化的形、色从感性上和理性上感染顾客,吸引顾客,赢得顾客,从感性上赢得顾客的信任。
五、参考文献
[1]徐洋.品牌与VI设计[M].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7
[2]李鹏程.VI品牌形象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8.[3]闵周植.-3-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16-18.[4]许小年.自由与市场经济[N].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5]黄建平.标志创意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李道国.商标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7]翁炳峰.论图形设计的传统文化与价值[C].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8]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3企业形象设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1
[9]金琳.赵海频.VI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0]王成荣.企业文化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11]李杰.企业发展战略[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8
[12]冯越峰.标志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6.[13]王朝旭.标志与新时代[J].北京:装饰,1994年04期.[14]朱华.涉及色彩[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5]周灿融.合与互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16]李道园.阐释期待对视觉符号阐释的影响[C].无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07.[17]李砚祖主编.中国艺术学研究——张道一教授七十年华诞暨从教五十年文集[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18]李隆华编著.标志设计基础[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19]李明君.中国美术字史图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20]梁一儒、户晓辉、宫承波著.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1]刘方.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M].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版.[22]王福祥,史本林.企业形象策划[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3]毛峰.VI 设计基础[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24]钱品辉,李柯.平面设
计原理[M].北京:中国工业建材出版社,2008.[25]肖勇,刘东涛,图雅.VI设计模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6]张世卓.现代VI 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8.
第三篇:VI设计论文(本站推荐)
摘要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
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
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
关键词:视觉识别系统;传播;设计
ABSTRACT
VI(Visual Identity), translate for Visu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is the most CIS system transmission force and a part of the appeal.Is the visual content of CI into static visual identification symbols, with extremely abundant diversity of application forms, in the most extensive level, for the most direct communication.Design in place, implement scientific visu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is spread enterprise business philosophy, to establish awareness, shaping the corporate image of quick and easy way.Key words: Visual recognition system;spread;design 目录
一、引言...................................................1 1.1选题背景............................................1 1.2选题意义.. (1)
二、VI设计概述............................................2 2.1 VI设计简介.........................................2 2.2 VI设计目的.. (2)
三、VI设计的方法 (2)
四、G.D原始食品有限公司VI设计过程........................3 4.1 VI设计.............................................3 4.2 解决方案.. (3)
五、VI设计的结论及体会....................................4 参考文
献................................................5 谢辞.. (6)
临沂大学2014届本科专业毕业设计
一、引言 1.1选题背景
笔者在选择这个课题的时候就在想,怎么样才能够体现出一种食品文化,一种能够体现出年轻人蓬勃朝气的休闲食品。
现在来看,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
从流行文化元素来看,当今世下韩流文化引导着亚洲各国,无数的青少年都沉浸在韩流的文化之中。
引用古话来看,就是崇洋媚外。
但是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来看,并不如此。
但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都流行着中国文化、中国美食。
尤其中国美食那是闻名于世界范围的,无数的美食爱好者都向往着来到中国品尝下中国美食的乐趣。
正所谓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由此可见人对吃的向往都是与生俱来的。
然而中国美食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那零零总总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现代社会对于吃的要求日益增高,对食物开始有了严格的要求。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食品公司也如雨后春竹一般出现,呈现了一种蓬勃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也有许多食品公司为了一已私利,不考虑如何通过他们的产品促进消费者的利益,甚至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虚假广告等损害消费者利益与健康的这种现象层出不穷。
作为一个食品公司来说,他所生产的食品应该安全、健康,对消费者的健康没有安全隐患。
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毁坏它确实很快。
就比如前些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由此可见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
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
[1] 说到品牌形象,笔者考虑过很久。
到底是以中老年消费群体为方向,还是青少年或者是一些儿童为消费群体方向来研究创作。
因为笔者也是一个青年,对于青少年的需求还算了解,于是决定了以青少年为消费群体的方向做出了一系列的创作。
1.2选题意义
在国内,长期以来大部分的VI设计过于程序化、呆板化。
在一些
做VI设计的人之中,认为只要标志出来了,VI设计就完成了大部分。
很多公司做出的VI手册除了标志于一些基本元素不同以外,许多应用部分都千篇一律。
许多都是单调的延续跟重复,缺乏个性,缺乏创新。
VI作为一个企业或者项目产品的外在品牌形象,浓缩着企业或者项目品牌的特征、信誉和文化,是能够代表品牌的核心价值。
为此,笔者在这里做出了一些尝试,创建了G.D原始休闲食品有限公司这个品牌,为本公司做出一系列的的VI设计。
以青少年为消费群体来创作及制作品牌
临沂大学2014届本科专业毕业设计
形象与VI等设计内容。
二、VI设计概述 2.1 VI设计简介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
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
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
2.2 VI设计目的
这一次VI设计的目的,正是在于透过内外部综合性的经营努力和视觉系统的整合,以达到能够让社会和消费者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印象和意识,能够让消费者在使用本公司的产品感到放心、满意时,我们的VI设计才能算做成功。
一个企业的名字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占据多大份额,然而他的使用量也会提高,会有更多的人购买他的产品。
企业的知名度高,他的产品就非常容易的被人认可。
那样他在市场中所占的比额就会多。
从上述所写看,VI设计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无形的纽带,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消费者关于企业及产品得到崭新认知与价值提升的新途径,企业VI系统的建立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和宣传企业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给设计也带来了新的契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VI战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样也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