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甲醇装置置换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万吨甲醇装置换安全措施
一、装置置换目的
本次停车需将所有涉及到施工管线的系统全部用氮气置换合格,确保停车期间,不能出现煤气残留导致发生着火以及造成人员中毒等事故发生。

二、装置置换组织机构
总指挥:黄守荣
指挥:张川川、王清河当班班长
气柜精脱硫转化负责人:薛钢
验收负责人:张川川
操作人员:当班操作工
合成精馏负责人:薛钢
验收负任人:张川川
操作人员:当班操作工
焦炉气压缩机负责人:张楠
验收负责人:王清河
操作人员:当班操作工
合成气压缩机负责人:张楠
验收负责人:王清河
操作人员:当班操作工
空分负责人:张楠
验收负责人:王清河
操作人员:当班操作工
三、装置置换方案
1、气柜(负责人:薛钢验收负责人:张川川)
本次停车期间,气柜通入氮气进行完全置换,由气柜出口取样点分析合格后(CO+H2+CH4≤0.5%)。

待气柜出口与后系统全部置换合格后,气柜进出口水封加满水,确保后系统与煤气源彻底切断。

气柜出口至焦炉气压缩机一级入口管道置换时,气柜出口水封已加满水,关闭焦炉气压缩机出口阀门,开压缩机补氮阀,开气柜出口放空阀,由一级入口处反吹置换,由气柜出口阀后放空处放空,放空管上有取样点,取样分析可燃气含量(CO+H 2+CH 4≤0.5%)即为置换合格。

同时对气柜旁路管道进行置换,此管道正常生产时不使用,进口阀门上已加盲板,由管道进口阀门后的水封导淋处放空取样分析可燃气含量(CO+H 2+CH 4≤0.5%)即为置换合格,同时对气柜进口水封加满水,利用气柜进口氮气管道对气柜进口至中心放散管道进行置换,取样分析可燃气含量(CO+H 2+CH 4≤0.5%)即为置换合格,气柜进口加装盲板。

2、焦炉气压缩机(负责人:张楠 验收负责人;王清河)
关一段进口阀、关一段放空阀、开三段放空阀、关各级油水分离器排污阀、关各级出口缓冲器排液阀,开1-1阀、开3-1阀、稍开氮气置换阀,使氮气通入压缩机内,开一出、三出放空阀门进行置换,取样分析一段、二段、三段出口可燃气体(CO+H 2+CH 4≤0.5%)即为合格。

3、精脱硫工段(负责人:薛钢 验收负责人:张川) 接到停车指令后,精脱硫工段进行置换。

1)从压缩机进入低压氮气对两个过滤器及预脱硫槽进行置换,由焦炉气初预热器顶部放空,由焦炉气初预热器取样点处取样分析,可燃气体(CO+H 2+CH 4≤0.5%)即为置换合格。

压缩机三级
三出放空
2)精脱硫其他槽N2置换流程为:
AB放空(初预热器焦炉气出口导淋处取样)
N2 升温炉中温脱硫槽A 中温脱硫槽B 中温脱硫槽C
钴钼转化器氧化锌A、B 精脱硫现场放空(中温氧化锌B出口取样点取样)置换时分段憋压排放,逐段置换、间断排放,反复几次直至连续两次分析可燃气体(CO+H2+CH4≤0.5%)即为合格。

置换时各槽进出口串并联阀门应开启,以保证置换彻底。

注意各设备、管道的封头、副线、导淋等盲板与死角一定要置换合格。

导淋、取样阀多次排放,保证置换合格。

经过置换合格后精脱硫系统充氮气进行保压,保证精脱硫系统压力0.3-0.5Mpa
4、转化工段(负责人:薛钢验收负责人:张川川)
转化系统的N2置换流程:
N2 焦炉气预热器(壳程)预热炉转化炉转化废热锅炉
焦炉气预热器(管程)焦炉气初热器AB(壳程)锅炉给水预热器脱盐水
预热器采暖水加热器水冷器气液分离器转化气加热器
脱硫槽过滤器
置换时分段憋压排放,逐段置换、间断排放,首先从转化放空阀P60616放散处放空,然后从合成气压缩机入口放空阀H630101放散处放空,常温氧化锌取样点处取样,反复几次直至连续两次分析可燃气体(CO+H2+CH4≤0.5%)为合格。

置换时要求常温氧化锌副线及转化热线阀门微开,两
台焦炉气初预热器阀门全开,保证全部设备置换到位。

导淋、取样阀多次排放,保证置换合格。

5、合成工段(负责人:薛钢验收负责人:张川川)
停车时,合成工段与二合一断开,弛放气断开,从空压站来的氮气由合成入口大阀后引氮气,由PV-40010放散处放散,对合成工段进行降温置换,以导淋取样分析可燃气体(CO+H2+CH4≤0.5%)时,关闭补氮阀和放空阀,合成系统保压至0.5 MPa。

在充氮气置换过程中,所有导淋阀和取样阀要分别间歇多次打开排放,排污管道和取样管道也得到置换。

本次停车时,驰放气管路需要重点进行置换,弛放气管道进行置换,弛放气管道分两路,一路去转化用作燃料气,一路去锅炉房用作燃料气,在去锅炉房管道上有一分支去焦炉地下室燃烧,本次停车,在弛放气管道前,打开转化燃料气阀门,去锅炉房阀门,去焦炉地下室阀门,由合成系统通氮气对驰放气管路系统进行置换,分别从转化燃料气出口、锅炉房燃料气出口和焦炉地下室燃料气出口取样分析,(CO+H2+CH4≤0.5%)时,置换合格。

置换结束后,在合成驰放气出口总管上加盲板,与合成系统断开。

7、二合一机组(负责人:张楠 验收负责人:王清河)
1) 二合一机组与合成断开后,开启补氮气阀,引入氮气置换,置换合格(CO+H 2+CH 4≤0.5%)后二
合一机组停车。

2) 在充氮气置换过程中,各级缓冲器、分离器等所有导淋阀要分别间歇多次打开排放,待系统置
换合格后,再将导淋阀打开排放,以保证排污,缓冲器及污水汇集外排管道也得到置换。

可燃气含量(CO+H 2+CH 4≤0.5%)为置换合格。

8、精馏(负责人:薛钢 验收负责人;张川川)
1) 甲醇精馏提前半小时做好停车前准备,将粗甲醇槽内液位降至最低限度(≦600mm ),将预塔
釜液位降至5%~10%,加压塔、常压塔液面为0后,各塔、回流槽打开导淋排放,通过低点导淋排放到地下槽,由液下泵打至粗甲储槽。

在降温过程中,现场人员应注意各回流槽及进料泵打量情况,发现泵不打量时,立即停泵。

2) 接到停车指令后,停止向预塔进料,关闭入工段进料总阀及FIC40504前后切断阀。

3) 将加压塔、常压塔采出切到粗甲槽F40511。

4) 缓慢关闭预塔再沸器,加压塔再沸器冷凝液阀门,待全关后,关前后切断阀。

5) 各回流槽液位降至200mm ,将三塔液位排净后,停回流泵。

尤其加压塔回流泵不得抽空。

6) 关闭常压塔残液调节阀,停止送残液。

7) 排塔和排净:通过各塔、槽、泵、管道低点放净阀逐步将甲醇排入地下槽,经地下泵排至粗甲
槽。

8) 精馏各塔液位排净后进行煮塔,具体步骤为:
①在预塔、加压塔、常压塔中加脱盐水(或冷凝液)建立正常液位。

②全部水冷器通入冷却水,再沸器C40501、C40504,引入低压蒸汽加热升温。

③各回流槽液位正常后启动回流泵,建立回流量,并适当采出一部分,清洗采出管线。

去锅炉房
④为防止煮塔过程中蒸汽在塔内冷凝形成真空,需在预精馏塔顶通入少量氮气保护设备,控制氮气压力在0.01—0.05MPa。

⑤当三塔温度提高到100℃以上,继续煮塔4小时结束。

⑹煮塔结束后,停止回流泵的运行,关闭再沸器的加热蒸汽。

⑦从各塔顶部或侧部连续充入氮气、然后从各低点导淋处排尽水,从高点排气置换水蒸汽,置换合格后关闭氮气,煮塔结束。

9、对精馏系统充氮气保压0.3-0.5Mpa
四、置换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五、装置置换后达到的效果
1、生产装置内所有管道和设备内有毒及可燃气含量都小于0.5%
2、对于储槽打开人孔卸料孔后放置储槽内部氧含量在18%-21%之间,符合受限空间作业要求。

六、装置置换的注意事项
1、密切关注氮气流量及压力,保证氮气压力不低于0.5Mpa
2、置换过程中密切关注各项指标,防止出现超温超压现象。

3、各个工段置换后由置换验收负责人进行验收并留有记录。

4、各个工段置换合格后方可进行盲板作业。

附件1:甲醇一车间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煤气泄露着火事故处置预案
一、事故风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和事故类型
由于甲醇一车间主要任务为完成煤气的输送、甲醇的生产。

因此区域内的煤气管路及煤气的设施较多,该区域煤气管路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煤气泄漏,继而会因处理不善造成火灾、中毒或爆炸。

具体危险性分析和事故类型见下表: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和装置的名称
由于该区域同外界区域相对独立,发生事故的区域和地点比较单一,一般是管道、阀门和煤气净化输送设施等密封连接部位等处。

详见1.1论述。

1.3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由于区域内输送煤气量较大,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其后果严重,损失惨重。

尽管该区域同外界区域相对独立,但由于工艺设施连续、长期运行,仍然会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如下后果:一是压力容器设施的严重破坏,会造成生产停顿较长的时间,甚至会给企事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二是爆炸现场的人员受到严重的伤害,有可能是冲击波和严重烧伤,严重的会形成群
死群伤的恶性事故;三是会对相关用户和周边社区居民造成严重的影响,爆炸后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到位,会有大量的污染物、煤气及其燃烧物扩散到周边,给大家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1.4事故征兆
一是设备、管道、阀门等连接处密封不良,密封件损坏或紧固件松动;
二是输送过程中泄漏;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机构
为做好甲醇一车间安全事故现场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成立车间应急指挥部。

指挥部组织机构如下:
总指挥:甲醇车间主任
副总指挥:甲醇副主任
成员:车间支书、工会主席、技术员、办事员、工长、车间工人
2.2职责
总指挥:负责事故现场总体协调及决策。

当事故发生后,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当总指挥不在场时依序由副总指挥代替总指挥行使指挥权。

副总指挥:组织指挥现场人员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总指挥到达现场后,移交指挥权,服从总指挥统一指挥。

车间支书:负责向事故应急指挥部相关领导报告,同时负责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解合理安排相关人员疏散控制险情,组织相关部门对现场进行保护,防止事故扩大进行伤员抢救。

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事故调查。

技术员:事故发生后,服从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取证,并根据结果上报事故指挥部相关领导。

办事员:积极配合指挥员进行总体协调工作,负责现场受伤人员救护工作,和物资供应部门联系,协调解决救援物资供应问题。

班工长: 协助指挥员进行总体协调工作,组织车间员工进行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提供现场受伤人员抢救,参与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车间工人:服从主任及工长的指挥,并负责现场受伤人员救护组织工作,参与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处置
3.1紧急报告及处理程序
事故发生后,岗位员工要立即报告车间和调度室,并根据需要请调消防车和防护人员。

车间为防止事故蔓延扩大,车间、班工长首先安排应急处理,依据本预案实施应急处置。

调度员接到汇报后,立即报告厂领导和调度值班领导,并说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简要情况。

调度室听完汇报后,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并落实消防车和煤气防护站及时到位,同时通知相关人员到达指定位置。

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应该严格按照处置方案进行,改变方案必须由应急指挥部下令。

3.2现场处置措施
(1)发生煤气大量泄漏时,发生事故区域的岗位人员应立即向中控室汇报,并说明泄漏部位、泄漏程度、现场情况。

中控室负责在第一时间向车间值班领导、安全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和调度室汇报,
a)现场人员通知中控室后,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设置安全标识牌、警戒线,煤气泄漏现场的紧急疏散等。

并根据中控室指挥在现场采取措施。

并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安排。

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由现场操作人员负责协调组织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

进入煤气危险区域的抢救人员必须佩戴氧气或空气呼吸器,严禁用纱布口罩或其他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器具。

b)中控室接到现场通知后,向车间值班领导、安全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和调度室汇报,并且按照操作规程作减产、停产处理,事态严重时作紧急停车处理。

在处理时负责指挥现场操作人员操作。

c)车间值班领导接到中控通知时,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明情况,并作出处理意见,由中控室负责将处理意见付诸实施。

d)煤气大面积泄漏时,应立即设立警戒范围,所有人员依据“逆风(煤气)而逃的原则,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防止中毒人员扩大。

e)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得向煤气设施恢复送气.
(2)煤气泄漏的应急处理
a)煤气区域内发现煤气泄漏后,岗位人员应立即向中控室汇报,并说明泄漏部位、泄露程度及现场情况,中控室立即向车间值班领导汇报,并向调度室和安全管理部汇报并说明情况。

b)中控室接到现场通知后,向车间值班领导、安全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和调度室汇报,并且通知维修人员到达现场。

维修人员查明情况后,将处理意见通报给车间值班领导,有车间值班领导作出决定,并将决定通知中控室,由中控室负责将处理意见付诸实施。

c)少量的煤气泄漏,修理工进行修理时可以采用堵缝(用堵漏胶剂、木塞),法兰热紧或者打补的方法来实现;如果是为螺栓打补而钻孔,可以采用手动钻或压缩空气钻床;如果补丁需要焊接,那么在焊补前必须设法阻止漏气,如果法兰热紧,使用铜制或木质工具敲打的办法。

如无其它方法处理,则停产后处理。

修理前必须由操作工进行确认,并由车间值班领导和技术员在场指导。

大量煤气泄漏且修理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车间值班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减负荷生产,将生产负荷降到最低以最大限度减少泄漏量,然后按少量煤气泄漏处理。

d)在进行上述修理操作前,现场操作工必须对泄漏部位进行检查确认,维修时一般采取用铜制或木质工具轻敲的办法,查看泄漏点的形状和大小,检查泄漏部位(设备外壳或者管壁)是否适合于不停产焊补和粘接,检查人应富有实践经验并必须佩戴呼吸器或其他防毒器具。

e)如果堵漏工作需要停煤气方可进行,车间领导与技术人员应根据煤气泄漏区域、管线、设
备的损坏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和制定的堵漏方案联系协调该管线系统的停运工作,并组织实施煤气处理、置换方案。

f)发生煤气泄漏后,由到场的行政级别最高者现场指挥,由质检中心取煤气泄漏区域周围空间空气样做CO含量分析,根据测定的CO含量结果,当CO含量超过50mg/m3(40PPm)时,需公司武保部与公安处一起进行人员的疏散或戒严,由武保部协助险区内人员的撤离、布岗,疏通抢险通道。

h)进入煤气泄漏区域工作按照如下标准进行:
在煤气场所工作的安全许可时间:
CO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

CO含量不超过50mg/m3(4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CO含量不超过100mg/m3(8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0.5小时。

CO含量不超过200mg/m3(16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

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泄漏区域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小时以上。

四、注意事项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检查气瓶阀的紧密性。

4.1.1、打开气瓶阀,检查气瓶气压,压力应大22MPa,低于22MPa时必须对气瓶进行充气。

4.1.2、气瓶阀门和背托朝上,利用过肩式或交叉穿衣式背上呼吸器,适当调整肩带的上下位置和松紧,直到感觉舒适为止。

4.1.3、插入腰带插头,然后将腰带一侧的伸缩带向后拉紧扣牢。

4.1.4、右手握住面罩吸气根部,面罩面朝向自己,左手把供气阀向里按,当听到"咔嚓"声即安装完毕。

4.1.5、撑开面罩头网,由上向下将面罩戴在头上,调整面罩位置。

用手按住面罩进气口,通过吸气检查面罩密封是否良好,否则再收紧面罩紧固带,或重新戴面罩。

4.1.6、应呼吸若干次检查供气阀接触是否良好及面罩气密性。

吸气和呼气都应舒畅,无不适感觉。

4.1..7使用完毕后:关闭瓶阀,打开供气阀管通,放尽管内余气,并关闭旁通阀。

4.1..8注意事项:
(1)、正确佩戴面具,检查合格即可使用,面罩必须保证密封,面罩与皮肤之间无头发或胡须等,确保面罩密封。

(2)、供气阀要与面罩按口粘合牢固。

(3)、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听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撤离现场。

(4)、气瓶中必须有5 MPa以上的余气。

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4.2.1、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4.2.2、处在火场中的容器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可用干粉、抗溶性泡沫、沙土、CO2扑救。

4.2.3、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4.2.4、处在火场中的容器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隔离事故现场,
4.2.5、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4.3.1、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4.3.2、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

4.3.3、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4.3.4、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4.3.5、消除所有点火源。

4.3.6、漏气容器管道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4.4.1、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4.5.1、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5.2、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

4.5.3、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严格限制出入。

4.5.4、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4.5.5、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4.5.6、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

4.5.7、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4.5.8、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4.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4.6.1、漏气容器管道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4.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4.7.1、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4.7.2、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4.7.3、消除所有点火源。

4.7.4、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4.7.5、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

4.7.6、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危化品泄露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一、事故风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和事故类型
河北峰煤焦化有限公司甲醇一车间区域共有甲醇储槽2个V=5000m3,粗苯储槽2个V=950m3,主要的危险物质为甲醇、粗苯。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危化品泄漏,继而会因处理不善造成火灾、中毒或爆炸。

具体危险性分析和事故类型见下表:
1.2事故可能发生的时间、区域、地点和装置的名称
由于该区域位于甲醇车间内,发生事故的区域和地点比较单一,一般是罐体、管道、法兰、装车和管等处。

详见1.1论述。

1.3事故的危害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由于重大危险源危险品储量较大,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其后果严重,损失惨重。

尽管其处于相对独立的区域,同时由于粗苯为低闪点易燃液体,处置其事故的难度较大,一旦处置不成功或大量的含苯液体流入下水道,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苯类物质为有毒有机物,会对水体形成污染。

甲醇贮槽该处经常装车,而且靠近马路,依然有相当大的风险,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可燃气体,会形成爆炸,也会对设备及周边的群众造成伤害。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一是罐、管道、阀门、泵等连接处密封不良,密封件损坏或紧固件松动;冒罐;装卸、运输过程中泄漏
二是超过警戒线储存货物或装卸速度过快;
三是现场人员安全意识差,没有按规程进行监护、操作;
四是槽罐、管道、鹤管等处防静电设施失效,装车没有按照装车规程操作。

1.5事故可能出现的次生、衍生事故
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如下后果:一是储罐设施的严重破坏,会造成生产停顿较长的时间,甚至会给企事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二是爆炸现场的人员受到严重的伤害,有可能是冲击波和严重烧伤,严重的会形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三是会对相关用户和周边社区居民造成严重的影响,爆炸后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到位,会有大量的污染物扩散到周边,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四是会引发水环境污染事件。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为做好粗苯、甲醇事故现场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成立车间现场处置指挥部。

2.1指挥部组织机构
总指挥:甲醇车间主任
副总指挥:车间副主任
成员:车间值班人员、工会主席、技术员、办事员、班工长、车间工人
2.2应急职责
总指挥:负责事故现场总体协调及决策。

当事故发生后,制定现场处置措施,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当总指挥不在场时依序由副总指挥代替总指挥行使指挥权。

副总指挥:组织指挥现场人员实施现场处置行动。

总指挥到达现场后,移交指挥权,服从总指挥统一指挥。

车间值班人员:接事故报告后,第一时间通知车间现场处置指挥部成员,启动车间现场处置方案,组织人员进行第一时间抢险。

技术员:事故发生后,服从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取证,并根据结果上报事故指挥部相关领导。

办事员:积极配合指挥员进行总体协调工作,负责现场受伤人员救护工作,和物资供应部门联系,协调解决救援物资供应问题。

班工长: 协助指挥员进行总体协调工作,组织车间员工进行现场处置工作,负责提供现场受伤人员抢救,参与现场处置工作。

车间工人:岗位上发生粗苯、甲醇泄漏事故,第一时间向中控人员汇报,服从主任及工长的指挥,并负责现场受伤人员救护组织工作,参与现场处置工作。

岗位员工是事故处理的第一责任人,冷静处理,严格按照事故处置方案进行操作。

在事故威胁到人身安全或达到无法控制时,才能由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决定,有组织的撤离、疏散。

三、应急处置
3.1紧急报告及处理程序
事故发生后,岗位员工要立即报告车间和中控室,并根据需要请调消防车和防护人员。

车间为防止事故蔓延扩大,车间、工段长首先安排应急处理,依据本预案实施应急处置。

中控接到汇报后,立即报告调度室,并说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简要情况。

调度室听完汇报后,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并落实消防车和煤气防护站及时到位,同时通知相关人员到达指定位置。

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应该严格按照处置方案进行,改变方案必须由应急指挥下令。

3.2现场处置措施
3.2.1仅仅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

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

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撤离。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贮罐区发生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