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生物的变异 单元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变异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花药离体培养成烟草新品种、用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与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为亲本育成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培育无籽西瓜、用Co60辐射稻种,育成成熟期提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以上育种方式依次分别是()
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花药离体培养成烟草新品种属于单倍体育种。
用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与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为亲本育成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属于杂交育种。
培育无籽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
用Co60辐射稻种,育成成熟期提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属于诱变育种。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方式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细胞①的相同
B.细胞③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C.细胞④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细胞①②③④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为精原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④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A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项正确;细胞④中,着丝点分裂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等位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项正确;细胞①②③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B.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
D.对生物种群来说基因突变可丰富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虽然基因中碱基对发生替换,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最终表达的蛋白质序列仍然相同,A项正确。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在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体内都可能发生,B项正确。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其突变的方向并不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C项错误。
基因突变是种群变异的重要来源,可以增加种群的基因多样性,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浙江农科院用γ射线处理籼稻种子,培育出早熟丰产的新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属于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D.转基因技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用γ射线处理籼稻种子会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突变体中挑选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培育下列优良品种生物的原理与杂交水稻培育原理相同的是
A.高产青霉素菌株 B.白菜一甘蓝
C.无子西瓜 D.中国荷斯坦牛
【答案】D
【解析】高产青霉素菌株的培育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白菜-甘蓝的培育方法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理是细胞融合,B错误;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中国荷斯坦牛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
【考点定位】杂交育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诱变育种
【名师点睛】有关育种的相关知识:
(1)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
(3)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
(4)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
(5)“基因工程”育种原理:基因重组.
6.(2015春•大理市校级期末)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其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解: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
故选:A.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答案】D
【解析】获得⑨植株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获得⑩植株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⑤植株是二倍体,⑩植株中所含2个染色体组,⑧植株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B错误;由③至④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C错误;由③到⑦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花药来自于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时容易出错的几个原因:(1)对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不清楚,认为只要得到了幼苗就可以了,其实有两个过程,分别是花粉组织培养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2)对基因突变的特点记不清,多害少利。
8.某种着色性干皮症的致病原因是由于相关染色体DNA发生损伤后,未能完成下图所示的修复过程。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所致
B.酶Ⅰ或酶Ⅱ功能异常或缺失都可导致患病
C.完成过程③至少需要2种酶
D.该修复过程的场所是在细胞核中
【答案】A
【解析】该病是由于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由图可知,该DNA 的修复需要酶Ⅰ和酶Ⅱ,因此酶Ⅰ或酶Ⅱ功能异常或缺失都可导致患病,B正确;完成过程③需要DNA聚合酶将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片段上,之后还需要DNA连接酶将DNA 片段连接起来,C正确;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因此修复染色体DNA损伤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探究植物细胞失水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其液泡含紫色色素,容易观察,内表皮细胞液泡不是紫色,不容易观察,A错。
观察有丝分裂用根尖分生区,由于细胞分裂间期较长,故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只能观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的后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B错。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用分裂旺盛的根尖分生区,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低温抑制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组加倍,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组加倍,C正确。
DNA主要位于细胞核,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主要在细胞质,被吡罗红染成核酸,故细胞多数区域为红色,D错。
考点:本题考查与洋葱相关实验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0.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过程①表示诱变育种,其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良生物性状
B.过程②③④属于杂交育种,aaB__的类型经过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C.过程⑤⑦使用的试剂一般为秋水仙素,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D.过程⑥⑦表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过程①用射线照射,属于诱变育种,其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大幅度改良生物性状,故A正确;aaB 自交,aaBB的概率为1/3×2/3×1/4=1/2,故B错误;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通常都使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使之染色体数目加倍,故C正确;过程②⑥⑦表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育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11.定点突变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向目的DNA片段中引入所需变化(通常有有利的),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定点突变能迅速,高准备地提高DNA所表达的目的蛋白,从而影响生物性状,是基因研究工作中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下列有关点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点突变可以利用DNA探针进行检测
B.点突变引起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C.应用点突变技术可培育具有新性状的生物,形成新物种
D.应用点突变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DNA探针可检测DNA分子的碱基序列,点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引起DNA分子碱基序列的改变,可以利用DNA探针进行检测,A正确;
B、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点突变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向目的DNA片段中引入所需变化(通常有有利的),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
C、新物种的产生需和原物种形成生殖隔离,仅有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性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
D、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是蛋白质组研究的重点之一.对某个已知基因的特定碱基进行定点改变、缺失或者插入,可以改变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D正确.
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对于定点突变的理解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于基因突变的理解,对于新物种产生的理解。
【名师点睛】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定点突变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向目的DNA片段中引入所需变化(通常有有利的),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故定点突变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但是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12.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使细胞不能移向两极
B.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既可用于洗涤卡诺氏液,又可用于配制解离液
D. 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抑制着丝点的分裂,故A错误。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对染色体进行着色的,故B错误。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洗涤卡诺氏液也可用于配制解离液,故C正确。
因为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大多数,所以在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与有丝分裂有关的3点说明:(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始终都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它们既不配对,也不分开。
(2)赤道板是一种假想平面,不是细胞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种真实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3)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体的形成,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复制后的染色体的着丝点照样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就说明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
13.以下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先天愚型患者细胞中第21对染色体有3条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分的交叉
互换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对染色体有3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①错误;
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正确;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③错误;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④错误;
⑤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基因突变,⑤正确;
故选:C.
14.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酒精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
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分离色素
D.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
【答案】D
【解析】A.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还原糖,不可以分解蔗糖,碘液只能与淀粉反应,因此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只能用斐林试剂,A错误;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酒精配制成解离液对根尖进行解离,解离后用清水进行漂洗,B错误;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色素,C错误;D.联会是减数分裂才会出现的现象,洋葱根尖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观察到联会,D正确。
【考点定位】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5.下列关于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一条染色体出现某一片段重复,则它与其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不能联会的
B.四倍体小麦的花粉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得到二倍体小麦,含两个染色体组C.为了克服远缘杂交子代不育现象,可以采用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培育出可育作物新类型
D.如果某豌豆的高茎基因缺失,说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只要两条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就能在减数分裂过程配对,A错误;四倍体小麦的花粉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B错误;为了克服远缘杂交子代不育现象,可以采用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使体细胞内染色体形成可配对的染色体,达到培育出可育作物新类型,C正确;若某染色体DNA上的基因缺失,这种变异称为染色体片段缺失,因为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不会改变,D 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以及应用
【名师点睛】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的区别:①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是基因内部结构的变化,该基因还存在,只是变为原来的等位基因;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是某个基因或染色体片段重复出现或减少。
②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1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使用酒精或盐酸的目的或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脂肪的检测中使用酒精,以便杀死细胞,利于观察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使用盐酸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无水乙醇,目的是提取色素
D.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使用盐酸,以分散细胞
【答案】A
【解析】A.脂肪的检测中使用酒精,目的是在使用染液后,可以洗去浮色,A错误;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使用盐酸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正确;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无水乙醇,目的是提取色素,C正确;D.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使用盐酸对根尖进行解离,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D正确。
【考点定位】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7.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二倍体生物三种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将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B.若图乙由图甲形成,则发生了基因突变
C.若图乙表示鸟类性染色体,则此鸟类为雄性
D.若图丙表示体细胞,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由图可知,图乙中染色体比图甲中少一段,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错误;鸟类的染色体组成是ZW型,鸟类的雄性染色体是ZZ,C错误;图丙表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了染色体变异,D正确。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8.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现象,A正确;基因重组发生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错误;C正确;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单倍体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对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定是二倍体②不一定是二倍体③多倍体④二倍体或多倍体⑤一定是杂合体⑥可能是纯合体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③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得到二倍体或多倍体,①③错误;
②④正确;单倍体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纯合子,如单倍体AB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BB,为纯合子,⑤错误;⑥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单倍体育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存在。
2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B.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细胞融合
C.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菌株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D.转基因生物是重组 DNA 技术的成果,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菌株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正确;转基因生物是重组DNA技术的成果,其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二、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40分)
21.番茄是二倍体植物(2N=2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用基因型为RrHh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
植株X为倍体,其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2)图乙表示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
A的基因型是,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3)番茄的正常叶(T)对马铃薯叶(t)为显性。
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6号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B(纯合子,植株能正常发育并繁殖后代)。
①植株B所发生的变异属于。
用B作母本,马铃薯叶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理论上说F1中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例为。
②为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请根据假设预测各组的实验结果:
第一组:假设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自交,子代正常叶植株和马铃薯叶植株的比例为。
第二组:假设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
子代的基因型有种,其中正常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答案】
(1)单 RH:Rh:rH:rh=1:1:1:1
(2) RrHH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①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1:1
② 3:1 4 5∕6
【解析】
(1)已知图甲表示用基因型为RrHh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植株X是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其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RH:Rh:rH:rh=1:1:1:1。
(2)图示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R_H_)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红果:黄果=1:3,说明子一代是Rr、rr,则亲本相关基因型是Rr;高茎:矮茎=1:1,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Hh,则亲本相关基因型是HH,综上所述,亲本的基因型为RrHH。
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①已知B植株为三体,多了一条染色体,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让B与正常植株杂交,后代三体与正常植株的比例应该为1:1。
②假设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Tt)自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t=1:2:1,则正常叶植株和马铃薯叶植株的比例为3:1;假设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基因型为TTt,与马铃薯叶tt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TTt:tt:Ttt:Tt=1:1:2:2,所以正常叶植株所占比例为5∕6。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分析甲图:图中植株X是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Y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为二倍体植株,且肯定是纯种。
分析乙图:图示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R_H_)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红果:黄果=1:3,说明子一代是Rr、rr,则亲本相关基因型是Rr;高茎:矮茎=1:1,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Hh,则亲本相关基因型是HH。
22.果蝇的直翼和卷翼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
右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D和d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若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D X d,理论上可产生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3通过观察杂交后子代的翅型(直翼、卷翼),即可判断子代性别的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4)卷翼雌雄果蝇间交配,在16℃时幼虫发育,子代有直翼果蝇,在25℃时幼虫发育,子代全部为卷翼果蝇,此实验说明表现型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1)2 4
(2)X(性) 4
(3)X d X d和X D Y
(4)遗传物质(或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1)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
(2)D和d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D X d可产生4种配子,分别为BX D、BX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