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生物七下《12第2节人体的神经调节》word教案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相关模式图及动画,提高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
(1)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教学方法设计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学
教学用具
电脑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突触结构模式图: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NBA篮球比赛的精彩情景。

篮球比赛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运动员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人和动物体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等调控下,通过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对内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要作用。

通过提问复习初中生物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要求答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提问: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五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孩吮奶;狗熊飞车;谈虎色变;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学生:小孩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谈虎色变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提问: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多媒体显示反射弧模式图解。

学生回顾完整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部分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五部分,
然后用动画展示反射一般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强调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

讨论:
1、被针刺后,先感到刺痛还是先缩手?为什么?(先感到刺痛)
2、假如传出神经的某处受损,手被针刺后,会不会有缩手反射发生?还能否感到刺痛?(有感觉但没有缩手反应)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并分析)
(过渡)我们知道人体由许许多多细胞构成,如肌肉细胞、血细胞等,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叫神经细胞或神经元。

反射弧中,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
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可分为轴突和树突,突起的周围有髓鞘,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共同构成神经纤维。

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屏幕显示肌肉细胞、红细胞等不同细胞)
教师:我们现已知道了神经元的结构,请同学们观察神经元与屏幕显示的细胞有何区别?
学生:细胞体上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

(过渡)神经元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这与它的功能(传导信息)息息相关。

神经元能受到一定强度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

那么兴奋是如何由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2、兴奋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
讲述: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Na、K等分布不均匀,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膜外的Na离子浓度比膜内高,因此,Na、K分别有向膜内流入和膜外流出的趋势,但它们能否流入或流出以及流入量、流出量的多少却取决于相应离子通透能力的高低。

多媒体展示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图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图一: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图二: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一定强度刺激产生兴奋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而邻近未兴奋部位仍未变化,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此时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便形成了电位差,产生了电荷的移动,与此同时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出现了电荷的移动,这样便形成了局部电流。

提问:电流方向如何呢?
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图三: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图解二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产生局部电流,而已兴奋的部位又不断地依次恢复原先的电位,这样兴奋便不断地向前进行传导。

提问:兴奋传导方向如何呢?
学生:兴奋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的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老师: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结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过渡)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
(展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教师:突触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物质。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演示动画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由于递质及其对突触后膜通透性的影响不同,因此,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讨论:兴奋能否由—个神经元逆向传递回上一个神经元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

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

结论: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教师强调:突触间隙充满的液体是组织液。

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

讲述: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神经递质不被破坏,神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

例如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是肌肉僵直。

探究与思考:临床上用药物局部麻醉的机理是什么?(药物抑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兴奋不能传递)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兴奋的传导,对于反射的发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结合动画演示)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刺激后就产生兴奋,引起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的改变,形成局部电流;当局部电流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概括的说:兴奋传导是膜电位变化→递质的释放→膜电位变化的一体化过程。

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
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6、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设定学习目标。

7、常常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或自己找(课外题)习题做。

8、自习课上,不必老师要求,自己知道该学什么。

9、总是能很快选择好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

10、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好好学。

11、课堂上很在意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12、会花很多时间专攻自己的学习弱项。

02时间管理
13、常常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14、为准备考试,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15、会给假期作业制定一个完成计划,而不会临近开学才做。

16、常自己寻找没有干扰的地方学习。

17、课堂上会把精力集中到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上面。

18、做作业时,先选重要的和难一点的来完成。

19、作业总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0、作业少时,会多自学一些课本上的知识。

03 学习策略
21、预习时,先从头到尾大致浏览一遍抓住要点。

22、根据课后习题来预习,以求抓住重点。

23、预习时,发现前面知识没有掌握的,回过头去补上来。

24、常常归纳学习内容的要点并想办法记住。

25、阅读时,常做标注,并多问几个为什么。

26、读完一篇文章,会想一想它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

27、常寻找同一道题的几种解法。

28、采用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帮助自己记住学习内容。

29、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标记下来以便问老师。

30、常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

31、常回忆当天学过的东西。

32、有时和同学一起“一问一答”式地复习。

33、原来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马上改变方法。

34、注意学习别人的解题方法。

35、一门课的成绩下降了,考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适。

36、留意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学来用用。

37、抓住一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做题或思考。

38、不断试用学习方法,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

04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39、解题遇到困难时,仍能保持心平气和。

40、在学习时很少烦躁不安。

41、做作业时,恰好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仍会坚持做作业。

42、学习时有朋友约我外出,会想办法拒绝。

43、写作文或解题时,会时刻注意不跑题。

44、解决问题时,要检验每一步的合理性。

45、时时调整学习进度,以保证自己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05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
46、做完作业后,自己认真检查一遍。

47、常让同学提问自己学过的知识。

48、经常反省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进步与否。

49、常常对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

50、考试或作业出现错误时,仔细分析错误原因。

51、每当取得好成绩时,总要找一找进步的原因。

52、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心里就过意不去。

53、如果因贪玩而导致成绩下降,就心里责怪自己。

54、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鼓励自己加倍努力。

06学习环境的控制
55、总给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56、常和别人一起讨论问题。

57、遇到问题自己先想一想,想不出来就问老师或同学。

58、自己到书店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

59、常到图书馆借阅与学习有关的书籍。

60、经常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有关课外学习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