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课件(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 归宿 肆虐 盘踞 劲挺 荡漾 领悟 风雨同舟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三番五次 波光粼粼
• 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 • 盘踞: 非法占据。 • 风雨同舟: 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 劲挺: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 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 辛,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 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 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 那一天,老人正在山上种树,忽然狂风大 作,……
• 那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 • 那一天,骄阳似火,土地又干又硬,…… • 那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 这真是一个————————的老人!
生活条件之艰苦:
点击阅读全文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 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 睡觉。【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 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 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 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 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你是怎 样理解老人对自己命运的选择的?】
赞青山老人
青史已记绿化功, 山岳永铭造林情。 不信时光催华发, 老当益壮存精神
(青山不老,精神永存)
行动起来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啊,嘿哟嘿 哟。绿化祖国呀,嘿哟嘿哟;造福子孙啊,嘿
哟嘿哟……”
作业
写下自己此时感受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__地对马爷 爷说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地告诉全 世界__________
五寨县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 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最 大的敌人。
每年无霜期仅有104天
每年有800万多亩农作物受旱
感受老人种树条件之恶劣
• 当一个老人背着树苗、扛着锄头走在这一 片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干旱、 霜冻、沙尘暴等怪物盘踞之地的时候,你 想象到瘦小的老人是怎样劳动的:
自然环境之恶劣: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 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引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里的自然环境?
引用的这句话大意是: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
感受青山之美
• 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老人创造了一个 绿色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 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 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 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 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 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 改造山沟所做的巨大贡献。
后倒退,有时候把它们卷上七八米高空再抛下来。更加突出了这里
自然环境的险恶。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老人却创造了这块绿洲,
足见他改造山林的困难之大。环境描写更衬托了老人改造山林的艰
辛及奉献精神。
暴沙 尘
霜 冻
被黄沙逐渐吞没的村庄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 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初识老人
• 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感受到 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感受奇迹:
一亩大约667平方米 3700亩大致相当于4万4千个教室 3700亩大致相当于205个小学操场 3700亩大致可以种植30万棵绿树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句话让我体会到老人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辛,早晨生柴火煮 饭,带上粮上山,直到晚上才回来,吃饭、睡觉都是那样简单。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人毫不犹豫 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 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 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 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 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感动中国的道德榜样人物——植树英雄马永顺
16* 青 山 不 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 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 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 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限的 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 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 永垂不朽。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 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 青山中延续,而且将随着青山永 垂不朽,万古长青。这是不会因 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 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 不会老的!
这位老人,在齐腰深的大雪中护林, 汗水和冰茬使棉裤变成“铠甲”,红 肿的大腿跪出血水 。
这位老人,在文革时为了帮助一 棵被压弯的小树遭看守多次毒打。
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 憋得满脸通红,只说出18个字:“我 叫马永顺,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人 顶6个!”
这位老人,在临终前还在哼着那 首由他自己创作的“植树”号子: “行动起来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 啊,嘿哟嘿哟。绿化祖国呀,嘿哟嘿 哟;造福子孙啊,嘿哟嘿哟……”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 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 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 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 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 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 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 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 的回报。
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
• 读着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 么?想到什么?
• 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 我仿佛看到了———————————。 • 我想到了————————————。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 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 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 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
以前
现在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 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 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辟山沟、 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 知道这条山沟需要他不断地种 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 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 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 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 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 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