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EvansⅠ型股
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臧学立
【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年(卷),期】2024(8)8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砀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7例)和B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38例)。
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功能锻炼、消炎、抗凝等治疗,并持续随访12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关节功能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A组,卧床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长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TNF-α、IL-10水平及全血Hb、HCT水平均降低,但B 组均高于A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无需进行长时间卧床休养,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两种方法各具利弊,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择优选择手术术式。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臧学立
【作者单位】砀山县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相关文献】
1.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近端两种锁定方式治疗Evans-JensenⅣ/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2.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观察
4.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Ⅰ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