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堂达标训练题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堂达标训练题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堂达标训练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堂达标训练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小同复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的史实时制作历
史知识片,其中错误一处()
A.①B。

② C.③D。


2. 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如图)出现在
A。

秦朝 B.唐朝C。

宋朝D。

元朝
3.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

“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诗)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4. 无论是在“吴蜀时期”还是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都得以开发,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

江南气候温暖湿润 B.江南土地肥沃
C。

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D。

北方人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5. 宋朝政府对市区交通实行“限速"制度,除非有紧急公事,任何人不得在城市街巷快速策马、驾车,否则,给予“笞五十(打五十板)"的刑罚。

这从侧面反映出宋朝都市
①坊和市严格分开
②非常繁荣
③有众多文化生活场所
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

②③④
6。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其中正确的是
A。

春秋时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B.隋朝时市不再有时间的限制
C。

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D。

宋朝能够制作冰裂纹瓷器
7。

下列地图所示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8。

查理先生对中国的瓷器非常感兴趣,因此当他来到中国的时候,你应建议他去访问( ) A。

洛阳B。

景德镇C。

西安 D.绍兴
9。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

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

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10。

下列农作物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属于北宋时引进的是( )
A.玉米
B.占城稻
C.马铃薯
D.花生
11。

两宋政府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
A.盐运司
B.海关
C.市舶司D。

布政司
12.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是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 )
A.天津和上海
B.开封和杭州C。

广州和泉州D。

厦门和宁波
13.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很受大众喜欢.在一期节目中一位持宝者展示了制造于被誉为瓷都的一件瓷器宝贝,你推测一下这件文物出自()
A。

杭州B。

泉州 C.景德镇D。

广州
14. 下表为汉至南宋北方农户数目统计表(单位:万户)。

表中农户数目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西汉西晋唐代宋代
北方965 149 93 459
南方111 65 257 830
A。

经济重心南移B。

政治统治开明C。

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15。

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
A。

宋朝、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B。

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宋朝
C。

魏晋时期、宋朝、唐朝中后期 D.宋朝、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二、材料解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东南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南方北方
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西汉时期B.三国时期C.南宋时期D.隋朝时期
(3)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这些货币用同色织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①这些货币当时的名称是什么?
②这些货币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③这些货币的出现有何重要的意义?
④从材料中你知道早期的货币是如何防伪的吗?今天伪币盛行,你有什么好的措施来防止伪钞吗?)
18.
材料一:泉州位于福建晋江下游的入海口,有优良的港湾,自南朝以来就是外贸港口。

晚唐五代以来,因环城遍植刺桐,遂于刺桐港闻名于世.1087年,北宋政府在这里设立市舶司。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泉州以刺桐闻名于世界是在哪一时期?
材料二:泉州作为东海航路和南海航路交汇点上重要贸易港的地位日益显现.南宋以后,由于宋朝政府的南迁,泉州既没有在宋金战争中遭到破坏,又有了接近政治中心的有利条件,兼之南方经济的高度发展,到南宋中晚期,各种综合因素使泉州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港的贸易额已超过广州, “以蕃舶为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外贸大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泉州港的对外贸易额超过广州是在哪一时期?
(3)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外贸大港的原因?
【答案】
1.C
2.C 3。

D 4。

D 5。

D 6。

D 7.D 8.B 9。

B 10。

B 11.C 12。

C 13。

C 14。

A 15.B
16. (1)生产落后,生活贫困)
(2)C(3)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原因: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回答出两点即可)
17. ①交子
②四川
③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④同色纸印造,隐密题号,朱墨间错;关于防止伪钞的措施能够提出一条以上,且文字通顺,即可。

如: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完善相应的法律等等.
18. (1)晚唐五代以来。

(2)南宋中晚期。

(3)社会相对安定,南宋政府南迁,南方经济高度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