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9年高考化学专题9: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中
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 C.
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 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将0.1m源自l·L-1MgSO4溶液滴入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 Cu(OH)2的溶度积比
D. 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
加0.1mol·L-1CuSO4溶液
变为浅蓝色沉淀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 (2015浙江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
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C.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溶液中 存在SO42-或SO32-
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2015海南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
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2015新课标Ⅱ1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 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 氧化性:Cl2 > I2
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蓝色
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 加入H2O2后溶液变
再滴加H2O2溶液
成血红色
(2015山东11)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 性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Mg(OH)2的小
3
2
(2015重庆4)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 A
C
D
(2015江苏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该溶液的pH
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2015新课标Ⅰ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 A.
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 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
2
九、化学实验
(2015北京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 Fe、Cu接触后,其表面
现象
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止
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 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待测结果偏小
(2015广东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滴加饱和溴水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生成白色沉淀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
(2015安徽12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 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及现象
结论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收集气体的同事测得溶液的pH为8.0
反应中有NH3产生 反应中有H2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泡产生 (2015福建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3
2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
3
Ksp(AgCl)< Ksp(AgI)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3
2
C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 Br—还原性强于Cl—
橙红色。
D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 晶体凝结。
(2015四川3)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2015安徽 8)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配制0.10mol·L-1 B.除去CO中的 C.苯萃取碘水中的 D.记录滴定终点计
NaOH溶液
CO2
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数为12.20mL
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
Ca(HCO3)2
(2015广东9)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I
叙述II
A
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
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
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
C
乙二酸可与KMnO4溶液发生反应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
干燥的方法
(2015浙江13)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 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3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 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乙二酸具有酸性
D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有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2015广东12).准确移取20.00ml某待HCl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
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