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北师大版课后练习二十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11课社会生
活的变迁北师大版课后练习二十五
第1题【单选题】
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
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
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
C、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
D、两广等地区实现了自由、平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中国报纸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中文报纸②在中国,外文报纸出现的比中文报纸早③20世纪初,报纸是人们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主要媒体④《申报》创办时维新变法运动尚未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情景中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是( )
A、1880年8月8日,英国商人比特坐火车从吴淞赶到上海参加一个商务聚会
B、1882年2月2日,美国人特比在中国通过有线电报向朋友问好
C、1877年7月7日,清朝派往美国的留学生乘轮船离开了上海
D、《申报》第一个向全国报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停火的消息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人剪掉辫子、停止裹脚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戊戌变法”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该归功于(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购买“洋油”和“洋布”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17年2月11日,上海市举办了“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
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
A、土地改革房产证
B、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C、小岗村“生死文书”
D、中共七大代表证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899年,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开车试工,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 )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回顾历史,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 )
①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②轮船招商局的成立③《申报》的创刊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的称谓不可能有( )
A、先生
B、某君
C、老爷
D、同志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1840年在广州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______。
这是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时报》曾发《新陈代谢》一文,称:“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拜礼兴,跪拜礼灭。
”
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永远在无声无息中进步,你认为当代人应该怎样应对社会的进步?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材料三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
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请写出列宁“思路”的主要内容。
""
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
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
材料三指出的是哪次会议?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
""
“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饱经历史沧桑与苦难的城市。
阅读下列材料,回忆历史。
图一场景发生在哪次侵略战争后?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图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发生在哪次革命后?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在这一时期人们的习俗发生了哪些改变?
图三还使你想到了日军曾在南京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日本的投降宣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那你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哪次战役后,出现了图四中的场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什么意义?
【答案】:无
【解析】:。